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7条交互设计原则,和你一起重新设计体验!

字数:3310
阅读时间:8分钟

产品交互设计在大厂会有专门岗位的同学完成,但是对于职责分工还没有那么明确的公司来说,这部分的工作可能就是产品经理来兼职完成了,甚至也有研发来兼职完成的。

这里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非交互专业的人设计完产品之后,我们想要实现的功能是可以满足的,但是用户体验可能会大打折扣。

如果设计者没有刻意地去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设计出的原型可能免不了被一顿吐槽。在闲暇时,看了一些UX的书籍,这边总结出几点原则和大家讨论一下。

01

不要让用户思考

在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说到一个观点,意志力是易耗品,思考本身就会消耗人的能量,那么用户在用你的产品过程中,需要经历复杂的思考的话,一定体验不怎么样。

这里要排除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券商的产品,用户打开APP考虑要不要满仓买入,这种情况的思考不属于产品层面带来的思考。同样的case,以券商的产品举例,如果用户下定决心今天满仓,但是发现使用的券商App找不到买入入口,花了很长时间思考、摸索才完成买入,那这个产品一定会让用户非常嫌弃,甚至换一个券商。

我翻了翻手机里的App,选了几个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使用起来是否需要思考。

微信读书,下厨房。启动App,首页就是搜索栏,要看什么书,想做什么菜,通过搜索直接满足用户需求,整个环节不超过三步,几乎不需要用户去思考。

抖音,更加简单粗暴的例子。毫无学习成本的App,点开就开始刷,一步到位。这种交互是非常容易触达到用户爽点的。

仔细想一下,这些和让用户即时满足有一点类似。

上述举例的产品功能相对简单单一,可以从功能上就做到不让用户思考,对于复杂一些的产品,会从按钮设计,UI设计上减少用户思考的情况。

比如SaaS产品的注册页面,是不是可以做到让用户尽量少填写内容,提前录入好企业用户的信息,企业员工注册时候,输入工号就可以弹出员工的信息。

比如页面按钮摆放的位置,关键按钮的形状和样式是否突出。按钮的提示是否明确。

按钮设计对比

给一个平时工作的例子,上面是产品的设计,下面是UX同学改过之后的。第一个设计,从用户视角来看,开关控件关闭代表的是隐藏还是不隐藏,需要用户思考揣摩。而在第二个设计,加上了文字说明,就可以瞬间消除用户的疑惑,避免了用户思考。

02

万不得已,让用户线性思考

我们刚聊到的一些产品功能相对简单,如果提升一些产品复杂度,可能就没法做到不让用户思考了,那可以考虑让用户线性思考。线性思考,是指思考过程有一根主线,产品做到让用户线性思考,用户能够更容易理解产品。

其实这和我们平时用思维导图的初衷一样,如果是一个“蜘蛛网导图”,相信你肯定脑子很混乱。而我们常用的思维导图,基于一个点去蔓延到一条线,再蔓延到多条线,这符合人脑的思考方式,也更容易记住。我们下面看一下线性思考和网状思考。

思维导图的线性思考
蜘蛛网导图的网状思考

上面两张图是说一样的内容,但是当你脑海里是网状的认知,你是没办法掌握全局的。而如果用思维导图辅助思考,将网状的内容变成线性,由一个点去发散,我们就会更好的理解现状,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作用。

回到产品设计,比如电商产品的设计,淘宝、拼多多、京东。产品本身的功能是相对复杂的,商城里的单品也非常多。

京东首页,菜单栏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假设电商产品菜单栏不分类也没有搜素会怎样?用户体验一定只有两个字,极差。所以产品里的分类引导,其实就是在给用户提供用于思考的那根线。

03

无法做到前两条的情况,设计教程辅助用户思考

产品根据自身的属性不同,上手难易程度也天差地别。对于上手难度很高的产品,免不了出现要用户深度思考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类情况,产品的交互上也有解决方案。

大家第一次打开墨刀的时候,一定会注意到有很多Tips告诉你这一步的功能是什么,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像墨刀这类产品有比较强的工具属性。这类产品的产品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提供产品给用户,一定要附带提供的就是产品说明书了。

outsystems启动引导

上面是国际低代码工具龙头公司outSystems的产品,坦白说,这个产品真的上手难度很高,所以可以看到他们提供了非常细致的操作引导,同时提供了很多公开课教用户如何用outSystems搭建应用。这部分很值得国内的一些同类产品学习。

