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关于艺术,关于生活

徐东,山东郓城人,作家、诗人。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小说集《欧珠的远方》《藏·世界》《大地上通过的火车》《新生活》《有个叫颜色的人是上帝》《诗人街》等,长篇小说《旧爱与回忆》《欢乐颂》等,出版诗集《万物有核》。曾获新浪最佳短篇小说奖、林语堂小小说奖、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奖等。部分作品被译介海外。现居深圳。
简练
契诃夫的小说是公认的好,他可用少文字写活人,例如《小官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他看来,写作的本领是要把写得不好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还说过一句名言——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在使用简练的语言这方面,契诃夫超越了托尔斯泰等诸位大师。鲁迅的小说也很好,他也说过一句话——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拿鲁迅作品与一些名家对比,可以说几乎没有谁的语言比他更加言简意赅了。也有作家的文字泥沙俱下,汪洋恣肆,显得一点都不节制,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还有的作家文字曲里拐弯,绕来绕去,如刘亮程。这说明简练的语言可写好作品,繁复的语言也可写出好作品。究竟是使用简练的语言,还是繁复的语言,还要看作家自身拥有什么样的语言系统,擅长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语言终究要为内容服务,无论如何,作家如果不能做到内容大于语言,几乎便可以算是一种失败的写作。作家的语言是否具有诗性,也是检验其语言是否简练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不管是莫言还是刘亮程,他们的语言也有着内在的简练。鲁迅与契诃夫的语言,也有废话的,但他们有着内在的简练,这种简练见思想,见才华,是隐藏不见的。可寻可见之物,不足为奇,不可见的,谓之精神、灵魂——好作品要有精神的光芒,灵魂的纯粹。
成年
契诃夫在《第六病室》中说,当一个人成年了,思想成熟了,他就会不自觉地感觉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没有出路的陷阱。读到这一段时,我陷入了沉思。接着我想到,我的问题就出在想得太多,顾虑太多了。我不该想太多,应照着自己最初的想法不断前行。成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往往是想得太多,而变得缩手缩脚。
活法
人最好的活法是什么呢?衣食无忧,平安健康,快乐幸福,自由自在……要得到这些,总是要人付出。付出的过程中,人失去了自由自在,也会有痛苦与忧愁相伴,甚至还得付出健康的代价,需要冒着生命险。每个人的活法,大约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活法。人当然有可能会活得更好,但估计也要付出的更多,有时还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人的一生大约是获得与付出的一生。人向水,土地,天空,他人索取和足够多,而自己又付出了多少呢?相对于人的获得,人所创造的相当有限。
 
留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有此感悟,太令人佩服了。虽然诗意表达的是——古来万事东流水,做什么冠冕堂皇的事儿都不如及时行乐,但真实是一种无敌的力量,令人自知自省,终是有益。这诗的调子是灰的,格调却是高的。凭着一首《将进酒》,李白便可千古流芳了。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相反,同样是广为流传的好诗,同样是灰色调,格调却低了些。格调有高低,见学识才华,见精神境界。一首诗,如诗人生命中盛开的一朵花,诗句中含着诗人的灵魂。那些通过文学作品,通过丰功伟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英名的人,都是奇葩。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为何要留名呢?因为人是不甘于寂寞的,大凡不同凡俗的人,总归要留下活过的痕迹——后人延着他走过的路,继续向未来前行着。有些人活过,逝去千年后仍然让人感慨、感动,真正是没有白活过!我亦是不甘于寂寞的人。
取经
 
写作之旅,如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有可能能取得真经。取经途中会遇到许多危险和诱惑,又要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来的,所以要想成为小说家、诗人、艺术家,不管你想要成为什么家,总要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牺牲掉许多娱乐的时间,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比起那些过着平凡安逸生活的人,他们是可敬可爱的,仿佛他们不是在为自己,而是为更多的人努力投入到无无尽的工作中去。因为要生存,许多艺术家还需要做一份工作以维持生计,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不管他们的动机是不是为了自己将来能够名利双收,他们创造的结果却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他们与农民种地,工人生产不一样,他们不生产物质的东西,他们生产的是精神的食粮,建构的是精神宫殿。无疑,人类需要继续生存和发展,那些艺术作品却赋予和确立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为人类持续提供无形的能量。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便是经书的内容。我们忽视那些精神的内容,一味强调物质的神奇作用,如同变成了妖魔鬼怪,连动物也不如了。
 
