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 ——纪念刘泽荣 || 张维舟(河南)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历史不会忘记
——纪念刘泽荣
文/张维舟(河南)
编辑/落英小桥
人的记忆很奇怪,有时近期身边的事情转身就忘了,可偏偏有的事情过去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却还记忆犹新。经常有人见面给我打招呼,有的有印象,有的则毫无印象,更叫不出名字,可还得点个头,装作很亲热的样子。其实内心很愧疚,人家对你那么热情,你怎么就把人家忘了呢?
看手机上朋友转发来的视频,是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资料,有列宁的镜头,有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袖活动场面,十分珍贵,我收藏了。我在看视频的时候,无意中听到解说员提到“刘泽荣”,说当时中国还没有成立共产党,中国“旅俄华工联合会”的组织者刘泽荣,就被邀请列席参加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会议。会上刘泽荣就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和为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所作的斗争等问题做了简要的发言,并表示支持十月革命和要求加入共产国际。刘泽荣的发言为列宁所关注,列宁会后曾三次单独接见他,并为他题词。
我在听到“刘泽荣”这名字的时候,立刻想起自己学生时代,一次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见到的《俄华大辞典》,编者就是刘泽荣。这半个多世纪前同自己擦肩而过的刘泽荣,同眼前历史文献中讲到的刘泽荣会不会是一个人呢?我想,这个可能是有的,因为“他们”都与俄罗斯有关系。当然仅靠着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要有足够的事实证明。于是我开始数月的资料查阅,证实了这两个刘泽荣是同一人。这个刘泽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周恩来语),是杰出的爱国者,工人领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曾在北大、西南联大等高校从事俄语教学,建国后在外交部工作,是领土问题专家。刘泽荣为人低调,是厚德载物,拼命硬干,家国情怀,感人至深的人,历史不应忘记。
刘泽荣,(1892——1970)原名刘绍周,广东肇庆人,1892年出生于广州。刘泽荣的父亲是茶商,也是个茶艺师,1888年应邀到俄国指导制茶,年仅六岁的刘泽荣随父亲到南俄巴统(今格鲁吉亚首都)。刘泽荣在巴统读完中学,又在彼得堡工业大学建筑深造。俄国二月革命之后,他担任了当地华侨为救济在俄华工事务,曾于1917年4月组织成立“中华旅俄联合会”,任会长。第二年改名为“旅俄联合会”。在此期间,刘泽荣代表该组织先后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一、二次代表大会,并三次受到列宁的接见。
共产国际一、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国内亦未有代表参加。列宁和苏共中央得知在俄国有一支以刘泽荣、张永奎等工人队伍,很高兴。共产国际成立,刘泽荣为首的“旅俄联合会”工人阶级队伍,收到邀请函。为适应共产国际会议,刘泽荣把“旅俄联合会”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刘泽荣所代表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明确表示同意建立共产国际。他在1919年3月5日由列宁主持的会议上,季诺维也夫发言之后,刘泽荣发言说:“我作为中国组织的代表,不仅代表我所在地小组,代表成千上万散居在俄国各地的中国无产者,而且代表几万万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向旗帜鲜明地誓死同残暴的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共产国际热烈的祝贺。”《真理报》和《代表大会日志》上发表了他的致词。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会议召开。这次大会着重研究东方人民革命问题,成立了由19人组成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有列宁、加米涅夫、罗易和马林等人,刘泽荣也在其中。他参加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罗易的《补充提纲》的研究和讨论。刘泽荣还在大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分析了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介绍了五四运动,最后要求共产国际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意义,加强对中国革命的援助。他说:“第三国际代表大会应该对这一事实给予极其高度的重视。援助中国革命不仅对中国本身具有意义,而且对全世界革命运动也具有意义,因为现在这个劳动群众的强大革命运动是可以对抗贪得无厌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唯一因素,日本帝国主义扎根亚洲,并将其帝国主义意图指向西伯利亚、太平洋岛屿、甚至于南美洲。”
