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精于权谋胡太后掌大局,疏于远略北魏继续滑落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04篇
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二月,中尉元匡上书揭发于忠,奏曰:“于忠借着国家有难,独揽大权,使裴植、郭祚蒙冤,宰相贬黜受辱,并假造圣旨攫取仪同三司、尚书令,兼任崇训卫尉。推其本意,是想自处至尊之位,应当公开诛戮,请求派御史到州里执行处决。自先帝驾崩后,太后未能亲政,很多事情不按规定办理,有的由门下省发诏,有的由中书省宣敕,擅自相互封任,应当追回封授。”
胡太后不想事情做绝,下令道:“于忠已经受到特别的宽恕,不好再追究罪责,其他的都同意你的建议。”
没过多久,胡太后又想起于忠的功劳,对大臣道:“怎能因为一次错误就不承认他的功绩呢!”重新册封于忠为灵寿县公,崔光为平恩县侯。
接着,元匡又弹劾侍中侯刚擅自捕杀羽林卫士。侯刚凭借善于烹调担任尚食典御近三十年,因对胡太后有恩,行事专横霸道,王公大臣畏之。
廷尉判处侯刚死刑,胡太后道:“侯刚是为公事抓人,不经意使人死亡,按法不应处死。”
廷尉少卿袁翻怼道:“太后所谓的不经意应该是指罪行已经暴露,却掩藏起来不肯招认,于是按法律拷问。现在被侯刚打死的羽林卫士,问他什么就供认什么,侯刚却还要打死他,怎能说是不经意呢!”
袁翻,出身陈郡袁氏,父亲袁宣本是青州主簿,随从沈文秀归顺北魏。袁翻少时即已才学知名,起为奉朝请,历任都官尚书、廷尉少卿,因博学多才、足智多谋被胡太后比之为杜预。
最终,胡太后削除侯刚三百户封邑,解除他尚食典御的职务。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胡太后深谙此道,在没有掌握绝对权力前,必须通过适当的妥协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进而掌握更大的权力。
不过,胡太后精于权谋,却不懂得治国之道,更无远略。
十月,任城王元澄认为北部边境守将的选用太轻率,担心敌人觊觎北境,上书请求慎重选派边将,严整边防守备,胡太后下令百官商议。
袁翻深为赞同元澄的意见,他补充道:“近来边境州郡中,封官从不按照人才选择,只是论资排辈。有时碰上贪污的官员,大量开设哨所,将领泛滥,有的人重用亲属,有的人接受贿赂,全无防范敌人的意识,只有聚敛钱财的贪心。
那些勇猛有力的士兵被驱赶着去抢劫掠夺,遇到强敌就被俘虏,抢到东西就变成自己的财富;那些瘦弱年老和年少的人,稍微懂一些冶炼技艺以及木工手艺的都从中搜寻出来,遭受百般苦役;其余的人有的在深山伐木,有的在平地锄草,来回贩运做买卖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人的钱饷不足,供给也有限,却收他们实绢,不给他们现粮,穷其力,薄其衣,用其功,节其食,让他们一年四季不停劳作,再加上疾病劳苦,死在沟壕中十有七八。因此,境外的敌人经常寻找时机来侵扰,这都是由于边境官员不称职造成的。
臣认为,应从现在开始,南北边境各藩镇以及所管辖的各郡县府佐、统军到戍主,都应由王公以下的朝廷大臣举荐他们所了解的人来担任,一定要选拔合适的人才,不拘于出身等级,如果所举荐的人称职或渎职,就连同举荐的人一同赏罚。”
元澄和袁翻的建议关乎到北魏边防稳定,但在胡太后看来,纯粹是小题大做,没有采纳。若干年后,北部边郡的强盗果然蜂拥而起,最终引发六镇起义,而受害者则是胡太后本人。
不仅没有远略,胡太后还热衷于大兴土木。这一年,胡太后下令修建永宁寺,又在伊阙口修筑石窟寺,穷尽土木之华美。
其中,永宁寺尤其壮丽,有一座高一丈八尺的金像,十座普通人高的金像,两座玉像,还建了一座九层佛塔,挖筑地基时,把地下的泉水都挖出来了。
这座九层佛塔高九十丈,顶上的柱子有十丈高,每当夜深人静,铃铎声十里之外都听得到。佛殿如同太极殿,南门如同端门,有一千间僧房,珍珠玉石使人目眩神迷。自从佛教传入中原,壮丽闻所未闻。
扬州刺史李崇为此上书道:“高祖迁都近三十年,宫殿没能修葺,太学也荒废,城楼府庙大多残破,这不是光大祖宗基业、作为万国表率的样子。国子监虽有学官的名义,却没有教授学生,这与那不能纺织的兔丝、不能收获的燕麦、不能簸扬的南箕、不能盛酒的北斗有何不同?应当停止尚方署雕缕奢靡的劳作,节减永宁寺土木修建,减少瑶光寺木材砖瓦的费用,分散修筑石窟的劳力,连同那些不急用的劳役一起减省,等到农闲时再修建那些建筑,使国家威严显赫,礼仪教化大兴,不亦美哉?”
胡太后自知理亏,好言好语地答复了他的建议,却没有停止修建。
胡太后笃信佛教,优待僧人,百姓纷纷遁入空门,高阳王友李瑒为此上书道:“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不孝之大莫过于绝祀。怎能纵容百姓违背现世礼法而求得来世的善报呢!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怎能放弃光明正大的礼政去听信那鬼邪之教呢!况且,南方兵戈未平,劳役不断,百姓信佛是想逃避劳役,如果听之任之,恐怕会人人遁入空门了。”
都统僧暹等人气愤于李瑒将佛教斥为鬼教,在胡太后面前痛哭流涕的控诉。胡太后责备李瑒,李瑒道:“天曰神,地曰祗,人曰鬼。《礼记》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因此明者称为堂堂,幽者称为鬼教。佛本出于人,名之为鬼,臣以为不能说是诽谤。”
胡太后无法反驳,却难以违背僧暹等人的心愿,便罚了他一两黄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