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预告 | 鹤鸣九皋:纪念昆曲入选“非遗”二十周年——北大昆曲传承基地、北大附中昆曲研习社、巴城镇...

缘起:

为纪念昆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展现昆曲入选“非遗”以来在校园传承发展方面的成绩,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北京大学基地(以下简称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昆曲研习社、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小梅花戏曲艺术团联合发起,于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交流演出。

演出名称:鹤鸣九皋:纪念昆曲入选“非遗”二十周年——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昆曲研习社、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小梅花戏曲艺术团交流演出

演出时间:6月11日17:00—18:30
演出地点: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下沉剧场

【第一单元】

昆剧《游街》(选段)
朱大智、姚恩浩(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
昆剧《乾元山》(选段)
桂寅麒(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

古琴《醉渔唱晚》李阳(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

【第二单元】

昆剧《思凡》(选段)
董子萱(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昆剧《夜奔》(选段)
秦炜俊、刘芳妃、刘宇时(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昆唱古诗词《天净沙·秋思》

杜鸿(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王亮鹏(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

 

【第三单元】

昆剧《游园》(选段)
张云起(北京大学哲学系)、张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昆剧《琴挑》(选段)
程思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汪静之(北京大学中文系)
制作团队
顾问:丛兆桓
策划:王冰、毛杏英、陈均
指导老师:魏菀、钟晓帅、何微
统筹:王亮鹏
主持人:黄韵茜
摄影:肖岳
摄像:王亮鹏、李阳
海报设计:Fiona
(感谢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洪惟助教授题写“鹤鸣”)
北大昆曲传承基地乐队
鼓师:李志和
笛师:刘义民
小锣:闫吴欣
二胡:张小涵
笙:刘福生
 
北大附中乐队
鼓师:杨静妍、赵晗犀
笛师:王嘉辰
小锣:谢雨桐、赵晨
镲:马睿宣
容妆/衣箱

姚莉、钟晓帅、何微、王秀芝、王秀芳、刘飞、李飞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简介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成立于2018年4月,是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致力于在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辐射带动、科学研究、社区服务等6个方面推动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常年开设《经典昆曲欣赏》《“非遗”之首:昆曲》《古琴经典艺术欣赏》等三门本科生课程,邀请国内著名昆曲、古琴艺术家及学者进行昆曲、古琴的学术传承活动;扶植北京大学学生京昆社、北京大学学生越剧协会、北京大学教工昆曲古琴协会等师生社团在校内开展昆曲、京剧、古琴、越剧等的传习活动;不定期开展昆曲、京剧、古琴、越剧等的剧目传习工作坊及大师工作坊;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昆曲社、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小梅花戏曲团建立昆曲培育基地,促进昆曲艺术在中小学的传承发展;先后组织出版《在北大听汤显祖》《俞平伯说昆曲》《云上的汤显祖》《传承与发展——20世纪昆曲艺术家评传丛书》等学术著作;并积极致力于推动昆曲、古琴艺术的社会传播。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昆曲研习社简介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昆曲研习社成立于2018年,是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的培育基地。研习社特聘昆曲界权威专家授课,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到梅花奖获得者,再到国家一级演员、资深笛师,如丛兆桓先生、秦肖玉女士、周好璐女士、刘义民先生等。研习社以传承昆曲艺术为宗旨、以对昆曲艺术的研习为目标,为附中同学提供一个亲近昆曲、了解昆曲、学习昆曲的平台。

在课程中,同学们会接触到基本功训练、经典剧目排演,还可以深入学习古典文学知识(比如通过传统的吟唱方式),训练独门的戏曲文武场技能,逐步走入昆曲世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魅力。昆曲研习社还会积极参与校内外有关戏曲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比赛和演出活动,鼓励、支持同学们积极参与海淀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个人戏曲项目,还会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实地采风、出国访问,身体力行地将昆曲艺术向国际传播。

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简介

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前身为“三益公学”,创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100多年来,学校三移其地,两度搬迁,多次更名,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石小人艰苦创业、薪火相承、青蓝继越。基于昆山巴城水乡灵动典雅的地域特色文化和学校百年造福桑梓、精心育“梅”的发展历程,学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梅花品格为魂,凸显戏曲办学特色,立“博雅尚美”为校训,积极构建“博学厚德”的校风,“勤勉严谨”的教风,“刻苦善思”的学风,引领师生追求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气质优雅、崇尚美好的雅美人生发展目标。

2001年1月,学校依托厚实的戏曲文化土壤和校园文化资源,筹划成立了小梅花戏曲团(原名为“石牌中心校春蕾戏曲艺术团”)。先后聘请了原苏州市京剧团团长、京剧“正”字辈的表演艺术家那正鑫等16位戏曲界的前辈、专家老师到学校任教,出版了戏曲校本教材《戚浦艺苑》,举行戏曲文化节,承办戏曲演出专场,戏曲团的成员们前往北京大学、远赴欧洲作文化传播交流……。2015年9月,特聘俞玖林先生为戏曲团顾问,并全面承担戏曲团的教学任务。开创性地采取了“常驻老师+特聘老师”的教学模式,一手抓普及,一手抓苗子,为人才培养打开了新局面。

在筚路蓝缕的道路上,通过老师们精心辅导和学员们刻苦学习,小梅花戏曲团出人才、出成果,也出了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和关爱。先后在首届农民艺术节、上海世博会“苏州城市特别日”、中国动漫节、2017、2019北京非遗演出季昆剧专场等演出活动中赞誉无数,广受好评。一届又一届的小演员们好戏连台,著名剧段《游园》、《扈三娘》、《水斗》、《昭君出塞》、《花木兰》、《小放牛》等先后在国家、省、市戏曲比赛中一路蟾宫折桂。徐敏、沈子钊、刘佳怡等20名学员在国家、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中荣获金花奖;俞陈悦、姚玟萱等31名同学步入北京、上海、江苏、苏州等戏曲院校深造。钱瑜婷、袁彬、尤磊、马一栋等成为上海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在世界的舞台上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国粹的魅力。《新版红楼梦》中少年“薛宝钗”饰演者李沁,演技日益精湛,如今已一跃而成国内知名影星。

小梅花戏曲团一路走来既成就了孩子、发展了教师,更是提升了学校特色教学的水平。2008年,学校被授予“全国小梅花昆山培训基地”,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优秀红领巾社团”“江苏省优秀特色文化团队”“苏州市艺术特色学校”“苏州市十佳优秀社团”等荣誉称号。愿这朵“小梅花”在戏曲文化的滋润下越开越艳,常开常香。

编校:王亮鹏

审阅:陈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