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山西、河南,哪个省的文物最多?|下半场
上回说到,陕西、山西、河南三位同学都觉得自家文物最多,闹得不可开交。
国家文物局实在看不下去,组织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把所有省区市的文物挨个儿数了一遍,说:
“别吵了,自己看排行榜!”




哎哎哎,怎么就“等等”啦!山西、河南都还没露脸呢!
山西同学果然经历过大历史,见识过大世面,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嗖嗖掏出一把羽毛扇子,又呼呼摇两下,双目带笑,双眉带翘,一张口,送了我四个字:
“不,可,移,动。”

(友情客串:故宫断虹桥的石狮子)
我一时头晕:啥玩意儿不可移动?
站在一旁的陕西同学一直没吭声,这会儿拽拽我的衣角,嘀咕道:
“小拙啊,你看你给饿一个第二名,饿是真高兴。可是吧,昨个晚上,始皇帝陛下掀了棺材盖子来找饿咧,说这兵马俑算文物,他老人家的坟头就不算咧?咋没给数进去?”
啊啊啊,疏忽了!
国家文物局搞的是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没有把“不可移动文物”算进去!

(友情客串:彩绘陶俑头,秦代,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我国的文物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可以自由挪动,比如博物馆里的各种展品,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等等等等,称为“可移动文物”。
还有一类文物实在挪不动,比如你逛过的各种古迹景点,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等等等等,统统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不可移动文物,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时候,“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界线也不太明显。
比如,始皇帝陛下的坟头肯定不可移动。至于陵前的墓碑,虽然也能挪动,但通常和坟头一样,视为不可移动文物,留在原地保存。
至于陵区出土的兵马俑,因为搬进了博物馆,所以当成可移动文物来管理。

(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不可移动文物,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国家文物局只统计可移动文物,忽略了不可移动文物呢?
原因很简单:不可移动文物早在六年前就数过了!
2007年到2011年,我国组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把隐藏在偏僻山村、城市旮旯、沙漠边塞、海角天涯的不可移动文物统统数了一遍,总共发现76万处。
哪个省市区的不可移动文物最多?
我觉得肯定不是北京,面积太小,先天劣势。莫非是山西?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嘛。
也可能是河南,尽管俗话说“河南地上文物第二”,可万一人家是谦虚呢?
不猜了,直接看榜单!
我定睛一瞧:果然,北京排在倒数。
第一名是:

浙江夺冠,没想到吧!
浙江的普查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从古代村落桥梁、到近代工业遗址、再到现代文化景观,都没有放过。
把近现代遗迹和建筑纳入保护范围,绝对有远见。

(浙江杭州浙江兴业银行旧址,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你也不要以为,浙江只有“新建筑”,没有老房子。
这里的古建筑群,丝毫不逊色于北方同仁: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北宋,长江以南最古老、最完整的木构建筑之一,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方潮湿多雨,虫蚁横行,早期木构建筑很难保存,更显保国寺的可贵)
折腾半天,原来地上文物应该“看浙江”!
那第二名呢?河南守得住吗?
答案是:

果然“地上文物第二”!
河南的实力,从历届“中国N大古都”评选中就能看出来。甭管网上如何吵翻天,评选结果始终无法摆脱河南的阴影。
评选“四大古都”的时候,河南占了一席: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至宋,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评选“六大古都”时,河南多出一席:开封。
(河南开封铁塔,北宋,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评选“七大古都”时,河南又多出一席:安阳。

(河南安阳殷墟,商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等到评选“八大古都”,多出来的名额竟然还是河南的:郑州——哎哎哎,你是说那个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城市”郑州吗?她算哪门子古都!
你知道,郑州是商朝首都吗?
郑州成为商都的时间比安阳还要早,市内至今保存着高达两层楼的商代夯土城墙:

(河南郑州商代遗址的夯土城墙,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大古都”占据四席,河南实在太风光了!
然而,谁又能想到,有一个省,虽然没有那么多古都,但是,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竟然跟河南差!不!多!
这就是第三名:

同学们,四川真的不只有大熊猫!四川还有比熊滚滚更加珍贵的汉阙!
汉朝距今两千年,保存至今的地面建筑凤毛麟角,我们还能看见的,主要是石阙。全国现存汉代石阙只有二三十座,四川一个省占去三分之二: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现存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完整的汉墓实例,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的石窟石刻和古墓葬也位居全国第一,超过陕西、河南等著名文物大省:

(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唐到宋,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河南、四川,这就是首届“省际不可移动文物大赛”的前三名,大家鼓掌!
谁知掌音未落,山西同学便悠悠站起身,一摇扇子,一张口,冲我迸了十个字:评、比、有、问、题,规、则、有、缺、陷。(为啥觉得这一幕很眼熟?)
我赶忙摆出礼贤下士的笑脸,说道:有何缺陷,爱卿但讲无妨。
山西同学慢条斯理地回答:刚才比来比去,比的只是“数量”,怎能不比“质量”?
爱卿所言极是!文物的质量怎么比?看等级。

(宁夏银川西夏陵,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回说过,我国可移动文物分为两个等级,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也一样,大部分是普通货,称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好长的名称)。少部分是精品,拥有自己的专属“标志”——啥标志?你逛景点的时候一定见过:


甚至坐在它头上照过相:

(杜绝不文明行为要从娃娃抓起)
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精品,正是我们经常游览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7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只有12万处入选各级文保单位,跻身精品行列。

然而,精品不等于极品。
极品的标志牌,大家同样熟悉:

对,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极品,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国保”单位。
12万处各级文保单位中,只有28分之一,也就是4296处,享受“国保”待遇!
毫不夸张的讲,“国保”单位囊括了中国最热门的人文景点。如果没有去过“国保”景区,没有和“国保”标志牌合过影,就不能证明你的旅游品位!

