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拍:无声胜有声的治愈
拍一拍:无声胜有声的治愈 作者:清樾
想无声地表达说不出的关心怎么办?即便无声也想打破社交恐惧症怎么办?不妨试试拍一拍对方。你可以用手拍一拍你的同伴,也可以使用微信新功能“拍一拍”对方的头像,效果等同。这样的交流方式,有一种更专业的说法,叫作“远程触觉感知”。人脑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就是模拟,是指即便不是在现实中发生的场景,但通过大脑进行过程模拟,同样可以产生相应的刺激和分泌相关的激素。
触觉和视觉、听觉一样,是我们重要的感官知觉,从轻柔的抚摸,到沉重的击打,人与人之间的触碰,在社交互动中扮演着極为丰富的角色。根据一项最近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研究,神经科学家发现触摸会和大脑分泌的一种物质形成奇妙的关系,从而使人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促使彼此之间建立友好的社交关系。这种物质叫催产素,当催产素在体内分泌增加时,能帮助人和人之间建立依恋关系,提高信任感,还有助于镇痛、减压和抗焦虑,等等。
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采用多种先进的神经生物学手段,终于证实了触觉产生的催产素是如何促进社交行为的。他们采用雌鼠作为实验对象,利用光遗传学标记结合在体微电极,记录雌鼠脑中催产素能神经元的活动,看看雌鼠在自由社交时的神经元变化。在实验中,当雌鼠们没有肢体接触时,就算可以看到、听到和闻到对方,脑中的催产素能神经元也没有什么反应;而当研究人员帮它们解除人为的隔离后,一旦有了肢体接触,短短几秒钟之内,催产素能神经元就明显兴奋起来。随后的血液检测结果也显示,雌鼠们体内的催产素分泌量随之增多。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在动物的下丘脑区域有两类催产素能神经元,其中一类数量较少,只占3%,但可以提供“开关”作用,只要刺激这一小撮催产素能神经元,就可以进一步激活大脑的整个催产素系统,最终调节动物的社交行为。
于是,更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了:当研究人员用遗传学操作手段特意抑制这撮神经元后,动物表现得“社恐”起来,主动拒绝肢体接触;反之,如果人为激活这些特殊的神经元后,动物会花费更多时间与同伴进行互动。
这些实验首次揭示了大脑的催产素系统与社交互动中的肢体接触之间有一个正反馈机制,并且从神经环路中找到了一群可以调控社交行为的神经元,也许将来能以此为靶点,开发特异而高效的药物,促进大脑释放催产素。这项研究的发现或许可以为自闭症、精神分裂、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因为这些患者往往无法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愉悦的感觉。
人体激素作用机制的神秘面纱,在科学家们的探秘下一次次被揭开。知其然,运用其妙效,了解到社交互动背后的神经机制,对于社交意愿不强的“社恐”来说,也许可以试试从友好的触碰开始,利用催产素产生的正反馈,打破交往中的“冰点”。
对于害羞的人,我们不妨“拍一拍”他们,没有“强提醒”,也不会显示“未读”,只会悄悄地刷新对方的置顶,犹如收到一句亲切的问候,不惊不扰,却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治愈。
摘自《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