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与有为,一篇四千字的高考作文,我给他打满分!
猫盟CFCA
民间野生猫科动物保护联盟昨天 23:27
6月7日,周一,对于社畜来说是无比苦逼的工作日,对于高三党来说则是高考的第一天,很难说这两者哪一个更让人焦虑紧张痛苦……
但在工作日的午休时间被要求写今年的高考作文则无疑是双倍的快乐(是不是离谱?)。
巧巧问我能不能根据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写一篇“自然保护何可为何不可为”?我去看了眼全国卷,发现作为题目是《可为与有为》,上来就跑题这么刺激肯定是暗示我可以随便写咯~
那就先说说“可为”,“普通人可以为自然保护做些什么?”
我曾经无数次问自己这个问题,如今也有不少陌生的朋友来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还是给不出具体答案。
但我希望借此总结一下结识猫盟这些年,关于自然保护我的心路历程。
你想到写啥作文了喵?图源大猫
01 从书本到观察:可以与自然更接近一分
以前,我们对动物的大多数了解都来源书本,而那上面或许是非洲奔腾的角马,澳洲悠闲的袋鼠,极地成群的企鹅。
尽管书上的文字事无巨细地描写着它们的故事,但我们却很清楚:这不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动物。
自然,离我们似乎那么近,又那么远。
但是后来有一天,我意识到动物并非想象中拒人千里之外。
比如我老婆养了快十盆月季,阳台几乎无处下脚,但也变成一个迷你小生境,里面不时有猫(我用荆棘把它屎盆挡起来了哈哈哈哈),还有蚜虫和红蜘蛛。
家里的月季 图源青峰
蚜虫和红蜘蛛都是养花人的大敌。红蜘蛛是蛛形纲下的一种叶螨,而且真的会织网,经常发现于叶子的背面;蚜虫则是小小的黑黑的专门出现在最嫩的嫩芽上,位置刁钻,不像红蜘蛛那样能拿水冲掉。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我们一次偶然的忘关窗户,竟引来了几只像蜜蜂一样的苍蝇——食蚜蝇,从此我再也没操心过蚜虫~
各种食蚜蝇科,它们之中有一部分捕食蚜虫 图源网络
还有我那辆通勤用的城市SUV,副驾驶常常空着,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后视镜和长年无人开启的右车门门把手间拉起了一根蛛丝,蛛丝近乎透明,不仔细看经常会忽略它,显然城市主干道上的车速不足以刮断它,我每隔几天就能看见它在扩大——这个网的主人居然一直呆在车上……
蜘蛛网非常有趣,纵丝发挥承重功能却没有粘性,横丝密集且具有很大黏性,蜘蛛的腿踩着纵丝所以不会被困住,可惜到现在这个网还没能成功捕猎(我在考虑要不要去飞虫密布的水边兜几圈)。
就在今天我看见了这只蜘蛛,而且它已经过分到把前后车门都封印了。
下一步我准备要搞清楚它平时藏在哪里,希望小家伙能顺利熬过一个个炙热的中午。
盲蛛 图源一晴
再有离我家不到十公里的本市著名公园里,中日友谊林中的一颗高树上有个大鸟巢,dodo告诉我那是一个凤头鹰的巢,于是我没事就去蹲守,但总也看不到鸟。
上周,我不死心下班再去看的时候,终于看见了窝里伸出个白色的毛脑袋,一只只剩脑袋上还有白色雏羽的小凤头鹰在好奇地望向我~
就算是刚出巢的也帅就一个字 图源大猫
能在城市的中心看到这种大型猛禽是种很神奇的体验,在对视了20分钟后我准备听从蚊子的建议尽快离开,却余光瞥见了旁边树枝上的骚动——它的妈妈回来了!
此后我发现每天下午五点半鹰妈妈都会准时回巢,而且巢里不止一个小家伙,是两个。下周它们应该要试飞了,我很期待!