 
夜晚
 
吃过晚饭不久,大约七八点钟的样子,在乡下的父母往往便进入梦乡了。那时在城市里的我不过刚刚吃过晚餐,当我想打个电话时又觉得他们都睡下了,便就忍着不打。白天总是忙着,忙这忙那,为这为那,仿佛总是在为整个城市的膨胀与物质的日益繁盛而活着一般。有时闲着大约也会想些别的事情,并不是给家里打电话的时间。有时实在想打电话问候一下,便只好把他们从梦中吵醒。回忆起小时候,那时晚上可以玩的事情不多,往往也睡得早。有时夜里醒来难以入睡,会去院子里抬头看星空,那时天空中的星子晶亮,月亦皎洁,即便有虫声鸣唱,也清脆得衬托了乡间的静谧,令人神往、回味。在城市里,天气晴好时夜色中的星月也还明亮,不过总比不过小时候看到过的星月纯净,仿佛影响星月发光的是那常常在凌晨一两点钟依然会有的喧噪声,是那白日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所弥漫着难以消除的味道。在城市里,几乎总是在十二点后才睡,每天早上醒来总是没有睡够的样子,带着一些残存的疲惫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我怀念小时候,那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切都简简单单,现在的我,看什么都不像了,一切似乎都变化了,复杂了。我再也回不到从前,仿佛在城市里我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给绑架了。有许多个夜晚我在阅读和写作中度过了,现在想来,无所谓幸福,无所谓不幸,无所谓痛苦,无所谓快乐。无论如何,我喜欢着小时候的夜晚。我希望城市一片漆黑,每个人都像树根深深扎在泥土中那样享受睡眠。
 
看透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说得好——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老子在《道德经》中也看透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说出这样话的人,大约也是天才。只是,天是没有人性的,人何必与天相争?说白了,也好无聊的。书读得多了些,你会痛苦,甚至会厌倦继续活着。一些天才式的人物,都各有各的纯粹,一般人是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的。你理解不了画家凡高为什么会割掉自己的耳朵,也很难理解诗人海子为什么会卧轨自杀。他们自己或许也理解不了,大约他们要反抗并非理想的世界。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但顺从,对于那些天才式的人物来说则意味着如猪狗一样活着。有句没有出息却管用的话,适合普通人的生存哲学:君子不与命争。事实上,争不争,命都如同日月一样交替运行,从遥远的星空去看地球,即使你再伟大神奇,你又在哪里,姓什名谁呢?一个人说自己看透了什么,只不过是代表着他自己。难得糊涂的说法是好的,人活着似乎就应该糊涂一些,免得什么都看透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看透不说透——因为说不透。以为是说透了,其实还差得远。
 
