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最容易犯的四个误区,学篆刻的必看!

1:   古玺风格印认知误区:

以琐碎为高古是误区之一;
以含混为朴茂是误区之二;
以破烂为拙厚是误区之三;
以轻率任意变动字形为生动有趣是误区之四;
以用刀的浮躁不实为得金石气是误区之五。
刻印整体和文字之失,往往不是靠“做”印面即能挽救的,倒是往往有“欲盖弥彰”的反效果。
 古玺风格印之修整:
一是要令其刀刻出的线条有结结实实的圆浑感;
二是要令其在散漫松垮的章法里玩味到作者是以严谨心作游戏相;
三是在刻完字的印面上“打点”,不可乱撒“胡椒面”,而是“用得其所”,使其产生艺术效应;
四是对其四周边栏稍加调整,求得印文与印边的一致性。
2:   仿汉印忌有习气,如以利刃在线条间细切即其一也。配篆时感性和热情较之理性往往更重要。同时要搞清楚留红(即空地)与字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留红形状的太方正、太几何形,都会酿成形式上的呆板。
3:   铁线印,篆法应有方有圆,而且要宜方宜圆。然而宜方宜圆的采用,或以方为主,方中寓圆;或以圆为主,圆中参方。从我们现在能读到的古今印章上看,那些刻意方圆平均的印作,没有一方是成功的。我自己以前也曾尝试过方圆折衷并用的方案,每每也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在篆法的构想上,总是要讲方圆的主次、轻重,这对章法来说,是太重要了。
4:  写意印对“工笔”而言,但写意决非随意。写意之难,难在写神。要写神又当以精心为前提,把不动脑筋、随心所欲的横冲直撞,称之为“写意”,只能是对这一风格不负责任的贬低。基于这种认识所刻的印,也决称不上高妙的“写意。
写意印的用刀不宜纤弱,而宜泼辣;不宜做作,而宜自然;不宜简单,而宜简练;不宜直露,而宜内敛,而要臻此境确非多年的磨练所办到的。我们如果去读一些吴昌硕中年的印作,或是去读一些魏晋印中的精品,相信会获得多多的启迪。另一点即是残蚀印面。
印面是可以残蚀的,尤其在写意印里,这往往是必要的,是有其相得益彰的烘托作用的。写意印面的残蚀,当然不会是天成的,当是印人所为,但难在人为残蚀,又不能有人为的痕迹,不能有贴上去的造作,不能因破而造成破碎的局面。
总之,要以“浑然天成”为高明。古人有云,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既雕既琢”是指人为的制作;“复归于朴”是指其最终当给人以一无经过人为制作的大朴不雕的艺术效果。
疏朗写意印疏而不能散,能得其“意”,方见功力。  取法汉玉印笔道要细瘦些,以合玉印基调;同时线瘦的线条,会使印更雅逸见神。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