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商品如何分类
商品分类,也可以说是将所有商品来源、生产方式、运输方式、销售方式、处理方式、陈列方式、用途、功能、成分等不同的商品加以分门别类,并赋予一定代号,使其能系统的,有秩序的管理动作。一方面,从经营者的立场出发,商品分类要达到“易于陈列、展示、推广、销售”,“易于管理”,“易于统计,分析、决策”……的效果;另一方面,站在顾客立场,要为顾客提供“选择购买方便”,“消费或使用方便”……的效果。
一套有系统的商品分类是商业信息化成功的前提条件。商品科学的分类,有重申 于门店的采购管理、陈列管理、销售管理以及较好的掌握门店的经营业绩。
1.商品分类方法
商品分类的方法各种各亲,根据不同方法,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商品类别。从商品营销学的角度看,有意义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咱:
(1)按商品之间的销售关系
根据商品之间的销售关系分类,商品可分类独立品、互补品、条件品和替代品。
①独立品:是指一种商品的销售状况不受其他商品销售变化的影响。
②互补品:是指一种商品销售的增加必然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销售的增加,反之亦然。
③条件品:是指一种商品的购买要以另一种商品的前期购买为条件。
④替代品:是指一种商品销售的增加会养活另一种商品的潜在销售量,反之亦然。
(2)按商品耐用性和损耗性
根据商品是否耐用和是否有形,商品可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①耐用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能多次使用的有形物品。
②非耐用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一次或几次使用就被消费掉的有形物品。
③服务:是指提供出售的活动、满意等。服务的特点就是无形性和变动性。
(3)按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商品(这里主要指消费品可分为日用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需品四类。
①日用品:是指消费者通常购买频繁,希望一次有需要即可购买的,并且只花最少精力和最少时间去比较品牌、价格的消费品。肥皂、糖果和报纸就是几例日用品。一般来说:第一,日用品都是非耐用品,而且多为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第二,消费者在购买前,对日用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和出售地点等都很熟悉,所以购买大多数日用品时用较少的时间与精力。
②选购品:是指消费者会仔细比较其适用性、质量、价格和式样,购买频率较低的消费品。消费者在购买选购品时,一般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信息进行比较。
③特殊品:是指消费者愿意花特殊的精力去购买的有特殊性质或品牌识别的消费品。例如,特殊品牌和型号的汽车,定制西服等。一般来说,消费者只愿意购买特定品牌的某种商品,而不愿意购买其他品牌的某种特殊品,这与日用品不同。
④非需品:是指消费者要么不知道,或者知道但是通常并不想购买的消费品,绝大多数新产品都是非需品,直到消费者通过广告认识了它们为止。非需品的性质,决定了企业须加强广告、直销和其他营销努力,使消费者对这些物品有所了解,产生兴趣,千方百计吸引潜在顾客,扩大销售。
2.商品分类原则
商品分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分类原则。一般来说,无论便利店的组织或规模如何,商品的分类通常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将门店的商品,先确定大类属性,再依次细分。
(1)大分类的分类原则
大分类通常按商品的特性来划分,例如水产品是一个大分类,属于这个分类的商品都于水、海、河有关系,保存的方式、加工方式也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归为一类。在一个便利店中,大分类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10个,这样比较容易管理(在店内编码时,大分类的划分一般只给一位位数)。
(2)中分类的分类原则
中分类的的原则可以按照功能、用途来划分,也可按商品的制造方法,或商品的产地等特性来定。
①按商品的功能、用途划分。如在杂货类这个大分类中,可区分出家庭用品的中分类,使消费者在选购时,只要从家庭用品这个功能、用途来寻找,即可轻易找到。
②按商品的制造方法划分。有些商品的用途并不完全一样,统一按功能、用途划分有难度,就可按商品的制造方法划分。比如“熟肉制品”,作为中分类,火腿、香肠、腊肉、卤味等就可以归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