 
买书
 
以前为自己过生日时,庆祝的办法竟然是买书。现在想来,有点形式主义,有点不可思议。现在想来,有些感慨,还有些感动。前几天,我买了近两千块钱的书,书陆续到了,摞在一起老高一一拆开,却只是翻翻,并不能有心读下去。前两年买下的书,有不少也没有去看,像一些久闻其名,仍未得见的朋友,它们仍然在等着与我相会。每一次看到,总想着要看,想着用一块好时间来读它们。有些书会读,常常是在入睡之前,或在因疲惫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休息时。那并不是读书的好时光,不好看的,有时读着读着就睡了;好看的,强打着精神读,也有些劳神伤身。有时看着那么多还没有读的书,暗暗在心中发愿,存书读不完,就不要再买书了。但听说某本书好,还是会买来。或者心情不佳时也会像女人去买衣服一样,去网购一些书回来。买书,于我来说是种嗜好。因为买书成癖,我担心自己将来——穷得只剩下书了。有些书买回来,或许永远不会去读了,但那些书仿佛依然有必要存在于我的书架上,仿佛是精神生活空间里的装饰。有些画不能吃,不能喝,但挂在房间,却美育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书,大约也如此。买书这“恶习”,大约是改不了的。
习画
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写字不临贴是不成的。我也临过,不喜欢。我知道成名成家太累,是绝不敢妄想当书法家的,但画画有时需落款,字丑,画便不敢示人。有时我想,世上已有那么多优秀的书法家了,如果练字痛苦,为何一定要练字呢?我为何不随心所欲地去写一写?话虽如此,但还是要练习的,只不过不想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临帖。又或者,练字的时机尚未到。习画也一样,我买了古今许多人的画集反复欣赏,《芥子园》也买过两个版本了,却也并不愿从基础学起。我是不敢想,也没认真想要成为画家的,好画家也已经很多了,我半道出家,和人家专业的没法去比。不过,我喜欢画画,是打心里喜欢。有很多次因为画画耽误写作想要半途而废——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终还是不能放下。我想画心中之画,姑且就随心随性地去画好了,能画成什么样便是什么样吧。学习,自然一定是要学习的。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但我暂时尚没想要系统地去学习。想成为书画家的人,切莫学我。
 
为人
 
我是不怎么会为人的,尤其是年轻的时候,简直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得人情世故,因此有些人看我会觉得我清高,还有些人会觉得我不懂事。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有求于人,或者受人恩惠,是不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回报对方才好?以前我不那样想的,我不过在心里感谢对方,在别人用得着我的时候会竭力而为。但通常,帮助过自己的人又常常并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因此这人情只好欠着,有些可能是今生今世都还不了。细想来,我欠着很多人的人情,要感恩的人也有很多,但我不知道该如何他们表示。有些过去的老师,朋友,同事,因为久不联系,关系也渐渐生疏了,但我也不愿刻意去联络,因为我生怕冒昧地打扰了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对我好的人,令他们意久或不适。例如我问候他们,给他们送些礼品,或者给他们一些什么好处,大约也会亵渎了他们曾经对我的好意。我在内心里,灵魂深处认为,做事不求回报,真是优雅高尚。我也或多或少地做过些对别人有益的事,并不想要别人回报什么,因为那是我应该做的,愿意做的,自己做了便会感到快乐的,有意义的。但事实上我现在的变化是——我越来越不习惯不求回报地为别人做事了,更要命的是我感到越来越多的人都有我这样的心理。难道是我成熟而世故了吗?
世故
 
平时我是个穿衣相对比较随意的人,有一天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送女儿去幼儿园,到了门口,女儿非要我抱着她进去,因为她想让老师看到我。这是不是一种世故呢?又或者说,世故是一种天性?以前我总以为自己不是那么世故的人,后来我想,世故可能是与生俱来,是人骨子里的一种东西。有些人能在人前人后所做的事,另一些人却未必能做得来。例如高攀下吝,见风使舵的人所做的事,有些正人君子就耻于去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点儿都不世故。有些人过于世故,有些人则不是那么世故。过于世故,自然面目可憎,但一点儿不世故,大约也不能使人亲近。
 
 
相信
对别人信任,有时源于自信。我是否可以相信自己,在于是否了解自己。我怎么能够相信自己是那个可以不断超越自我,而心想事成的人?我需要安静,闲适,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一些欲望得以满足;我要拥有快乐和幸福的感受,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更多的体现在是否对别人有益。我是个想对别人有益的人,但也深知,我不可能总是对人有益,而不损害别人。我不想走寻常路,和别人那样思考和生活。我的出路又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不在意别人如何去看,如何去对待我,那我就能实现自己的渴望了吗?就拥有自我了吗?自我,也是建立在众人存在基础之上的一种自我实现。谁都没有绝对的理由相信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否则他就错得离谱。我只能相信着一些自己,在现实中摸爬滚打,仿佛是为了杀出重围,超越现实而实现精神意义上的自我的存在。我相信,此时便是永恒的组成部分,现在便是最好的自己,之于未来,已在此时此刻的存在中生长着。
(0)

相关推荐

  • 想起买书的苦乐

    書是通往智慧的直線,讓你看得見自己, 看得見別人,看得到未來. 小时候,妈妈在书店上班.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天天端着一张小凳子坐着翻阅新上架的小人书.于是在没有玩具汽车."小霸王"点缀的贫乏童年,书成了 ...

