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 我要早早当明星,挣好多钱给妈妈。【妈妈们都哭了】

你的支持
我最在乎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陶行之

文 | 晓彤老师

1

录制一期节目,现场请来八位5-7岁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录制过程中小朋友非常积极,热情发言、参与互动。

有一个桥段,主持人听说大家都在各种才艺班学习,就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想不想早早当明星。

前两个小朋友说:“不着急,先学本事。”

第三位小朋友是个七岁的小女孩儿,当她回答时,举着麦克风先哭起来,而且非常非常的伤心。

主持人有点不解,怎么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小姑娘哭成这个样子了?安慰之下女孩哽咽作答:“我想早早当明星,妈妈为我花了那么多钱,报了那么多班,学了好多好多东西。我想早点成明星,挣好多钱给妈妈。”

“挣好多钱给妈妈”这句话包含着多少背后的故事?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愿意猜一下吗?

我脑中闪回曾经接待过的一位高中生,她同样哭得伤心欲绝,同样说出这样的话:“妈妈为我上学付出太多,太辛苦了,还花好多钱给我报补习班,我太对不起她了。老师,我每次看窗户都想跳下去。”

2

当场,我被双重震撼。

第一层震撼,一个刚刚达到小学一年级年龄的小女孩,能够知道母亲为她的付出,并表达出深深的愧疚和报答心,如果你读出了感恩,那我读出了压力之下力竭。

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首先证明她有强烈的自责,也就是对母亲的亏欠感。她必定是时常听到妈妈为她付学费,付材料费时的念叨,也可能是家人给她这样的反馈。

这些信息让她坚信,家庭为她付出了很多很多,非常沉重非常不易。这些信息像野草一样蔓生在她的内心,让她感觉自己如果不能尽快达到家人的预期,就是愧对他们。

如此沉重的压力,对一个七岁的幼童而言,太重太重了,重到可能压垮她。未来,她可能因为感觉自己达不成预期而对自己失望,也可能因为不想再活得那么累而自我放弃。

我好想和她的母亲谈谈,但现场没有抓住机会。

但,我想对全天下的母亲们说,期望不能成为负担,孩子的兴趣也不应该成为枷锁。

他们学习什么,喜爱什么,应该是父母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而不是学了就要成功,喜爱了就要表现优秀,最终还要回馈家庭。那样,恐怕再出色、再有潜质的孩子,也会被压力打垮。

身为父母不要忘记,你给予的压力如果没形成动力,就可能成为孩子负罪感的起源,将之变成一个缺乏自信,低自尊的人。这样做的危险在于,成年之后会给他们带来一生的伤害。

3

第二层震撼,我们的父母多么的功利。

一个世事未知的孩子,居然知道当明星能挣好多好多钱,能够让父母的投资得到超值的回报。

这样的心理成因必定是家庭文化所带来的,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孩子面前碎碎念:“XX明星一场戏百万收入”、“XXX参加真人秀出场费过亿”,声音中的艳羡,态度里的嫉妒,表情上的渴望,对儿童有着深刻的影响。

现在不乏一些父母,为孩子报兴趣班,才艺班,嘴上说的是希望孩子多点艺术熏陶,根本不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明星。实际报名之后就开始不断向孩子灌输,你看XXX成了奥运会冠军,邻居家XX没你聪明都钢琴九级……

敢不敢挖挖内心深处?有没有躲着一个期望的怪兽:万一我儿子有这个潜质呢,万一我女儿被星探发现了呢……

更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进行明星制造,通过让孩子学很多才艺,参与大量选秀活动,期待一步到位,迅速成名。

父母的心是好的,让孩子在起跑之前实现超越,未来就会省许多力。可是,这样的环境压力、社会压力、圈子压力成人都感觉窒息,如今直接压在孩子身上,他们真的能够扛得住吗?

有位准星妈对我说,这都是孩子自己喜欢的,她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有压力。她拍戏多累多晚都写完作业才睡觉,哪怕是夜里十二点,甚至是凌晨。

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探索世界、确认自我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好奇心重,尝试欲望强,对于热闹、欢腾的场面没有抵抗力和识别力。

父母自己醉心的成名场景,对于这些孩子更多是喧闹,是兴奋感。

请问,父母是否注意过,学龄前后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可能这个月喜欢打鼓,下个月就喜欢武术,再下个月就喜欢街舞了。他们是在一个高速汲取的成长时间段,尝试和接触是他们的需求,聚焦对于他们来说还太早。

著名好莱坞童星《小鬼当家》主演麦考利·金,14岁时不胜压力退出演艺圈,一直受吸毒困扰。

科瑞·海姆,13岁出演《新生》,因药物过量38岁离开这个曾经有无数人追捧他的世界。

如此实例不胜枚举,当童星不仅要才艺俱佳,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做童星。有些父母,当发现孩子的心理成长并不能够承受这些过早入侵的压力时,他们选择带着孩子恢复平静的,正常的普通人生活。

美国9岁男童塔尼什克・亚伯拉罕,因智商超常成为“门萨俱乐部”成员,他曾经这样说:我过得并不好,孩子和大人对我有些粗鲁。大人总是让我做各种测试,看我有多聪明”。

幸运的是,他有睿智的父母,他们像对待普通孩子一样给予他教育和伙伴环境,而非要他必须按照天才神童那样成长。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马森·弗拉德身上,这位5岁儿童被“门萨俱乐部”吸收为成员,原因是他有130的智商测试结果。但是,小马森的父母却认为,孩子聪明很好,但他还是个孩子,希望他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并不接受给他以特殊的教育环境。

有个明星孩子好不好?

答案是唯一的:太好了!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社会上普遍意义的明星,但他们都应该是父母心里的明星。

昨天是母亲节,我给女儿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你是我的孩子,我的伙伴,我的闺蜜,我的小垃圾桶,我的新技能、新事物辅导教练。

今天是我的节日,但这个资格的获得是因为有你。

我愿你飞翔,飞到你想去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自己,实现或伟大或平凡的梦想(白菜的属于伟大)。

我,就是你停泊的地方,被你叫做“妈妈”很骄傲,很幸福。

关于“白菜”我注明一下,截至目前,她的理想是做最好的“白菜泡菜”制作者,向遇到的所有奶奶们学习。我觉得这个理想超级牛叉,特别是在她已经成年之后还能够这么有理想,所以我认定为“伟大理想”。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接受这个说法,但很多人潜意识里都向往:恰巧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明星。
我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有这些之后她如果还能成为明星,那我非常开心。
就目前形式看,童星她错过了,少年明星也没机会了。但这并不妨碍我认定她是明星,我的明星。
感谢她等待我,等待我的成长,等待我与她同行。
也希望天下所以的母亲,给孩子最好的爱的时候,想一想,这真的是适合他的爱吗?

这里没有鸡汤

只有真情关爱

有烦恼请留言

四十八小时内回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