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卡及其收藏意义
过去,没有人把唐卡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看待,而是把唐卡视作某种神力的承载物。在作画前,要根据画面内容请对应教派的寺庙喇嘛行“开光”之礼。而画师们一般不在画上面留名,说是怕自己的凡俗之气亵渎了佛像。
唐卡是一种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卷轴画,它既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又是佛教、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唐卡的表现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纯宗教意义的神灵造像内容,又有涉及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内容。
对于藏传佛教僧尼以及信奉者来说,唐卡乃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同时也要通过观看唐卡,引发关于佛像义理的联想。
开过光的唐卡不可放在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因为开过光等于被加持过,与佛、菩萨等神佛的地位相同,出于对神佛的尊重和敬畏,不可放于光线较暗、污浊之气较重的地方。
人们不仅将绘制唐卡当做是无比神圣之事,同时也将画师及其工作置于无比崇高的地位。非虔诚的佛教徒不能绘制唐卡,非品德高尚者不能绘制唐卡,女子更是不得绘制唐卡。唐卡的画师们不仅是最 优 秀的佛教徒,对佛教极为笃信,更多是画师本身便是僧人、活佛。绘画过程如同一场严格的宗教仪式,需诵经三天、沐浴、焚香。因为人们把绘制唐卡看作是一种宗教皈依和膜拜,一幅唐卡的绘制过程被认为是一次积善积德和崇拜佛法的行为,而不是艺术家随心所欲的自我表现。藏族画师也很少在唐卡上留名。
在经历了前弘期和灭佛运动的动荡后,唐卡艺术在后弘期迎来了迅速发展,主要出现了“齐吾岗巴画派”“勉唐画派”“钦孜画派”“噶玛噶孜画派”“勉萨画派”五大绘画流派和其他风格的唐卡艺术作品。各绘画流派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各种绘画技巧。齐吾岗巴画派在借鉴尼泊尔画派风格基础上继承吐蕃分治时期卫藏地区的绘画特点;勉唐画派善绘菩萨、度母等形象,色彩艳丽而不失沉稳;钦孜画派善画忿怒相,喜用对比色,强调色彩饱满;噶玛噶孜画派将界画和青绿工笔重彩的技法融入唐卡创作;勉萨画派在兼收“藏孜”浑厚凝重和“康孜”清丽明快的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吸收印度、尼泊尔和汉地绘画艺术特点,使艺术创作更具有民众性。除彩绘唐卡、金唐、红唐、黑唐等多种手绘唐卡外,唐卡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刺绣唐卡、缂丝唐卡、织锦唐卡、堆绣唐卡和珍珠唐卡等工艺唐卡作品异彩纷呈,画面将刺绣、堆绣、镶嵌等多种工艺完 美结合,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唐卡作为西藏、青海等地民族生活中用于崇拜、祈福的艺术形式,既可揣在怀中便于迁移携带,亦可用于盛大的佛事活动,相较于壁画等艺术形式,唐卡更具传播性和群众基础,实现了宗教教化性和艺术性的统一。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 一批国 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党和政 府的高度关注下,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唐卡艺术不仅成为时代使命与担当,也已经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 点产业。新 生代的画师们不仅注重对传统绘画风格的传承,也将现代绘画技法融汇其中,在题材、构图、布色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风格各具特色,使唐卡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的绘制要求特别严格,每一程序都应遵循藏传佛教仪轨,《造象度量经》更是对唐卡的内容、着色、尺寸都作了明确规定,画师不得有任何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