一只在洗澡的凤头鹰 图源秘境之眼
当然,观察自然并不意味着抛弃书本,我今年也买了好多本图鉴(好多钱……),而这都是为了做好物种分拣。
红外相机是城里人云野外的神器,我有幸见过太多城里人无法想象的画面。
我见过黑熊一家四口在林下的高草里打滚;见过小雪豹被妈妈吼了之后叼着树枝duangduangduang地跑过镜头;见过一窝棕尾虹雉无数次地躲过笨赤狐的偷袭;见过珠峰脚下追逐岩羊的狼群;见过草甸从枯黄到覆盖冰雪直到冰河在镜头前像黏菌一样逐渐生长……
我还见过狂风卷起钻石般的星尘把天地卷得一片苍白,以及风暴中的雪豹那幽灵般的剪影渐行渐远,最后像消失在暴雨中的眼泪。
我们在新龙拍到的雪豹
“若与万物相识,便可随时与之问候。”
再多的百科全书也比不过亲眼去观察,当你亲身融入自然,鸟儿的鸣叫、羽毛的色彩、花朵的芬芳,流动的白云、斑驳的光影,凉风拂过绿叶的声音、鱼儿翻出水面溅起的凌波,这种全感官的体验没有办法通过语言去描述。
这一刻只有天地与你,这种绝对的孤独是那么美妙,从你与它们相识的一刻开始,你就不再局限于对书本上物种的猎奇,取而代之的是全身心的对大自然无法抑止的热爱。
你无法拒绝这片美丽的银河 图源大猫
02 从物种到栖息地:用广阔的眼界认识自然
猫盟的月捐群里,华南虎绝对是一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我年轻时候也常为之扼腕,甚至给全莉的南非野化项目捐过钱(叹气)。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华南虎的身影依旧禁锢于动物园。
中国有着悠久的动物驯养传统,1988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总则第四条就写到:“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化繁殖……”所以保护大熊猫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人工繁育饲养,小熊猫也是,普氏野马、麋鹿、中华鲟、扬子鳄、华南虎皆如是。
野外大熊猫的生存,跟圈养的环境下的完全不一样 图源北大
但这对野外种群有帮助吗?几千只圈养的老虎没有一例成功野化的案例,持续十年的中华鲟增殖放流,但失去栖息地的它们至今无一尾洄游。
更可笑的是不久前对于江豚的迁地保护,在栖息地尚存的情况下把野外个体投入海洋馆……看起来这些花费颇巨大的圈养除了数字游戏之外对于物种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长江江豚,还能在这片水域里坚持多久?图源雷勇
就算是对于很多爱好动物的普通人而言,他们的关注点也常常就是物种的数量,比如今年熊猫基地里又生了多少只,比如坚信湖南安徽之类的林子里还生活着那么一两只华南虎。
然而就算有,又能怎样呢?
如今整个华南,找不到一块连绵的、食物充足的缓坡森林,体型庞大的老虎即使能够苟延残喘,孤独的他还能坚持多久?更不用说那些圈养在铁笼里分散于各个动物园甚至流落南非的华南虎,还能称为“华南的老虎”吗?
广州动物园里的华南虎 图源网络
保护一个物种,其目的是保护它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说保护物种不是目的,而是通向目的的道路,而所有的生态系统一定是依托于栖息地的,可以说失去了栖息地,这个物种就是不成立的。
今年关于动物的新闻事件集中爆发,其实与栖息地脱不了干系。
栖息地被侵占,迁移通道被水坝淹没,亚洲象的南下和北上只是长期掩耳盗铃式的混淆森林覆盖率和天然林覆盖率的恶果之一。
大象也只想要个家 图源网络
当一只刚刚成年的雄性东北虎自然扩散时,村庄成了它的必经之路。
这并不是老虎想靠近人类,而是孤岛化的栖息地散布在人类的大海之中。引用我无比尊敬的王放老师在上海线下活动的话:“我们已经忘记如何处理和大型食肉动物的共存了”。
好在它还是回归了山林 图源网络
何止是进村东北虎,就连“一丘之貉”的“貉”,或者会发出一些叫声、啃一些植物的赤腹松鼠这样的小动物,我们也很容易忘记如何与它们共存,充满误解、惊慌失措、急迫中没有了分寸。
然而不管忘没忘,共存都是必然。
多样性不是目标而是世界的本质,没得选,对于动物,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犯错,性格迥异。
上海的貉们 图源王放
深山人类营地很快会成为吸引物,校园绿头鸭妈妈会教孩子记住不好的池塘,北美臭鼬可以学会汽车不是野兽不需要放臭气……
动物们在快速地学习,这个过程会犯错,在印度在北美在欧洲,在任何地方动物都有可能做出冒险或者不合理的决策,要给它们试错的空间,自然不是定制的,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不配拥有自然。
臭鼬 图源网络
对于我们,和野生动物共存是需要学习的。
学习的关键是需要理解到,这种共存不会像想象中一样和谐美好——冲突永远存在,永远不可能出现没有瑕疵的和谐,冲突永远都在,永远都有冲突,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
冲突永远都在,但我们要试着容忍 图源一晴
我们需要科学、需要更加完备的体系,也需要适应和容忍。
最近的事件,或者错得更远,或者让我们纠正方向、迈出第一步。
我们理应用更广阔的眼界来学习与自然共存。
(题外话,赤腹松鼠是北京地区十分可怕的猛兽,真的会咬人的)
03 从键盘到实践:尽可能成为保护的参与者
再说“有为”,字面意思指有所作为,但这是个说起来轻飘飘做起来又很沉重的话题。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真正投身野外,就算真的去爬山,还需要基础知识、体力、应变能力等等,对于保护来说更是如此。
悠悠山团线,像保护的道路一样长 图源一晴
