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几乎不参加饭局?根本原因在于“质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自酿酒技术发展以来,酒桌文化便成为中国人自古代起就印入血脉里的传统文化,而现在年轻人却越来越排斥糟粕性的酒桌文化。那些被迫去参加饭局的人,大抵也都是为了扩展社交圈,或者是为了应酬。饭桌上说话好办事,那是因为情都在酒里,终其原因也都是被生活所迫。但在我们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喜欢特立独行,用从不参加饭局的方式让自己独树一帜。在周围人眼里,这样往往和大众逆着来的人要么是不合群,要么就是故作清高。但事实上,真正厉害的人几乎不参加饭局。
无效社交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情世故,往往是我们解决一些困难问题的关键,因此,社交已经成为普通人在社会上行走时必备的软技能。一些普通人之所以能够坦然无惧地拒绝饭局文化,并不是因为他们实力强劲到无所畏惧的地步,而是因为他们能分清无效社交和有效社交。一个人的社交应该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无效社交的标准就是当你的实力才干或者阶层达不到你的野心圈子时,你所做的社交努力只能是让自己尽力成为一个局外人,这便是无效社交。判断社交深度取决于一个人能否成为朋友,即我们与之产生联系的频率与渠道。在国人的潜意识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畸形的价值观:朋友的多寡能体现一个人成功的程度。朋友越多,好像能力就越大;朋友越少,这个人的本事就越不行。为了让自己的朋友数量逐日增高,饭局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实际上,不同的社交策略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自身价值,人们害怕社交效能低下,因此不得不融入集体。而《社交减负》一书明确指出这一点,害怕被边缘化造成集体性的错误认知,因此合群和不合群的概念被模糊化。而真正厉害的人就不在乎这一点,不合群未必是错的,合群未必是对的,因此他们也有合理的理由拒绝饭局,那种在社交上获得的满足感,会让他们逐渐失去自我的个性,并且变成讨好型人格。他们明确社交概念,社交效能也绝不会差的,这是他们厉害的第一个点。
敢于拒绝有些人经常靠着“老好人”的身份吸引不少好人缘,只可惜答应并不是他们的本意,一切都怪不敢说“不”的心态在作祟。
害怕拒绝的人往往都缺乏自信,他们害怕看到别人的难堪窘态,也害怕激怒对方的情绪,并且在害怕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内心自由和面子问题的矛盾,而且在心理层面也会给他们带来焦虑问题。或者他们曾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不”的威严,所以潜意识会告诉自己,我们是畏惧拒绝的。不拒绝是压抑自我欲望的表现,映射出的也是害怕对方不再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慌。而敢于拒绝的人,往往都是外向型的人,他们的意识中心往往都是自我,他人的心理状态不会有过多的映射。这样的状态往往与家庭成长环境和先天性格有关,相较其他人而言自信一些。敢于拒绝,可以减少自己的社交负担,活出更真实的自我。能够为了本心而活,确实是一种超然的状态。
注重质量不喜欢参加饭局的人,往往都不喜欢虚伪的人情世故,在这个喧嚣混乱的社会里,他们能明确建立出适合自己的生存价值。《社交减负》一书中,也曾提到这样一个社交价值模型:“这个模型有三个指数:第一,价值贡献指数:输出与接收的价值之比,数值越大,说明社交效果越好。时间价值指数:投入社交中的时间与社交价值总量之比,数值越小,说明你的社交效率越高。”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能帮助他的大多数都是父母爱人,兄弟姐妹,或者真正的亲朋好友,那些嘘寒问暖的泛泛之交,只会让你体验到什么是人间寒意。
饭局不应该是利益的角逐场,如何敬酒如何劝酒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套路性文化,又有多少是出自真心的呢?真正活得明白的人是会远离这些无效社交的,除了能带给自己身体和心灵伤害以外,再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性意义。大胆向前迈出一步,你也可以活出真正的。-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Vinciarelli A., Salamin H., Polychroniou A., Mohammadi G., Origlia A. (2012) From Nonverbal Cues to Percep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ttra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