在第一、二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刘泽荣曾经三次见到列宁。1919年3月第一次见到列宁,列宁“向我们讲述了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核心:在苏俄简称社会主义、甚至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生存,是与西方革命为主世界革命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东方革命是对世界革命的有力促进和补充。列宁还对'旅俄华工联合会’提出殷切的期望。会见结束时,他紧紧地握了握我和张永奎的手说:'年轻就有希望。希望你们继续艰苦拼搏,为广大华工创造更多的业绩。……他还问我是否要在大会上发言,我回答了他的问话告诉他准备在大会上发言,他说很好。”(刘泽荣:《回忆同伟大列宁的会晤》《工人日报》1960年4月21日。)
列宁第二次会见刘泽荣是1919年11月9日,这个时期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向全世界发声“今后的世界必将是苏俄革命的赤旗的世界。”列宁对此非常高兴。会见中,列宁向刘泽荣询问了有中国与中国革命的情况,了解“旅俄华工联合会”的有关问题,还详细询问苏俄政权在帮助和支持“旅俄华工联合会”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列宁在会见刘泽荣的时候,看见刘泽荣的证件“自述”拦里写道:“持证者系维护中俄华工利益的唯一全权代表,务请各机关、单位给予各种协助。”列宁看后皱了皱眉,用手拍了一下前额,拿起桌上的红笔,飞快地在证件的空白处写道:“要求所有苏维埃政府机管及主管人员对该同志予以一切照顾、关怀。人民委员会主席弗 乌里扬诺夫(即列宁)1919年11月19日”。
第三次见到列宁是1920年7月22日。这次会见是为北洋军阀政府张斯代表团赴莫斯科之事。当时中国正处于直皖战争之中,张斯代表团未能取得代表北洋政府授权的资格,刚到苏俄境内就被制止前行。代表团中张永奎打电报给在莫斯科的刘泽荣,请求刘泽荣从中斡旋,给予解决。刘泽荣直接向列宁报告此事。列宁会见刘泽荣,当即致函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可以让中国代表团立即来到莫斯科。张斯回国时,苏俄政府委托张斯,转告中国政府苏俄废除沙俄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列宁并表示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刘泽荣除了积极参加国际共运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还竭尽全力帮助在华华工解决生活困难。刘泽荣与在俄留学生向俄临时政府递交申请,呼吁给予贫困的华工以救济,未果。不久他们再次申请,终于获得7000卢布,以解燃眉之急。十月革命后,又同与苏俄政府协商,同意俄国东部发生内战铁路被破坏时,共遣送数千名华工回国。
1920年11月18日,刘泽荣辞去“旅俄华工联合会”会长职务,携家眷回国。在这之后,他便同共产国际和共产主义运动脱离了关系,也没有同国内革命取得联系,他的活动亦受到许多限制,他只能居住东北。即便如此,他仍然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许多工作,如;1926年3月23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的第78次例会上,他提出改用中文议案(这以前由白俄把持,议案都用俄文),他在呈文上慷慨陈辞:”窃以为市公议会沿用俄国语言文字前后达10 余年之久,市民感受到痛苦既深且重……。竟在本国之内不能使用本国语言文字,世界各国无此恶例……此之成为独立国家、自觉民族之耻辱。”经过刘泽荣和各方的努力,东省特别区市管理局于1926年3月30日,宣布解散俄国人把持的哈尔滨市公议会议。
1929年至1931年,他作为以莫德惠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曾三次赴苏联交涉中东铁路问题,他在会谈中据理力争,维护中国权益。
1931年“九 一八”以后,刘泽荣去北京,前往北京,先后在东北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以及西南联合大学任任教。
1940年6月随同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邵力子前往苏联担任参赞。回国后,改派新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1949 年9月,他积极支持陶岳峙起义,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建国后,刘泽荣被周恩来聘请,一直担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条约的法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主编了《俄汉大辞典》。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7月18日,在北京逝世。
记忆有时有缺失,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历史不会忘记!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组稿: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石峰 秋实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深谷幽兰 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