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道”是什么意思?听王蒙讲孔孟老庄,也讲人生哲学

对孔孟老庄的印象,最初来自于学校的语文课。之乎者也,昂扬顿挫,故纸堆里的先贤思想,经由朗朗读书声的传诵,成为了学生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国学里的经典和精华,也因此得到传承和发展。

话虽如此,但文言文的生疏和生僻,跨越时代产生的沟通代沟,还有关注点之间的落差等因素,让我们在啃《论语》、《道德经》等原著的时候,难免有些许的距离感。特别是人生经历尚少,未曾体验过生活不易的少年时代,直接读和记,体验感其实非常差。

而一个比较好的建议,就是先从生活化的解读,去理解先贤们,去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处世之道。夹叙夹议,把原文和诠释,把故事和道理,把学习和思考巧妙地融为一体而结合成的经典解读,一来对入门国学殿堂的求知者十分友好,二来也凝结了解读者的生活哲学,读来颇有味道。王蒙老师的这本《王蒙讲孔孟老庄》就是如此。

年轻时就声名鹊起的王蒙老师,在80多岁高龄的精准解读,更像是一杯清香的茶水。茶叶沉浮,人生也沉浮,但一杯饮完,口有余香。

讲孔子,他会讲孔子的名言离我们到底有多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不仅是用来背诵考试的,孔子也不是刻板的老夫子形象,而这一切,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他,用心去思考,才能感悟到《论语》中的睿智。对《论语》的过于理想化,王蒙老师也毫不掩饰地指出,坦率而现实。

讲老子,他从解释《道德经》的“道”字开始。“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玄之又玄,这个时候,一个精准而生动的解释就非常重要。王蒙老师从“道”是包容的山谷,草木郁郁葱葱,万物生机勃勃,讲到谦逊而一切皆有可能的“道”的特性,讲到大道的滋养,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开始解释这里的“一”是什么,在探索中剖析《道德经》的精髓。

讲孟子,他从孟子内心的尊严讲起,还用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化解了孟子向来严肃的形象,那接地气而平易近人的讲解方式,就好像孟子从书中走了出来,正在面对面地和我们交流,也在瞬间把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而庄子的文章,比之下阅读体验感更好,所以王蒙老师就像在朗诵一篇优美的诗歌,在拨动一曲动人的旋律,把一个让人陶醉,让人心驰神往的精神世界,笔意酣畅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安静的午后,泡一杯清茶,悠然读《王蒙讲孔孟老庄》,也读先贤的生活哲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