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41)
第四十一讲 讲于2013年5月25日
咱们讲了天地气化、五脏气化和六经气化,黄元御这套气化学说是前后贯穿的。今天咱们就开始讲脉法解,从古到今都觉得脉法不好学,也不太好讲明白,比较抽象。我执业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五年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和我交谈的时候说,中国中医的脉法是不是骗人的呢。这是让我们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都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脉诀》背得特别好,摸脉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们在河北医科大学进修的时候,一位专门讲中医基础的老师,带了很多博士生。他在讲到脉法的时候对学生们说,讲实在的话,号脉我不会。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很多中医学院的学生毕业了,要是考试还可以,一到临床实战就懵了。我以前上完学也是不会,后来通过研究黄元御这本书的气化理论,他实际是把脉象给解释透了。那就是真传一句话,然后你就会觉得号脉特别简单了,就不像那么神秘了,就没有摸不着头脑。
过去老大夫闭着眼都能摸的东西,其实本来就不太复杂,关键是要掌握住天地气化和人体气化的原理。脉象就是这些气化的大象的反映,你要是死板化得记那二十七条脉象,哪一种脉象是哪一种病,永远是迷迷糊糊不对的。因为脉法永远是和天地气化是一体的,你如果脱离了时间的因素那就不成立了。夏天心脉摸着洪大这叫正常,到冬天这样就是不正常了。同样是洪脉,你说是表证和热证,夏天说病人有热证、发烧就不对了,冬天遇到了说病人没事也是不对的。
咱们讲脉象是和五行一气周流理论配合的,脉象是和天地人体的气化不二的、一体的。比方咱们今天摸一个脉肝火大,你用了三副药以后他的脉象下去了,你就知道是对的了。病人的症状和你开的药不符,证明你的理论和思路是错的。我按照黄元御的理论摸脉、开方,一用就对了。
现在人们不好理解的是这不就是一根动脉血管吗,怎么就能分别反映五脏六腑的事情呢,理解不了不相信是很正常的。其实按照现代的全息学说还是好理解的,一个细胞都能反映整个人的全部信息,何况是一根血管呢。人体最主要的就是气血,如果把人的颈动脉卡住五分钟人就死了,就是供不上气血了。如果割腕过一会儿就会失血而死,所以气血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人体一刻都不能离开气血。在咱们血管里流动就是气血,决定咱们脏腑的强弱也在这上面。某个脏腑得到的气血多它的状况就好一些,得到气血少的脏腑营养状况就会弱一些。
这部分多了其他部分就会少,这部分就会出现亢奋的状态,所以这些号脉出现的太过与不及都是病态。脉象应该是中和的,所以咱们讲脉理不能离开气血氧。按咱们老祖宗的解释,肺朝百脉,百脉都会朝向于肺。都要归到肺里面加氧气,然后再分布到全身。水谷精微和脉里面流动的血液都要经静脉回到心脏,然后从心脏打到肺里面,在肺里面交换氧气又回到心脏里面。又从心脏泵到动脉里面,这时人体一个大小循环,里面就是气血。脏腑得到气血的多少证明了脏腑的强弱程度,人体脏腑得不到血液就不工作了。
得不到气血的原因可能是受寒,血管收缩血液进不去了,脏腑得不到气血的濡养就不行了,这就是它的原理。全息理论比较好理解一些,古人没有现代全息的名词,解释得很复杂,道理还是一样。望诊面部、耳朵,都能带出人体所有的信息,一看就能知道。通过动脉上的跳动也能反映人体气血供应的情况,通过摸脉就能了解脏腑得到气血的多少,就能判定脏腑功能的强弱。
咱们不是去用X光机去照它的形状的变化,只要它有气血就有功能,功能好气血就能很好的流动,如果气血流通不好了它的功能就差了。比方咱们在临床上经常发现的脂肪肝,就是肝脏脂肪样变性了,整个肝里面都是脂肪化了。它的功能相对的就差了,流进去的血液就少了,所以他的肝脉就会比较沉细。咱们想办法把他肝脏的功能打开,把里面多余的东西排掉,再把氧气和气血不足,这个病就好了。一旦得了脂肪肝,西医就说是不可逆性的,一步步就会演变成肝硬化。后来经常有用中药治好的,他们现在也不这么说了,这种病就没有那么神秘了。
咱们看到很多中医号脉,把手往病人手腕上一搭,你不知道他号到哪里了。看他是否是真正的好中医,必须得看他搭的地方对不对,搭错了把心脉号到肝脉上了,肯定号不准。全息是最严格的东西,部位错了就完全错了,针灸扎错穴位了是治不好病的,所以部位是相当重要的。咱们要给别人号脉,这三个手指头不能从事那种摩擦多的活动,否则就不敏感了。咱们就靠的是这种特别敏感的灵敏度,因为手指直接通到头部,要分析这些事情。
你必须经常不断去用它,我以前弹过吉他,一看手指变得不太敏感了,就不弹吉他了。因为人的脉象变化特别细腻,有的弱脉摸不着,想详细了解就在人的敏感度了。必须特别敏感才能知道它的分毫变化,所以中医的这三个手指不能太麻木。号脉用的是手指肚的前三分之一,这是人手上感觉脉象变化最敏感的地方。咱们学的号脉和中医院校学的不一样,他们上来就让人背《濒湖脉诀》,什么脉主什么病。这就只适合考试,不适合实用。
因为脉象不是死板教条的东西,学院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说天地人体气化不是很主要,自己看看就行了。其实这是非常关键的地方,我就知道老师说他不会号脉是真话,不是怕学生们找他号脉嫌麻烦,不能把时间因素抛弃了。号脉的部位很重要,一般先定寸关尺的关,就手腕上的这个比较高的骨头。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一般食指在寸,中指在关,无名指在尺。黄元御书里面有很多说法,左手的寸关尺分别是心与小肠、肝与胆、肾与膀胱,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了肺与大肠、脾与胃、命门与三焦。