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要有一个“键盘党”的阶段,这代表你开始尝试用逐渐内化的观念来解释外部的事物,开始尝试参与社会活动。
“键盘时期”的人多数有一个特点,倾向于用简化的公理来解决全部的问题,这很正常,因为人的社会活动量受限于年龄,所以年资越浅越喜欢谈论宏大话题(这种概念类的话题往往不需要任何田野经验)。
盘羊 图源S. Reznichenko
我要用一个例子来阐释键盘和实践的差异,2004年,乔治夏勒博士来到帕米尔高原属于阿富汗的部分调查盘羊,这个饱受战乱和毒品的土地不可能有严格的动物保护法,在当地人婚礼的发言上,夏勒博士建议他们注意保护盘羊,让公羊多活一些年以便长出更雄壮的弯角。
“邻国的塔吉克斯坦,猎杀一只公羊要支付25000美元。”夏勒博士强调。
1960年,在刚果研究大猩猩的夏勒 图源walumni.com
这一提议得到了当地人的欢呼响应,而我无法想象这个保护藏羚的先驱是用什么样的心情说出这些话的,对此他自己这样解释道:
“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和野生动物对其生活的影响,这是动物保护项目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常常有人满怀盲目的热情展开保护工作,一味地死守原则,却忽略了当地人的实际愿望和需要。”
“通常情况下,唯有懂得妥协才能切实将保护项目进行下去。”
为了缓和人兽冲突,我们必须重视实践
这也便是“键盘”和“实践”的区别。
批评是容易的,批评者的立场也是最安全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篇文章、一个项目或是一个人经得起公众全方位无死角的道德审判。只有什么都不做才不会犯错。
可是保护必须得到当地人的支持才能继续进行,因此工作中必然要面对各种无奈和妥协,每一块保护地都有有着独特的地缘特点和历史背景,没有人愿意自己制定的制度出现瑕疵和思虑不周,但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往往难以避免。
需要努力,更需要理解和支持
作为公众,理解和监督是同等重要的,而我们往往忽视前者。
尝试去参与,了解保护工作的来龙去脉,与保护机构共同进步,也许才是让事物向好发展的途径。
所以保持开放和包容,自由发声的同时保持谦逊,勇于面对自己的“打脸”。
我们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批评者,而是要尽可能成为其中的“参与者”。
豹豹委屈
04 从关心到热爱:每个人都蕴含有为的可能性
我经常想起大猫爱唠叨的那句话:不是有希望才去保护,是明知没有希望仍然去保护(甚至连我都唠叨起来了?有毒……)。
不久之前武汉群友救助了一只被弹弓打伤的领角鸮,一天之后小家伙没挺过来,死了。
这简直就是保护工作的缩影,倾尽全力的救助、保护栖息地、增加猎物、宣传、教育……一把弹弓,一秒钟,前功尽弃。
这只受伤的雕鸮幸运地被救助好了 图源大猫
保护太脆弱了,随便一条公路、一个电站,就能让十几年的努力化为泡影。
因此自然保护领域并没有“有为”这么美好的事物,有的更多的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路杀也是野生动物的杀手 图源网络
而这恰恰是中国人刻在骨髓里的精气神,我们的民族没有上帝、没有救世主,天破了累死自己炼石去补,大旱了修炼一身本领把太阳射下来,水灾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瘟疫来了众志成城彼此守护……
如果这个星球要选择一个民族来承担修复自然的重任,我相信首选一定是中华民族。
当索南达杰面对偷猎者的枪口,当做毕业论文的青年学者登上皮划艇冲入石羊河湍急的江水,当一个民间组织天方夜谭般地要把山西的豹子带回首都,就仿佛在说:“看呐,那股子气节就在那里,仿佛沿着血脉之外的其他道路薪火相传着。”
带豹回家,任重道远
荒野在利益面前是脆弱的,我们的头顶虽无神灵保佑,但脚下埋有先辈的忠骨,先烈用生命守下来的国土,上面的一草一木,一猫一鸟,一种都不能再少。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唯有关心才会热爱,唯有关心才会行动。
月捐人给红山动物园的动物们做丰容,充满热爱
也许作为普通人能做到的确不多,但如果我们能结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社群,比如我们的月捐群,也许能将每个人身上蕴藏的可能性放大。
我经常能回忆起在群里的闲聊、线下的聚会,群友间不计回报的给予,我们在沮丧时彼此支撑,在空虚的时候制造欢笑,对于我来说月捐群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很多群友和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变成未曾想象过的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
上海月捐人面基,感谢你们的支持
保护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的社会经济实践,它的本质是处理”人“的关系,每个人都是保护工作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人都是可为的,每个人都能够有为。
什么是自然保护,如何在自然保护中作为,以上是我现阶段浅显的思考,但我觉得这么多话都比不上夏勒博士点一句话来得精辟:
“一个物种为了另一个物种的生存而奋斗,再困难也坚持不懈,这是进化史上的新事物,这一点比所有人类的技术都值得人类自豪。”
中国十二种猫,我们为拥有它们而自豪 图源猫小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