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吃半熟蛙肉“脑洞大开”

右手右脚萎缩走路不稳 少年“癫痫”发作被迫辍学

7年前吃半熟蛙肉“脑洞大开”

切莫贪食未完全熟透的肉类 小心寄生虫贪吃你的脑细胞

本报记者伍伟 通讯员张玮

十多厘米长的寄生虫在少年小严大脑里生存达7年之久,最后竟“吞食”出一个直径3厘米大的“脑洞 ”,导致小严走路不稳,右手右脚萎缩。近日,苦不堪言的小严在武汉协和医院经过杀虫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出院后仍面临长达数年的康复训练。感染科专家说,这都是小严小时候放暑假时吃了未煮熟的青蛙肉惹的祸,而吃了未完全熟透的肉类都有可能造成“脑洞”大开的可怕后果。

少年脑中有个直径3厘米的“空洞”

小严家住湖北广水农村,7年前他忽然感到右手无力,写字都受到影响,以前十分钟就能抄完的课文,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

更可怕的是,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走路开始不稳,右腿抬不起来,一不注意就会摔跤。家人急忙将他送去当地医院治疗,可始终找不到病因。

这以后,小严的病情更加恶化,自2013年2月开始出现癫痫的症状,有时候一天之内多次发作。更奇怪的是,小严的右手右脚开始显现出一定程度的萎缩,明显比左手左脚小上一号。因为疾病,小严学习一落千丈,初三没上几天就辍学在家。这之后他学做面包,可因为疾病经常发作,每份工作都做不长。

今年6月,小严来到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就医。经过头部磁共振检查,医生发现其右侧大脑额叶有一占位性病变,并形成了一个直径3厘米大小的“脑洞”,走路不稳、右半身萎缩都是这个“脑洞”惹的祸。

寄生虫“吞食”脑细胞形成“脑洞”

这么大的“脑洞”是如何形成的?6月底,神经外科张方成、项炜教授协作,通过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决定对病灶情况一探究竟。让医生们颇为吃惊的是,病理活检与血液化验均提示病灶为人体寄生虫曼氏裂头蚴感染所致,这个脑洞就是因为寄生虫“吞食”脑组织所形成的病灶。

但医生切除病灶时,并没有发现曼氏裂头蚴成虫,专家判断成虫已经死亡,可能是“老死”,但留下的“脑洞”仍持续造成侵害,而形成如此大的“脑洞”,这条虫得有十多厘米长。

手术后小严被转入协和医院感染科治疗,经过近一周的杀虫治疗,小严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长达数年的康复训练。

小严的怪病终于真相大白,协和医院感染科揭盛华教授解释,曼氏裂头蚴是一种以人为宿主的寄生虫,最大可以长到20厘米长。当人进食了未煮开含虫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后,虫卵先是在人的肠壁上吸附,然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揭盛华教授称,小严的症状,如乏力、抽搐等,都是裂头蚴感染的典型表现,至于右半身体的萎缩,也和脑洞有密切关系,若不治疗可导致瘫痪。

小时候吃了未熟透的青蛙肉感染

小严是如何被这种可怕的寄生虫盯上的呢?揭盛华教授说,曼氏裂头蚴常常寄生在青蛙、蛇等动物体内,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蛙肉或蛇肉,就可能被感染。此外,饮用受污染的生水,以及用生蛙肉或蛇肉局部贴敷伤口或患处均可被感染。“有些武汉人喜欢生吞蛇胆,说是可以明目,殊不知这样没有任何效果,反会染上寄生虫。”揭盛华教授强凋。

“湖北省感染裂头蚴的病例极为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脑瘤而延误病情。”揭盛华教授坦言,自己在感染科从医30年,还是第一次碰到小严这样的患者。但裂头蚴感染在我国广东等地较多见,而且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被确诊的裂头蚴病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医学文献记载,仅我国目前就已经发现上千例。小严回忆,小时候放暑假时,经常和小伙伴在村口池塘里捉青蛙,有时候还会一起煮着吃,确实吃了好几次未熟透的青蛙肉。

揭盛华教授提醒,除了曼氏裂头蚴,猪体内的猪肉绦虫、牛羊体内的包虫,在未熟透杀死前都可通过饮食寄生于人体大脑引起发病,因此不吃未熟透的肉类是防止“脑洞”大开的关键。

曼氏裂头蚴病到底是什么东西?