五脏的阴脉比较偏沉,六腑的阳脉就偏浮。所以人体正常的功能是阳往下降,阴往上走。如果小肠火过旺以后,心脉就会比较洪大,如果心脏不行心脉就会特别沉了。如果心和小肠都正常,在外面的小肠火往下走,里面的心的阳气往上走,就可以取中了。所以正常人者六部脉基本上都在中间了,这就叫六脉平和了。不管是脏是腑,太沉太浮都是不对的,所以研究脉象第一先知道什么是正常脉,否则你也不知道什么是病态。
正常的脉象的三个标准是有神、有根、有胃气,有神就是柔软而富有弹性,不快不慢,心率正常。有生命的活力,尤其是小孩子的脉。有根就是正常人的阳气是往下潜藏的,尤其命门肾阳脉沉取要有根,浮取没有,中取稍微有一点,证明阳气归根了。有胃气就是胃主缓,从脉的速度上说不快不慢、不上不下、从容和缓。因为咱们的气血生化来源于脾胃气,脾胃又叫中气,所以说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没有气血人马上就不行了,不管五脏六腑哪一部脉都是受胃气濡养的,都是胃气疏散到周围的。咱们讲的气化论也是,都要有中土的力量,没有中土就不会形成气化周流了。
有胃气了气血来源才会充足,脉象不快不慢证明血液里面营养充足,缺氧以后自动就要快了。比如青藏高原上面都会高山缺氧,人体里面是红细胞携带氧气,当地人身上就产生了很多的红细胞,比咱们平原上的人多得多。它们才能带着氧气在身上循环,所以你看他们的脸蛋上都带着高原红色。缺氧后心脏就会加速运转,因为各脏腑都要吸收氧气,心跳自然就快了。
病人来了一搭脉就知道正常不正常,身体状况有病没病,这是从大的方面。然后再细分这六部脉,有胃气的缓脉不是简单的缓慢,而是一息五至。吸气跳两下,呼气跳两下,中间跳一下,这就是五下。这是指的医生的呼吸,病人的呼吸可能是不正常的。医生的呼吸也不能像老道打坐一分钟也不出一下气,这只是大概的说法,多一下少一下都算正常。大概就是每分钟七十五下左右,七八十下都算正常,降到六十次以下就是迟脉,八十五次以上就叫数脉,甚至到一百下、一百二十下,就是偏快了。
五就是中土的数字,中医不光是中国的医学,还有中和的意思。中和就是正常,超越这个范围就不对。不是像西方人说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越强越好,最主要是五脏平和。中就是不偏不倚,只有中气才含有生命力,生命就是这股冲和之气的左右上下的升降旋转产生的,把它掌握住就能抓住生命的根本了。
黄元御的理论从天地气化、脏腑气化,六经气化、脉法诊断,最后再到用药解释、方剂配伍,整个都是一气贯通的,全都依据天地气化原理,否则就是他的理论不健全。所以说不会摸脉就不能算是一名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最基本的东西。上五年中医学院说号脉是假的,这就是教育的失败,自己没有学到真本事,是对生命和金钱的浪费。
老师自己不懂教学生也是含含糊糊,面对复杂的疾病和西医强势的科技,你说话就没有底气。你没有实际经验,你没有真本事就没有发言权。不说根治退烧了,就是打一针能把烧退了,不用桂枝麻黄你中医就不敢下手,这就显出人家的强势了。如果你有真本事,西医退烧后又上去了,你的药下去就好了,他不佩服你行吗。我看了一个手足口病人,烧三十九度多吃西药不管用,我三副药下去那个疙瘩就缩回去了,烧也退了。
咱心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西医再怎么说也不会动摇我们的信心了。我的信心也是从临床上一步步得来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中医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否则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西医说必须终身吃药,你怎么能让病人不用终身吃药呢。咱们有实际例子啊,心脏病治好了,这么多年没有事。所以在实践中真正解决问题了,心里就有底了。你就知道他们西医说的不是唯一的真理,还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
黄元御能把四圣的理论研究揭示出来,确实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很不容易。咱们有幸能看到他的书,这些道理很简单那就能得到了,你不知道他开始研究费了多大的心血。所以我们要知道珍惜,上五年大学花了多大精力,国家和父母给你出了多大的资金,却没学到真正的东西,这对国家和家庭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五脏在寸关尺的位置有它全息信息的原因,人的心肺在上焦,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肾。从气化和位置上都是全息的,左手代表肝心是往上升的部位,右边是肺胃往下降的部位。但是人体解剖肝在右边,但是它在东方,它的气化行于左,脉从了气化了。所以中医研究的是它的气化作用和功能,而不是脏腑的实质和位置。相当于咱们面南背北,阳气是左肝右肺的升降的。只有手腕部挠动脉这里才能反映出脏腑的信息,这也是老天为人类的惠顾,使人类可以不用采用介入的手段诊断,在外面一摸这里就可以了。
别的动脉也可以反映脏腑的情况,黄帝内经上说的是三部九候,头上有反映少阳的脉,颈部有反映胃气的人迎脉,脚上还有趺阳脉和太溪脉,以及反映肝血的太冲脉,以前的大夫对这些脉是都摸的。独取寸口是扁鹊开始简化的,比较方便,也就能解决问题了,后来就一直流传下来了。三部九候就已经失传了,会的人就不多了,而且也比较麻烦。但是还需要摸一下太溪看有没有根,张仲景还是比较重视趺阳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