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赏析:陈独秀:《新青年》宣言

《新青年》宣言

陈独秀

本志具体地主张,从来未曾完全发表。社员各人持论,也往往不能尽同。读者诸君或不免怀疑,社会上颇因此发生误会。现当第七卷开始,敢将全体社员的共同意见,明白宣布。就是后来加入的社员,也共同担负此次宣言的责任。但“读者言论”一栏,乃为容纳社外异议而设,不在此例。

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我们相信世界各国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因袭的旧观念中,有许多阻碍进化而且不合情理的部分。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

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希望那虚伪的、保守的、消极的、束缚的、阶级的、因袭的、丑的、恶的、战争的、轧轹不安的、懒惰而烦闷的、少数幸福的现象,渐渐减少,至于消灭。

我们新社会的新青年,当然尊重劳动;但应该随个人的才能兴趣,把劳动放在自由愉快艺术美化的地位,不应该把一件神圣的东西当作维持衣食的条件。

我们相信人类道德的进步,应该扩张到本能(即侵略性及占有心)以上的生活;所以对于世界上各种民族,都应该表示友爱互助的情谊。但是对于侵略主义、占有主义的军阀、财阀,不得不以敌意招待。

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和过去及现在各摄政党,绝对断绝关系。

我们虽不迷信政治万能,但承认政治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生活;而且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做标准,不拿有无财产做标准;这种政治,确是造成新时代一种必经的过程,发展新社会一种有用的工具。至于政党,我们也承认他是运用政治应有的方法;但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

我们相信政治、道德、科学、艺术、宗教、教育,都应该以现在及将来社会生活进步的实际需要为中心。

我们因为要创造新时代新社会生活进步所需要的文学道德,便不得不抛弃因袭的文学道德中不适用的部分。

我们相信尊重自然科学实验哲学,破除迷信妄想,是我们现在社会进化的必要条件。

我们相信尊重女子的人格和权利,已经是现在社会生活进步的实际需要;并且希望他们个人自己对于社会责任有彻底的觉悟。

我们因为要实验我们的主张,森严我们的壁垒,宁欢迎有意识有信仰的反对,不欢迎无意识无信仰的随声附和。但反对的方面没有充分理由说服我们以前,我们理当大胆宣传我们的主张,出于决断的态度;不取乡愿的、紊乱是非的、助长惰性的、阻碍进化的、没有自己立脚地的调和论调;不取虚无的、不着边际的、没有信仰的、没有主张的、超实际的、无结果的绝对怀疑主义。

(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

【点评】

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文学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1915年自日本回国后创办的《青年杂志》(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1917—1920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关于社会主义讨论》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1922年出版《独秀文存》,1924年出版《陈独秀先生讲演录》,1925年出版《字义类例》。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释放。同年出版《抗日战争之意义》、《实庵字说》。1938年出版《实庵自传》。1942年5月27日病逝。

《<新青年>宣言》:《新青年》是五四的旗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陈独秀在这篇宣言中明确了这个刊物的创办宗旨,那就是抛弃旧有的、阻碍进化的东西;追求社会的进化,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提出了社会改造的理念,提倡新的文学和文化,改造的原动力就在于科学的精神。本篇原题为《本志宣言》,发表时未署名,收入《独秀文存》时改为现标题。

(0)

相关推荐

  • 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以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与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端. 文学革命有其渊源,它继承了前人的成果,清末文学改良运动是文学革命的预演与先声.晚清时期,维新知识分子 ...

  • 百年征程 初心如磐\苏锐鸿 动言集①/

    .动言集①/百年征程 初心如磐\苏锐鸿2021-05-04 04:23:59大公报字号分享 图: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自第二卷(一九一六年九月)更名为<新青年>.\资料图片二 ...

  • 《觉醒年代》于细节处见真章

    2021-03-03 09:26:0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目前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热播.导演张永新日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渴 ...

  • 五四青年节|代表五四精神的经典语录......

    梁启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他投身社会,发奋著书,创办<新青年>杂志,引导了一代知识分子. 他是"新思想& ...

  • 当前围攻作家的风潮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人的文学”的否定

    最近掀起一股批判作家的风潮,先是方方,接着是阎连科和莫言,之后还不知有谁被揪出来.这场风潮的本质是对100年前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人的文学"的否定. 胡适 胡适在他的回忆录< ...

  • 【中国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一次思想补课

    1911年中国爆发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是不久,清朝的权臣袁世凯通过种种手段,又窃夺了国家领导权,民主共和分子受到排挤和打击,宪法成了装饰,专制统治的僵尸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文学2

    中国现代文学之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文学2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人先后参加了编辑工作.以<新青年>为核心 ...

  • 永远跟党走,争做新青年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年份,出现了一部感人肺腑.震撼人心.颇为真实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在 ...

  • 百年英豪丨陈独秀

    全文1412字,阅读时间约需4分钟 开栏语 如果没有追寻,我们不知道,脚下这方热土,孕育了多少红色密码. 如果不曾走进,也不会惊叹,眼前承平气象,蕴藏了多少历史风雷. 拂去时光的尘埃,来到历史的现场, ...

  • 名家经典赏析:《宗白华:青年烦闷的解救法》

    青年烦闷的解救法 宗白华 △唯美的眼光 △研究的态度 △积极的工作 现在中国有许多的青年,实处于一种很可注意的状态,就是对于旧学术.旧思想.旧信条都已失去了信仰,而新学术.新思想.新信条还没有获着,心 ...

  • 名家经典赏析:《钱钟书:说笑》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器,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 ...

  • 名家经典赏析:《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 ...

  • 名家经典赏析:《萧乾:生活的舆图》

    生活的舆图 萧乾 费君:你似乎还有点迷信,希望社会对于文艺者优待一点.不要管外国作家受到怎样的待遇.没有诺贝尔奖金,中国作家就该歇工了吗? 许多初期作者曾把精力放到诉苦上了.一切有着才能的人都不缺乏可 ...

  • 名家经典赏析:《林语堂:我的戒烟》

    我的戒烟 林语堂 凡吸烟的人,大部曾在一时糊涂,发过宏愿,立志戒烟,在相当期内与此烟魔决一雌雄,到了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自醒悟过来.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悔 ...

  • 名家经典赏析:《叶圣陶:藕与莼菜》

    藕与莼菜 叶圣陶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 ...

  • 名家经典赏析:《王了一:劝菜》

    劝菜 王了一 中国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的,就是吃饭.十个或十二个人共一盘菜,共一碗汤.酒席上讲究同时起筷子,同时把菜夹到嘴里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的节奏来.相传有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问一个中国人说 ...

  • 名家经典赏析:《鲁迅:腊叶》

    腊叶 鲁迅 灯下看<雁门集>,忽然翻出一片压干的枫叶来. 这使我记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枫树也变成红色了.我曾绕树徘徊,细看叶片的颜色,当他青葱的时候是从没 ...

  • 名家经典赏析:《梁实秋:好书谈》

    好书谈 梁实秋 从前有一个朋友说,世界上的好书,他已经读尽,似乎再没有什么好书可看了.当时许多别的朋友不以为然,而较长一些的朋友就更以为狂妄.现在想想,却也有些道理. 世界上的好书本来不多,除非爱书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