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 mansoni)系曼氏裂头蚴(Sparganum mansoni)寄生于人眼部、皮下组织或脑、肾、肺等脏器所致的疾病。曼氏裂头绦虫(Spirome-tra mansoni)成虫较少寄生于人体。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前者由寄生于小肠的成虫引起,产生的症状轻微;后者则由其幼虫—裂头蚴引起,裂头蚴可在体内移行,并侵犯多种组织器官,产生的症状远较成虫严重。

 病因

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中需要3个宿主。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犬此外还有虎、豹、狐等是肉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其转续宿主。人可成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露珠甚至终宿主。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内。卵自子宫孔产出,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适宜的温度下,经过2—5周发育,孵出钩球蚴。钩球蚴椭圆形或圆形,周身被有纤毛、直径约80—90μm,常在水中作无定向螺旋式游动,当其主动碰击到剑水蚤时即被吞食,随后脱去纤毛,穿过肠壁入血腔。经3—11天发育成原尾蚴。一个剑水蚤血腔里的原尾蚴数可达20—25个。原尾蚴椭圆形,前端微凹,后端有小尾球。内含6个小钩。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蝌蚪吞食后失去小尾球。随着蝌蚪逐渐发育成蛙,原尾蚴也发育程度裂头蚴。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常迁移到蛙的肌肉、腹腔、皮下或其他组织内。特别好在大腿或小腿的肌肉中寄居。当受染的蛙被蛇、鸟类或猪等非正常宿主吞食后,裂头蚴不能在其肠中发育为成虫,而是穿出肠壁,移居到腹腔、肌肉或皮下等处继续生存。蛇、鸟、猪即成为其转续宿主。猫、犬等终宿主吞食了染有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蛙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渐在其肠内发育为成虫。一般在感染约3周后,终宿主粪便中开始出现虫卵。成虫在猫体内寿命约3年半。

临床表现

1.曼氏迭宫绦虫病:本病并不多见,主要有中上腹部不适、轻微疼痛、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 2.曼氏裂头蚴病:本病潜伏期与感染方式有关:局部侵入者潜伏期短,一般6~12天,个别可达2~3年;经消化道感染者潜伏期长,多为1至数年。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偶然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也不大,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因虫体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适、微疼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经驱虫后即消失。 裂头蚴寄生人体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较为多见。在中国已有数千例报道,危害远较成成虫大,其严重性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和内脏。被侵袭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囊肿包,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浓重。囊包直径约1—6cm。具囊腔,腔内盘曲的裂头蚴可从1条至10余条不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5型:

1、眼裂头蚴病: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有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1cm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主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浑浊,甚至并发白内障而使命。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王问在手术后在被确诊。

2、皮下裂头蚴病:多累及四肢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壁、外生殖器以及全身各处。可能有游走性皮下结节,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0.5—5cm。局部可有搔痒,有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和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有荨麻疹。常被误诊为肿瘤。

3、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直径约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有多小白虫(裂头蚴)逸出史。

4、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史,严重时昏迷或伴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瘫痪等。极易误诊。

5、内脏裂头蚴病:罕见,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有的可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的可能经呼吸道咳出,还有见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引起较严重后果。另外,国外文献均报道了数例人体“增殖型”裂头蚴病,认为可能是由于曼氏裂头蚴患者免疫功能受抑或并发病毒感染后,裂头蚴分化不全引起。虫体较小而不规则,最长不超过2mm。可广泛侵入各组织芽生增殖。还有一种增殖裂头蚴病经研究认为系由另一种较少见的增殖裂头蚴引起。虫体是多态形具不规则的芽和分支,大小约10mm×1mm。最长者24mm,亦可移行到人体各部位组织中进行芽生增殖。预后很差。但有关这两种裂头蚴的生物特性和致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检查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可以用粪检虫卵确诊。曼氏裂头蚴病则主要靠从局部检出虫体作出诊断。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动物感染实验。采用CT等放射影像技术有助于诊断,亦可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各种免疫学辅助诊断。

治疗方案

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哒唑等药驱除。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术中注意务将虫体尤其是头部取尽,放能根治,也可用40%酒精和2%普鲁卡因2~4ml局部封闭杀虫。

疾病预防

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不用蛙肉、蛇肉、蛇皮贴敷皮肤、伤口,不生食或半生食蛙、蛇、禽、猪等动物的肉类,不生吞蛇胆不饮用生水等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