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加剧核心产品增长放缓 欧普康视实控人前脚减持后脚推定增
最新价:106.8
涨跌额:1.8
涨跌幅:1.71%
成交量:6.33万手
成交额:6.69亿
换手率:1.03%
市盈率:164.46
总市值:909亿
5月28日,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普康视”,300595.SZ)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关于公司符合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条件的议案》,欧普康视21.96亿元的非公开发行有了新进展。此后,公司股价持续增长,截至日前,欧普康视的股价达到了历史高位,成为百元股。
此次非公开发行,欧普康视拟募资4.18亿元用于接触镜和配套产品产业化项目建设,还拟募集17.79亿元用于社区化眼视光服务终端建设项目。接触镜和配套产品产业化项目将进一步扩充欧普康视接触镜与相关护理产品的产能;社区化眼视光服务终端建设项目,欧普康视拟在安徽、江苏、湖北等华东、华中地区建设1348个眼视光服务终端。
欧普康视董事会秘书在深交所上针对眼视光服务终端解释称:眼科医院、眼科门诊、眼科诊所、视光中心都是其终端形式,不是只有视光中心。眼镜店侧重于产品销售,视光服务终端侧重于个性化解决方案,西方发达国家眼视光服务早已是社区化的,和牙科类似。由于眼视光技术的应用不需要大型设备设施,不需要住院,需要服务的人群巨大,社区化易于民众就近寻求服务,应该是发展方向。
不过,目前视力矫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针对未成年人的视力矫正需求,以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士眼镜”,300622.SZ)为代表的连锁眼镜店或独立眼镜店已分布到各个学校周边;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成年人摘掉眼镜的需要,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尔眼科”,300015.SZ)为代表的民营眼科医院正在竭力推广屈光手术,而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多家民营眼科医院也拟布局区域视光中心。
欧普康视的主要产品硬性角膜接触镜在功能上与普通框架眼镜和屈光手术十分接近,都是矫正近视患者的视力。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视力矫正市场,依靠新增业务维持收入高增长的欧普康视,又能否利用21.96亿元的募资打破公司收入天花板,支撑起公司800多亿的市值呢?
核心产品增长放缓
欧普康视于2017年1月17日正式在创业板上市,在招股书中,欧普康视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硬性角膜接触镜及护理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综合服务商,公司的产品主要定位于非手术视力矫正领域。
上市之前的2014年-2016年期间,欧普康视的角膜接触镜(含角膜塑形镜与普通角膜接触镜)收入在公司当期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0.53%、78.05%以及77.12%,此外眼镜的护理产品与普通框架镜销售及其他也为公司贡献了部分收入。
据了解,角膜塑形镜全称为塑形用硬性角膜接触镜,简称为OK镜。它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通过戴镜产生的机械力学及流体力学作用,改变角膜前表面上皮层的分布,使得中央部变薄(曲率变小、变平),中周部变厚(曲率变大、变陡),重塑角膜屈光力,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作用。
国内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的企业达8家,其中国产企业(不含港澳台)仅欧普康视一家,7家进口企业包括台湾亨泰,美国的EUCLID、C&E、Paragon,日本的阿迩法,韩国的LUCID、荷兰的Dream Lite。国内厂商爱博诺德的角膜塑形镜(普诺瞳)2019年已获批。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欧普康视旗下的梦戴维、EUCLID、C&E旗下的欧几里得等7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相差不大。
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角膜塑形镜市场规模为85亿元,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能达到210亿元。不过在这个细分市场,行业竞争却逐渐加剧。2019年3月,国产第二家角膜塑形镜品牌普诺瞳获批上市;今年3月19日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海生科”,688366.SH)也通过收购亨泰视觉55%的股权,获得了台湾亨泰光学高端角膜塑形镜产品“迈儿康 myOK”在大陆地区10年的独家经销权。
受下游市场需求限制与行业竞争影响,虽然自上市以后欧普康视的收入保持着40%左右的增长率持续增长,但角膜接触镜的收入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却越来越小,公司依靠着不断的拓展业务线才维持了公司40%左右的收入增长率。
2018年-2020年期间,角膜接触镜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69.65%、69.86%以及62.21%。与上市之前相比,角膜接触镜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已越来越低。2020年,欧普康视拓展的医疗服务就为公司提供了6303.78万元的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为7.24%。而2020年欧普康视角膜接触镜收入较2019年相比仅增长了19.91%,低于2020年公司总体34.59%的收入增长率。