  •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离开人世23年整,如今喜欢他文字的人依旧很多,但肯读书.买书的人却越来越少. 我喜欢王小波的时候,他已离开人世.其实他的不少作品我不太明白,我以为我读懂了,实际上我没懂.但这不妨碍我喜欢他.尤其 ...

  • “双11”囤书是股清流

    评论员观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11",有人忙着秒杀电子产品,有人抢优惠券准备囤一波化妆品,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早地就在购物车里加了几十甚至上百本书,就为了等着满减打折. 这种 ...

  • 【书人自白】书梦 | 作者 李道新

    小镇在一手禅河边上,书摊在小镇上.小小的书摊,与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每至逢集之日,我都会随人而去,看看热闹,看看人,但具体地说,是书摊吸引了我,这已成为惯例.然而逛则逛,买书的次数却寥寥,原因只有 ...

  • 买书(散文)

    买书 作者:何笛 前几天,参加一个文友的新书分享会,和其他与会者一样,入场时,先买了一本将要分享的书,找了个位置,把书粗粗地浏览一遍. 想了想,自己上一次买书是在什么时候,似乎真的想不起来了,或者说, ...

  • 669期A || 张妥作品:《艺术地生活》/田卜清读

    丽梅浅语: 在人世间,如何生活因人而异,应该是有一个人就会有一种生活方式吧.在此,作者追求艺术地生活,并从古今中外为我们讲述了艺术地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我想,或许我们许多人都在艺术地生活而不察觉.那 ...

  • 《艺术地生活》/ 作者:张妥 / 田卜播读(第1367期)

    丽梅浅语: 在人世间,如何生活因人而异,应该是有一个人就会有一种生活方式吧.在此,作者追求艺术地生活,并从古今中外为我们讲述了艺术地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我想,或许我们许多人都在艺术地生活而不察觉.那 ...

  • 劳申伯格 | 打破艺术和生活界限的“破烂王”,让日常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

    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以不可阻挡之势攀上艺术的巅峰,但是树大招风,以至于总有人想干倒它.一些艺术家宣称:绘画的含义将突破既定的特征,可使绘画发展下去. 罗伯特·劳申伯格作为杜尚和约翰·凯奇的追随者之一 ...

  • 保定七类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收费标准

    保定七类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收费标准

  • 艺术来源于生活,劳动与音乐碰撞出的火花

    如果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 你是否想象过,劳动与音乐,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其实,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们,早就曾以劳动为灵感,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作品,还曾多次被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享誉全球的 ...

  • 【画作欣赏】艺术源自生活,著名画家王立庆教授为万昌创作写意画作

    当代中国画家--王立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员 舞台美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 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访问学者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江苏省舞台美 ...

  • 宋木子、合文俊《跨界喜剧王》正式收官 快乐无界限 艺术自生活

    4月24日,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总决赛收官,为节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作为助演嘉宾,参与了整季节目表演的宋木子与合文俊亦分获最佳男演员奖和最具人气男演员奖,这既是两位出色的演员给自己的 ...

  • 学会这七件事,生活一定会过的很顺畅

    学会这七件事,生活一定会过的很顺畅

  • 赵梅阳:艺观万象(零肆)让艺术融入生活(2016年5月7日)

    让艺术融入生活 作者:赵梅阳 时间:2016年5月7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艺术,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 ...

  • 如何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如何理解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其中的区别. 其实很简单. 比如说苏轼吃荔枝是生活, 但是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艺术: 比如说庐山的瀑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