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十四五”生态蓝图,不能缺了健康的海洋

渤海是进行近海养殖转型尝试的重要区域。图片来源:刘禹扬 / 中外对话
海洋对人类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全球海洋产业是30亿人口就业和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海洋还可能是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扩张的潜在希望所在。
但是健康的海洋环境是利用这些海洋经济利益的前提。令人不安的是,全球海洋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特别是全球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水平持续升高导致海洋酸化、以及海洋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等。
当下,在联合国、七国集团、世界经济论坛以及企业界举行的最高级别讨论中,都绕不开如何发展可持续的海洋经济这个话题。

▎ 海洋及生态文明

2017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发起了一项专题政策研究,其目标是:明确中国优先关注的海洋和近岸议题,描绘国内外进行中的相关海洋计划和行动,就中国如何助力这些行动,以及中国在哪些领域可以发挥领导力提出建议。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参与了《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的中国海洋经济》这项专题研究。

CCICED简介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是1992年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它通过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搭建了一座中国同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展开交流的桥梁。作为交流平台,它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并支持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目前,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60%。更重要的是,沿海城市带动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增长。目前,中国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旅游业、渔业(捕捞渔业和海水养殖)、造船和航运、海上石油天然气、以及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底采矿,以及海洋生物技术等产业正逐渐形成,有望发展成为未来的大型产业。中国在许多领域的产业规模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中国能够为制定全球行业标准贡献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也跟其他许多沿海国家一样,面临着这样的现实:陆源污染增加、围填海、过度捕捞和海水养殖排污等原因导致滨海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高度动态性和全面的连通性。因此,有必要以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方法来管理和治理海洋,从而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 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目前这项政策研究已经完成,而且正值中国即将完成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其今后五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蓝图。
我们的研究建议,“十四五”规划应继续 “十三五”规划中为加强海洋经济所做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将海洋生态环境作为地球生命基础的重要性明确纳入“美丽中国”的框架。
我们强调,由于气候变化和新兴创新型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的规模和范围给当前的管理体制带来了挑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框架来应对自然和海洋经济的动态发展趋势。我们还建议中国在可持续海洋产业(包括现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议题和行动方面发挥国际领导作用,并推动可持续海洋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报告中,我们鼓励中国支持绿色技术应用及开发,并且支持海洋产业。为了确保最好地利用现有知识,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正式机制,例如一个科学咨询机构,从而为制定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总体的智力支持和协调。
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高度动态性,我们还建议建立相关组织架构/机构、准则和法律框架,从而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层面实现跨界(跨行政和陆海统筹)和跨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具体而言,建议在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以支持制定政策,促进和支持中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
最后,我们建议制定并实施一项明确、有针对性的性别平等战略,推动妇女全面参与海洋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海洋产业、环境管理和海洋综合治理等。
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建议已通过CCICED提交给中国国务院,并且应该已经交到参与起草“十四五”规划的小组成员手中。我们衷心希望我们提出的建议将在这份政策性文件中得到体现。
作者简介
扬-贡纳尔·温特博士,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成员,挪威极地研究所科研主任。
苏纪兰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