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知青岁月难以忘怀

68年下乡后的第一个冬天,记得那年特别冷,三天两头下雪,待晴天化雪后,屋檐下的冰溜柱子杆杖面柱粗,有一尺多长,太阳出来了,本来狭窄的村里小巷,更是变得泥泞不堪,我们穿着从家带的布棉鞋,一跺哧都湿了,冰冷的雪水凉透心。

山下乡时,我们班在临潼插队的四位女生年底结算后,还要倒找口粮钱。四人商量回家要钱,早六点出发,一点多走到零口火车站。年底戴红袖章人多,查得严只好买票。一张票八角,四人凑了三元一角还差一角钱。眼看火车快进站了,把人都急哭了候车室扫地老大爷见状给了她们一角钱,方解了急。来到农村,我们需要学会的第一件事情是“挑水”,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这绝非易事。新发屯的水井水面比较浅,只需要扁担勾在水桶上打水,这是技术活,弄不好水桶就掉到井底。而且井台上结满冰,也挺危险挑水成为男生的义务,这些没有难倒我们,学会了挑水,也学会了生活,困难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克服的!

记得刚下乡的时候,生产队派了一个社员给我们做饭,尽管伙食很差,一日三餐还能吃饱。后来没人给做饭了,没办法,我们女青年只好轮班学着做饭。城里的孩子哪会做饭啊!在家时,都是父母做好,吃现成的。在青年点做饭倒也简单,小米捞饭,米汤加把盐,白菜土豆往锅里一推,点上火,炖烂了就吃。什么油啊,调料啊,全没有!更别说鱼肉了。第一年的时候,国家对知青有优惠政策,每人每月有2两油,习是供销社总断货。即使油来了,也就是几天的功夫就吃光了。到过年过节,队里分上那么一点点肉,馋得我们眼睛都绿了!唉,吃上两块肉,美上半个月!

历史造就了知青,知青书写了历史。那个时代的人已渐行渐远,当年的知青现已年逾七十,双鬓飞霜,风华不再。但是,知青精神永存,乡村故土常思,那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广阔天地经常魂牵梦绕在我们心头。插队回城五十年,知青岁月魂梦牵。春夏秋冬务农事,往事依稀浮眼前。青春少年鬓染霜,梦回故土再耕田。

(0)

相关推荐

  • 笑话。小剧本

    笑话。小剧本

  • @伙伴们,还记得这些元角分的旧票票吗?

    时间的沙漏里,捡拾起一些回忆的片段,总会激起一阵阵涟漪.当日子过的越来越知足富有时,随着年岁的增长,就会越来越怀念那些早已逝去的年少时光. 瞧瞧上面这些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 ...

  • 《知青岁月》曲湘干水墨人物画创作

    知青是特定年代一个特殊的群体,从1968年到1978年社会上由几干万人从城市到农村这些初高中生怀抱着理想和到广阔天地练红心的决心,经历了数年的锻炼后都已返城.如今这批当年雄心壮志的知青经历了官居高位或 ...

  • 知青岁月 农场趣事 作者/高文忠

    公众号第61期 农场趣事-高文忠 我是1968年下乡到柏各庄农场五场三队的.在农场5年中,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了解了社会,理解了人生,这5年的一瞬间是基石,托着我又走过了5 ...

  • 知青岁月 粗瓷大海碗 作者/杨荣昌

    公众号第60期 粗瓷大海碗-杨荣昌 星期天,去逛旧书市场,正优哉游哉间,忽然眼前一亮--在路边一个地摊上,我发现了一只粗瓷大海碗,摆在一堆旧物中间,价格不菲.我蹲下来,仔细端详着这只熟悉的粗瓷大海碗, ...

  • 戴祯祥:我的知青岁月

    我 的 知 青 前 岁 月 文/戴祯祥 难忘的1966年5月7日,97位四川盆地西边灌县灌口镇的城镇青年,年龄从14-25岁不等,为"响应井泉(李井泉,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兼四川省委第 ...

  • 知青岁月 窝头里的秘密 作者/金福

    "欢迎转载<唐山知青诗社>公众号的作品,但必须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 公众号第62期 <窝头里的秘密> 作者/金福 1960年,正是国家困 ...

  • 知青岁月 ▏想说再见不容易 下乡52周年记

    1970年9月,招工开始了,多数武汉"老三届"知青是幸运的,最先招工走的同学去了湖北冶炼厂,之后,不少同学进了武汉市安装公司.大家在麻城县城照相馆留下了这张合影 一九七五年十月八日 ...

  • 知青岁月 ▏日行百里运木材

    我们下放麻城的第二年,省里给知青下拨了建房费,还按每个知青0.2立方米拨了计划木料,靠这点木料建房当然不够.于是队里决定到福田河山区去买. 秋高气爽.那天下午,我们一行5人:民兵排长,赤脚医生,地主, ...

  • 知青岁月 ▏“不受二遍苦,不遭二茬罪” 忆苦思甜和《卖花姑娘》

    "不受二遍苦,不遭二茬罪",(全民戴口罩,武汉是全国疫情控制最好的城市)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喔,半个世纪前,进行忆苦思甜教育的时候,作报告的人经常挂在嘴边. 我们公社王主任解放 ...

  • 知青岁月 | 我心中的崔国淑 自学针灸的女知青

    在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0 周年之际,我接到知青朋友的征稿启事, 为给这绝无仅有的年代留下一点印记,我应该写点什么.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我们老三届知识青年从城市到乡村,经历了坎坷.磨砺.艰辛,收获了 ...

  • 知青岁月 | 钱亦石后代 中考“不宜录取” 下乡广阔天地炼红心

    我的出生地在湖北省咸宁县马桥镇钱家庄.我家的老宅房龄超过130年,是由曾祖辈带领祖父叔祖兄弟两人筹建.我堂大伯钱亦石(1889-1938,名定城,又名介磐)分得3间,我父亲钱惕元(1890-1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