(友情客串:跪拜陶俑,唐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第二轮比赛的题目有了:哪个省市区的“国保”单位最多?
我小心翼翼翻开榜单,仔细一瞧,不禁立刻打开空调,倒吸了一口冷气!

上一轮的冠军,浙江同学,竟然被直接挤出前五名,落到第七位(229处)!
幸好河南同学发挥稳定,临危不乱,保住了第二名(358处),坐实了“地上文物第二”的美名。
四川稍稍后退两位,排在第五名,与江苏并列(230处)——江苏嘛,有古都、有园林、有那么多名人墓葬,当然名次好。

(江苏南京明代城墙,世界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垣,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五名只剩下三个席位:第一、第三和第四。
位列第四的,是昨儿晚上与始皇帝谈心的陕西同学(243处)。
陕西是周秦汉唐的见证者,是皇帝扎堆的地方,在文物界的地位不需要我多做介绍。

(陕西临潼华清宫遗址,杨贵妃真在这里面洗过澡,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转念一想,细思极恐!
你说陕西那么牛,谁有本事排在他前面?莫非是从未停下扇子的山西同学?
一看榜单:

说到河北,突然好想念俺家靖王啊!

(别激动,这位靖王是西汉人,不是梁国那位。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了我国首套完整的金缕玉衣,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多人只知道河北是雾霾的故乡,不知道那里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早在炎黄二帝出生以前,河北已经出现发达的新石器文化。此后,这块土地几乎从未远离中国的政治中心,成语的产量不逊色于中原三省里的任何一个。
(河北遵化清东陵乾隆地宫,墙壁布满精美浮雕,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四川,第二名到第五名的座次顺利排定,只剩下万众期待的冠军。
其实,前面扯了那么多话,都是为了引出最后这位冠军。
他在古迹领域,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家“国保”单位的数量,几乎是第五名的两倍。
他家“国保”单位的质量,简直是——哎哎哎,别在那儿摇扇子了,赶快上来领奖!

山西古建筑多到用“地上文物看山西”来形容都不够劲,尤其在木结构建筑方面。
仅元代和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山西就有350座。
这是什么概念?
不少人觉得日本古建筑多,对吧。
山西的面积不足日本的二分之一,可是350座这一数量已经是日本同期木构建筑的1.3倍。
如果仅仅计算元代以前的“高古”木构建筑,山西更是达到日本同期的两倍。
甚至,仅上党一个地区的“高古”木构建筑数量,就足以抗衡日本全国。

(山西应县木塔,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辽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看周围建筑有多小,就知道这座大殿有多大。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世界现存最大的早期木构建筑之一,金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防止有人瞧不起明清建筑,特邀山西浑源悬空寺来镇镇场子,明代,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可贵的是,山西古建筑还保留了大量“原装”壁画和雕塑。
千百年时光,都凝固其中。



(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元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长子崇庆寺彩塑,北宋,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轰轰烈烈的四轮文物比拼大赛,到此全部结束!
“哪个省市区的文物最多?”
如此简单的问题,答案却如此复杂:




陕西、山西、河南,显然是榜单上的常客。
可是,即便这三位,也无法垄断任何比赛的前三名。
我很喜欢中原三省,但从不觉得,仅仅去过这三个省,就能完全领略中国文物的最精华。
事实上,即使走遍榜单前列的所有地方,走遍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和四川,也无法保证,你没有走到的省区市,就没有最顶级的精彩。
这就是在中国看文物的乐趣:看得越多,行得越远。

(延伸到天边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秦直道遗址,中国高速公路之祖,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尾声】山西古建筑很多很美,可惜保护形势不太乐观。仅去年至今,山西平遥警方就在黑市上查获壁画400多幅,一部分是犯罪分子自行创作的赝品(够拼),一部分是从古庙墙上割下来的真迹。
有些庙宇破败多年,民间呼吁,政府筹钱,好容易修好了,一夜之间被割去壁画,令人痛心。
之所以屡屡被盗,一是因为有的庙地处偏远,人迹罕至,日日巡查也防不胜防;二是因为有些古庙归农村集体所有,村里囊中羞涩,连巡查员都请不起。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常去看看,看看这些古庙,感受历史的震撼,同时给庙里带去人气,给村里带去实惠,让村里乡亲实实在在感受到保护文物的好处。
最后发个通知:微博和豆瓣“王牌讲解员”也开张了,欢迎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