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公主考论(下)
玉真公主考论
——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微信版第957期
玉真公主是盛唐时期一个显赫的人物,她的地位身份,她与唐玄宗的关系,她与道教的关系,以及她与盛唐诗人的关系,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她与李白的关系,学术界曾经予以关注,但对她与盛唐其他诗人的关系注意不够。本文从考证玉真公主的生平入手,就她的政治地位,特别是她与盛唐诗坛的关系试作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玉真公主是唐玄宗胞妹,加上金仙公主开元中即已去世,玉真公主是与唐玄宗血缘关系最近之人,故在开元年间及天宝初,她是极有权势的,而且比较关心朝廷大事,政治地位很高,道教活动亦十分活跃,常常以唐玄宗代表的身份出现。下列几件事可以说明其权势。
一是据《旧唐书·李义珣传》,开元十二年玉真公主曾为高宗之孙李义珣伸冤。高宗之子李上金、李素节为武承嗣诬陷,含冤而死,上金庶子义珣窜在岭外。上金冤情昭雪,义珣得继承王位。不久,有人告发义珣非上金子,将其复流于岭外,封素节之子璆为嗣泽王。“十二年,玉真公主表称义珣实上金遗胤,被嗣许王瓘兄弟利其封爵,谋构废之。今上由是削璆王爵,复召义珣为嗣泽王,拜率更令。因是,诸宗室非本宗袭爵,自中兴已后继为嗣王者,皆令归宗,削其爵邑也。”[3](卷86,P2826)
二是开元十五年,宰相宇文融与信安王李祎有矛盾,融使侍御史李宙奏之,信安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因玉真公主、高力士自归”[2](卷134,P4559)。第二天,李宙上奏,帝怒,罢免了宇文融。
三是魏征远孙魏瞻犯了死罪,经过玉真公主说情,竟可以免死,《新唐书·颜春卿传》载:“春卿倜傥美姿仪,通当世务。十六举明经、拔萃高第,调犀浦主簿。……魏征远孙瞻罪抵死,春卿为请玉真公主,得不死,时人高其节。”[2](卷192,P5532)
《松窗杂录》还记载了一个张说为姚崇所构、得九公主救免的故事,这个九公主也只能是玉真公主。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姚崇在唐玄宗面前说张说的坏话,唐玄宗对张说很生气,命姚崇按其事,姚崇与御史中丞李林甫计议已定,未及付诸行动。
“说之未遭崇构也,前旬月有教授书生私通于侍婢最宠者,会擒得奸状以闻于说。说怒甚,将穷狱于京兆尹。书生厉声曰:'睹色不能禁,亦人之常情也。公贵为相,岂无缓急有用人乎?靳于一婢女耶?’说奇其言而释之,以侍儿与归。书生一遁迹去,旬月余无所闻知。忽一日,直访于说,忧色满面,且言:'某感公之恩,思有谢者久之。今方闻公为姚相国所构,外狱将具,公不知之,危将至矣。某愿得公平生所宝者,用计于九公主,必能立释之。’说因自历指状所宝之物,书生告云:'未足解公之难。’又凝思久之,忽曰:'近有鸡林郡夜明帘为寄信者。’书生曰:'吾事济矣。’因请手札数行,恳以情言。遂急趋出,逮夜始及九公主邸第,书生具以说旨言之,兼用帘为贽。且请公主曰:'上独不念在东宫时,思必始终恩加张丞相乎?而今反用快不利张丞相之心耶?’明旦公主入谒,具为奏之。上感动,急命高力士就御史台宣前所按事并宜罢之。书生亦不再见张丞相矣。”[13](P1216-1217)
这段记载可能不完全符合事实,至少当时李林甫还没有这么大的权势,但此事至少可以说明玉真公主在皇帝面前说话是有足够份量的。兹再举一例,师夜光亦因玉真公主之荐而入朝为官,《新唐书·方技传》云:“开元二十一年……时有邢和璞者,善知人寿夭;师夜光者,善视鬼。……夜光者,蓟州人,少为浮屠。至长安,因九仙公主得召见温泉,帝奇其辩,赐冠带,授四门博士,赐绯衣、银鱼、金缯千数,得侍左右如幸臣。”[2](卷204,P5810-5811)
在道教活动方面,玉真公主曾以著名道士司马承祯为师,《全唐文》卷九三四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云:“昔司马承祯天师,河内温城人也。……唐睿宗皇帝女玉真公主好道,师司马天师。天师住天台山紫霄峰,后睿宗宣诏住上方院。其司马初师嵩岳潘师正,师正师茅山王升真,升真师华阳隐居陶仙翁,其四世不失正道。唐明皇即位,于开元十二年敕修阳台观,明皇御书寥阳殿榜,内塑五老仙像。”[5](P9724)《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曰:
开元九年,玄宗又遣使迎入京,亲受法籙,前后赏赐甚厚。十年,驾还西都,承祯又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以遣之。十五年,又召至都。玄宗令承祯于王屋山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承祯颇善篆隶书,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以承祯王屋所居为阳台观,上自题额,遣使送之。赐绢三百匹,以充药饵之用。俄又令玉真公主及光禄大夫韦縚至其所居修金籙斋,复加以锡赉。[3](卷192,P5128)