在2020年末,欧普康视合并报表的204家子公司中,涉及的行业也十分庞杂。有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的淮南梦戴维以及芜湖欧普等,从事眼科门诊的芜湖康视眼科与云南康视眼科等,此外还有医疗科技、视光终端乃至于牙科诊所等子公司。上市之后的欧普康视,已通过直接、间接持股设立子公司的形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业务体系。
视力矫正已是红海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国内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总体发生率超90%,视力矫正拥有较大市场。不过在这个市场,竞争却十分激烈。目前医学界认可针对近视患者治疗的手段有佩戴眼镜、硬质隐形眼镜以及屈光手术(激光手术)等三种手段,这几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屈光手术与前两者之间存在有排他性,且治疗费用较高;硬质隐形眼镜在佩戴舒适度上不如普通框架眼镜,在摘掉眼镜的效果上又不如屈光手术。因此,佩戴普通框架眼镜仍是目前近视患者的主要选择,在学校周边也大量分布着像博士眼镜、吴良材眼镜店、光明眼镜等连锁或独立的眼镜店。
不过最近几年来,受医保控费政策的影响,民营眼科医院此前开展的白内障筛查活动受到了限制,多家民营眼科医院白内障相关收入有所下降,因此这些民营眼科医院开始将屈光手术与视光服务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并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吸引客户,以此来提升相关服务的收入。
如爱尔眼科,2018年屈光手术和视光服务的合计收入为42.89亿元,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为53.44%;到了2020年,爱尔眼科屈光手术和视光服务的合计收入为68.03亿元,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为57.11%。其实,早在2019年,爱尔眼科视光服务项目收入就超过了白内障项目收入,排在屈光手术收入之后,成为爱尔眼科第二大收入来源。
无独有偶光正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正眼科”,002524.SZ)旗下的新视界眼科,在2020年白内障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公司的屈光项目收入较2019年相比还是增长了逾7%。在2020年,屈光手术收入也成为了以眼疾治疗闻名的拟上市公司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何氏眼科”)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此外,在拟登陆创业板的3家民营眼科医院企业中,何氏眼科与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IPO募资计划中均有为视光中心建设项目进行募资,以求进一步抢占近视矫正市场。同时,拟上市的眼镜镜片生产商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也已通过在线上开设眼镜店的方式布局近视矫正市场,还拟募资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的产品销售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0年相比,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出生率有所降低,人口增长有所放缓,也就意味着近视患者的绝对数量未来有可能下滑,近视矫正的市场规模或会有所下降,对欧普康视这样依靠近视矫正业务提高公司收入的企业来说不是件好事。
此外,欧普康视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也不大。自2017年之后,欧普康视在逐年增加研发投入,但截至2020年末,公司全年的研发投入仍不足2000万元,研发费用率仅为2%。欧普康视在角膜接触镜的新品开发上并未有较大投入。
未来市场前途难料、行业竞争逐渐加剧,这或许是欧普康视在非公开发行时,拟将主要的募资使用在社区化眼视光服务终端建设项目上的原因之一。在这个开发下沉市场的项目上,公司有望通过社区化眼视光服务终端打破收入天花板。不过在民营眼科医院的围追堵截下,欧普康视的“野心”能否顺利实现就有待市场的考验了。
针对行业竞争与募资使用情况相关问题,《投资者网》也咨询了欧普康视董秘办,不过欧普康视以规范流程为由,要求《投资者网》在上进行提问。《投资者网》也已将相关问题提交到了深交所上。公司董秘回复称,产能的扩充、产品的增加、服务终端的增加都是顺应市场的需求,如果对需求把握得准确,公司收入也会随着这些扩展而增加,如果没有这些需求,盲目扩展则会导致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普康视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前不久的2020年12月,自欧普康视实控人陶悦群首发限售股解禁不足一年的时候,陶悦群就发布了拟减持公司股份的预披露性公告。到2021年2月减持完成,实控人陶悦群通过大宗交易与集合竞价的形式合计减持了公司价值超过12亿元的股份。此外,公司多名高管与首发时的员工持股平台合肥欧普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欧普民生”)也多次减持公司的股份。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欧普民生持有欧普康视的股权比例已下降到4.99%。
此外,虽然2020年末,欧普康视的收入还仅为8.71亿元,净利润为4.33亿元;但公司的股价自上市之后就持续上涨,截至2021年6月底,欧普康视的市值已超过850亿元,对应的滚动市盈率也超过了150倍。150多倍的滚动市盈率,高管、实控人非公开发行前大额减持,加之公司核心产品增速放缓,这些信息或会成为投资者参与欧普康视非公开发行时的顾虑。
(文章来源:投资者网)
(责任编辑:DF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