对于复杂的产品,用户打开产品的一刻,就像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完全失去了方向感。这种用户体验本身是非常糟糕的。所以提供引导就像虚拟空间里的指路牌,帮助用户逐渐清晰的找回新产品空间里的所在位置。

04

为扫描设计,不为阅读设计

产品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用户通常非常忙。不会有时间和耐心去阅读有大量文字的页面。而且用户们也默认知道,不看完页面所有内容并不会有严重的影响,大家都学会了跳跃式的阅读。

就像一篇论文会有标题、小标题、引言、摘要、正文、结尾这些组成,我们通过标题,引言,摘要,结尾论断就能大概知道,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是不是我需要的,应不应该花时间仔细阅读。

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也是一样,你见过产品打开就是满页的免责声明的设计么?必要的大段文字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很小的入口。

用户通常是点开页面飞快的扫描关键信息,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刷知乎的姿势是怎样的?

一种方式是:目标明确的进去搜索。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另一种方式是:在推荐栏里不停的滑动,滑到有意思的标题停下来,点进去。

所以,一旦知道这个原则,再回过头看知乎的设计。知乎的回答内容是折叠一部分,并把标题和回答者简介突出。在一个页面上,你快速扫描的时候,也就能看清4到 5个标题回答,以及各个回答的作者。

05

设计搜索框很重要

我们在知乎的例子里说到,用户刷知乎的时候两种姿势。一种是搜索,一种是无目的滑页面。这个映射到现实世界里,刷知乎就像逛商场。无目的滑页面就像在商场里闲逛,而在知乎里搜索,就像在商场里找服务人员直接询问某个店在哪个位置。

那么如果商场一个服务人员都没有的话,是不是很可能会流失一些客户。同样,在产品里,没有搜索的话,用户带着明确目的打开产品,会花很长时间也不见得达到他目的。消磨用户的时间和耐心可不是个好现象。

06

在已有的用户习惯上谨慎创新

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会有非常多的习惯用法。比如搜索栏的标志是一个放大镜,比如微软Office的撤销快捷键是Ctrl+Z,比如关闭按钮一般在页面右上角等等。

习惯能够成为习惯,一定有背后的逻辑。不好用的习惯可能在演进的过程中就已经消失了。而要改变一个积累了很久才形成的习惯,一定是要付出非常大的能量。就像卫星在既定轨道绕地球运转,他是不怎么耗能的,但是如果需要他换一个对地轨道,那需要的能量可就非常大了。

你可以试想一下,一款产品,搜索栏标志是一颗卫星,撤销的快捷键是Ctrl+V,页面关闭的按钮在左下角。是不是用起来会想摔电脑。

07

体系的思考增删改查

这一点B端产品会接触的多一些,在对表单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整体考虑的思维。我们在说麦肯锡的互相独立,完全穷尽的时候,会谈到把功能尽可能细分,达到功能和功能之间完全独立。

但是有拆分的能力也要有统一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设计了增加按钮,但是没设计删除按钮,设计了删除按钮,没设计修改按钮等等。表单里的增删改查,在设计上其实是统一考虑的。

这一点是从研发小伙伴身上学习的,他们的视角里所有的功能都会变成一行一行的代码实现,当发现有一个地方代码实现起来有漏洞了,他们会反推功能是不是够完整,不够全面。经常会提很多Corner Case给到产品。

久而久之,对于一个模块,体系地思考其功能再进行设计,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设计增加的时候,是不是一定会想到删除应该怎么删,删除之后现有表单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修改数据允许改动哪些,是改字段类型,还是改表里的值?


产品交互确实是一个非常难的学问,可能涉及到心理学,传播学等等知识。现在市场上产品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的依据是非常多的,那么在对优秀产品的学习中,我们借鉴他们设计的同时,也应该能够知道他们设计背后的逻辑。也许背后逻辑会映射到今天总结的一些原则里,也许有那些优秀产品经理自身更独特的思考。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在设计产品交互的时候,是能够有一套方法论去指导我们设计的。这套方法论也不会违背创新。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里提到,创新是可以由一套规则批量创造的。那在我们日常设计产品的之后,熟悉交互设计的方法论,相信也会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