司马承祯此次还王屋山后,玄宗派玉真公主与韦縚至其居所从事道教活动,则玉真公主实为唐玄宗的代表。
在个人生活方面,玉真公主也比较复杂。她是知名的女道士,但是她嫁过人,这段婚姻可能维持不久。据郁贤皓先生考证,玉真公主约于开元九年下嫁,驸马姓张,至少生有二子。其次子张倜,约比玉真公主稍早卒。约在开元二十一年之前,张姓驸马已卒或已离异,陶敏先生也赞同这种说法(注:见郁贤皓先生《李白与玉真公主过从新探》(《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陶敏《刘禹锡诗中的九仙公主考》(《唐代文学研究》第9辑)),这个意见值得重视。
开元二十一年(一说二十三年),唐玄宗欲以玉真公主嫁方士张果,因张果推辞而作罢。《明皇杂录》《宣室志》等书和两《唐书》都记载了此事。《新唐书·张果传》云:开元二十一年,玄宗“欲以玉真公主降果,未言也。果忽谓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曰:'谚谓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二人怪语不伦。俄有使至,传诏曰:'玉真公主欲降先生。’果笑,固不奉诏”[2](卷204,P5810)。唐代公主大多骄横无状,故时人视当驸马为畏途,连身在方外的张果也深知厉害,所以坚决推辞。(注:唐玄宗要玉真公主嫁给张果之事是否属实,还需要其他资料进一步证实。)
加上《集异记》所载玉真公主曾帮助王维夺取京兆府解头事(此事在疑似之间,详下)和推荐李白给唐玄宗事,玉真公主在当时的确是朝野瞩目的人物。
据《新唐书》记载,天宝三载,玉真公主主动辞去公主封号,让出食邑:
玉真公主字持盈,始封崇昌县主。俄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天宝三载,上言曰:“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玄宗不许。又言:“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帝知至意,乃许之。[2](卷83,P3657)
天宝年间,随着杨氏姐妹的得势,玉真公主的地位有所下降,《新唐书·杨贵妃传》云:“(杨贵妃)三姊皆美劭,帝呼为姨,封韩、虢、秦三国,为夫人,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2](卷76,P3493)不过,此时持盈(玉真)公主的地位虽不及杨氏诸姨,但在命妇中仍是最高的。
天宝六载,玉真公主曾在王屋山修道,《全唐文》卷九九三缺名《刘尊师碑铭》云:“尊师……又号齐物。……开元四载(按载当作年),道门威仪使奉玉真公主教,请诣中岳兴唐观校定经籙,道高物外,迹寓寰中,声闻于天,名著非我。至天宝三载,有诏:尊师德行纯和,尤精科戒,请住西岳云台观上方太清宫。……至六载,玉真公主已舍馆陶之封,卜居平阳之洞,以为常娥饵药,乘兔轮以长生;嬴女吹箫,登凤楼而久寿。遂于仙人台下,建立山居,既饶灵芝,复多仙草,有教安置,旌至德也。”[5](P10285)
安史乱起,玄宗幸蜀,玉真公主大概是随行的。《全唐文》卷九三二杜光庭《青城山记》:“玉真公主,肃宗之姑也。筑室丈人观西,尝诣天下道门使萧邈字元裕,受三洞秘法籙,游谒五岳,寓止山中。就拜灵峰于宝室洞前,有仙云五色元鹤翔舞焉。”[5](P9710)此事照常理推测,可能发生在她随玄宗入蜀之时。
及至玄宗幸蜀回,玉真公主跟随在其左右,不久,在玄宗与肃宗及李辅国的矛盾中,公主受到牵连。《说郛》卷五录唐人柳珵《常侍言旨》云:“玄宗为太上皇,时在兴庆宫,属久雨初晴,幸勤政楼,楼下市人及往来者愈喜曰:'今日再得见我太平天子。’传呼万岁,声动天地。时肃宗不豫,李辅国诬奏云:'此皆九仙嫒、高力士、陈玄礼之异谋也。’下矫诏迁太上皇于西内,绝其扈从,部伍不过老弱二三十人。及中道,攒刃辉日,辅国统之。太上皇惊,欲坠马数四,左右扶持得免。高力士跃马前进,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旧为家臣,不宜无理。’李辅国下马,失其辔。又宣太上皇语曰:'将士各得好在否?’于是辅国令兵士咸韬刃鞘中,高声云:'太上皇万福。’一时拜舞。力士又曰:'李辅国拢马。’辅国遂拢马,着靴行,与将士等护侍太上皇平安到西内。辅国领众既退,太上皇泣持力士手曰:'微将军,阿瞒已为兵死鬼矣。’九仙媛、力士、玄礼皆呜咽流涕。翌日,竟为辅国所构,流九仙嫒于岭南安置,力士、玄礼长流远恶处。”[14](P2265)
《旧唐书·李辅国传》云:上皇自蜀还京,居兴庆宫,肃宗自夹城中起居。上皇时召伶官奏乐,持盈公主往来宫中,辅国常阴候其隙而间之。上元元年,上皇尝登长庆楼,与公主语,剑南奏事官过朝谒,上皇令公主及如仙媛作主人。辅国起微贱,贵达日近,不为上皇左右所礼,虑恩顾或衰,乃潜画奇谋以自固。因持盈待客,乃奏云:“南内有异谋。”矫诏移上皇居西内,送持盈于玉真观,高力士等皆坐流窜。[3](卷183,P4760)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太子李亨在未征得唐玄宗同意的情况下,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虽然玄宗不久即承认其合法地位,并派人送来册诰与玉玺,但肃宗对此总觉得不安,尤其当太上皇(玄宗)自蜀回到长安后,肃宗对其防范极严,因此,上皇移居西内事,表面上是李辅国之谗毁,实际上正中肃宗下怀,而作为玄宗最亲近的人如玉真公主(持盈法师、九仙媛)、高力士辈受到牵连,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此事对玄宗及玉真公主打击甚大,《旧唐书·玄宗纪》云:“时阉宦李辅国离间肃宗,入移居西内。高力士、陈玄礼等迁谪,上皇寖自不懌。”[3](卷8,P235)玄宗即于次年(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郁郁而终。第二年即宝应元年(762)玉真公主也去世了。
