中国古代军装时间简史——不一样的服饰文化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古代军服也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但是中国古代的军服由于材料和保存方面的问题,至今几乎无法完全保存,大部分只能根据历史记录和出土的碎片进行推测。也许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影视作品看到一些相关信息。
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军服的演变过程。
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年)
在夏朝,战争的规模并不大,参加人数超过数百,少于数千人,但是到商代,战争的规模变得更大,有时多达数万人,为了统一秩序的便利,军服诞生了,但是这一时期的军服很简单,没有太多的保护作用,只是提高了部队的部署指挥力。商代的军服主要是皮革和布甲,覆盖了人体的重要部位。
西周(公元前1027-公元前771 )
这一时期金属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可以买到了,但是还没有被用于军服,当时的军装还很原始,主要是布甲。士兵和指挥官的服饰相同,但士兵的服饰较短,因为他们必须奔跑。当时军队中没有将军,通常由该国君主直接领导。
东周朝(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东周时期,也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频繁的战争导致了军装的不断升级,从春秋初期的皮革盔甲到春秋后期的青铜盔甲到战国中期和后期的铁盔甲,生产过程逐渐成熟化。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与东周后期相比,秦朝的军服具有更多的细节,例如拥有不同军队的军服和不同等级的军服,其特征是头饰,鞋子,铠甲风格和样式。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整个汉代军服与秦军一致,所有军服都是用锻铁制成的。由于军事理论的发展,先秦时期出现的军事标志更加制度化。西汉时期,铁甲开始大量装备,并逐渐成为部队的主要装备,这种铁甲被称为“宣甲”。
魏晋(265-420)
魏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动荡严重,故此时期的着装与汉代并无显着差异,魏晋着装主要是战袍和长裤。 。
南北朝(420-589)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军服变化最大的时期。装甲的样式,质量和制造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时,装甲具有很大的特点,因为许多皇帝和将领都是胡族,所有胡族的军服都是最受欢迎的,而胡族是多民族的联盟,所以军服具有多种种族特征。
北朝和南朝的装甲主要由管状袖子装甲,亮堂装甲和明光装甲组成。由于阳光的照射,在战场上穿着明光盔甲的人会发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明亮的光”,因此得名。
隋(581-617)
隋朝使用最常见的亮堂装甲和明光装甲。亮堂装甲是对前代装甲的结构改进,但形式略有变化。这些改进极大地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能力。明光盔甲的形式基本上与南北朝相同,只是腿部的裙子变得更长和更华丽。
唐(618-907)
唐代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盔甲。除了铁制盔甲外,唐代较为常用的盔甲还有布甲和皮甲。布甲是由一类纺织品用丝布制成的装甲,其结构相对较轻,外观漂亮,但没有防御作用,因此不能仅用于将军的常规服装或战斗服装。直到安史之乱以后,唐军的军装才改作实用目的。
五代十国(907-979)
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混乱而分裂的时期,并且是短暂的,因此各国普遍遵循唐末的军装。
宋(960-1279)
就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装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装甲之一。
1140年左右,宋朝的军队最强大。岳飞,韩世忠等著名将领率领重装步兵以铁甲,长矛为主要装备,并以密集的编队屡次击败金朝骑兵。包括武器在内,宋代的重步兵负荷高达40-50KG,因为宋代的马匹较少,没有大量的骑兵部队,因此未能消灭已被歼灭的晋骑兵。
辽朝(907 – 1125)
辽代的军服紧跟唐末时期的军服,与宋代的军服几乎相同,只是下摆短于宋代,方便了部队的调动。
除了铁盔甲,辽朝还使用皮革盔甲。契丹部落的军官的服装分为两种:正式服装和常规服装,长而窄且带有卷领的长袖礼服,与普通男人的服装相同。
元朝(1279-1368)
元朝成立之初,军服主要是民族制服,称为质孙服,是紧身的,长袖和短袖,长袖和短袖的长袖长袍,长到膝盖以下,而短的只到达膝盖。后来,为了获得支持,军装以唐宋时期的军服为基础。
明(1368-1644)
在明朝时期,军事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此期间,枪支和装甲的生产水平很高。等级也很明显,军服大多是红色的。
骑士穿着对襟风格的盔甲,以便骑马。装甲的形状通常为“山”形,精确且轻便。
清(1636-1912)
在清初是明朝作战时,制服是钢制盔甲,但随着火器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在清末盔甲已被当作一种装饰,只有在游行或重大庆典时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