唐朝皇族之间的矛盾异常激烈,像曾经煊赫一时的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皆被赐死。唐玄宗即位后,对诸位兄弟表面上极其爱护,让他们居住在长安,与自己朝夕过从,亲密无间,实际上一是让诸王耽于安乐,不参与朝政;二是将诸王置于自己身边,防其造反,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因此,他严禁朝臣与诸王结交,一旦发现此种情况立即严办。所以诸王在当时,实际上形同被软禁。(注:《旧唐书》卷九五载:“范(按:指岐王李范,玄宗之弟)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与阎朝隐,刘庭琦、张谔、郑繇篇题唱和,又多聚书画古迹,为时所称。时上禁约王公,不令与外人交结。驸马都尉裴虚已坐与范游宴,兼私挟谶纬之书,配徙岭外。万年尉刘庭琦、太祝张谔皆坐与范饮酒赋诗,黜庭琦为雅州司户,谔为山茌丞。”《资治通鉴》系此事于开元八年十月。)
但是,玉真公主为何在玄宗朝数十年间一直受到宠爱呢?这里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玉真为玄宗同母妹,与皇帝的关系,自比诸王亲近得多,与玄宗同母的仅金仙、玉真二公主,且其母窦妃死时,玉真尚在襁褓中,玄宗对这位小妹自然倍加疼爱;而且,由于是同母所生,玉真危及玄宗政权的可能性不大。而诸王皆不与玄宗同母,又是男子,自不得不严加防范。二是玉真公主早岁即入道,并未进入朝廷政权的核心,这样,她虽然很有权势,但不易遭到皇帝的猜疑与众臣的嫉妒。或许她当初入道,即带有全身远祸的因素。还有一个次要的原因,就是玄宗笃信道教,与玉真公主志趣相同,这大约也使得玉真在朝中的地位更不同一般吧。在天宝末年,其地位有所下降,而当肃宗朝,她理所当然与高力士、陈玄礼等人一样被视为玄宗的心腹,肃宗处置她,也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从玉真公主生平可见,公主在玄宗朝备极荣宠,李白经她推荐,受到唐玄宗的召见与礼遇,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当肃宗称帝后,她之失势,也是必然的。
《玉真仙人词》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玉真公主在诗人中如此有人缘,应当与她曾汲引李白、王维有关。玉真公主是否能诗,现在缺乏记载,但从其手书的《金仙公主墓志铭》来看,她是擅长书法的,这样的才女很可能会作诗。由于玉真公主的特殊身份,且与唐玄宗在信道方面志同道合,又无政治野心,所以她在唐玄宗时代一直恩宠不衰。她有可能成为诗人和唐玄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条渠道,为文士们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 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陆耀遹辑.金石续编[M].上海: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二十五年.
[7] 唐会要[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8] 张鷟.朝野佥载[A].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 康骈.剧谈录[A].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0] 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1]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3] 李濬.松窗杂录[A].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4] 说郛三种·宛委别藏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5] 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6] 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