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帅陈哥哥 ‖ 邹堂梨花(三年级散文,含老谢同学长篇点评)
邹堂梨花
汕头三年级 小帅陈哥哥
周末,妈妈喊上我,说要与几个阿姨一起到地都邹堂看梨花。
车到仙埔村,白茫茫的山就展现在眼前。人说青山绿水,我眼前的山,却没有绿,只有白,莫非这里是雪山?说是雪山,却不冷,我很疑惑。
山路两边是排列整齐的风铃树,褐色的树干,金黄色的花,像一抹水彩,一直涂到山脚。爬上山坡,黄色消失了,满眼变成了白色,黑褐色的树上全挂着白色的小花。妈妈告诉我:这些树,是梨树。邹堂是闻名潮汕的青皮梨产地。青皮梨制成的梨脯,被说成是“植物羚羊”,降火非常灵验。我没见过梨脯,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羊能降火,却被眼前的梨花吸引住了。这些梨花四周是五六片雪白的花瓣,环抱着黄色的花蕊。有些花蕊张牙舞爪着,连花瓣都要往后退让;有些花蕊却躲在花瓣里羞答答地不想见人;有些花蕊则干脆钻在露珠里,只允许人们“水”里看花了。梨花们散发出淡得不用心就闻不到的甜香味,但还是被小蜜蜂发现了。好多小蜜蜂在花朵间飞来飞去,嗡嗡地叫着。我仔细辨听,那嗡嗡的声音并不是叫出来的,而是翅膀扇动出来的。
看着花朵里的小蜜蜂,我急忙掏出平板电脑来拍照。突然,我想起来了:我在平板电脑里看到的梨花,有的花蕊是红色的,有的花蕊是褐色的,还有的花蕊是黑色的,可我看到的邹堂梨花,花蕊却全是黄色的,真奇怪了!
这时,妈妈叫我过去帮她和阿姨们拍合影。原来她们发现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梨树,黑得欲滴的树枝层层叠叠,白得晃眼的小花挨挨挤挤,还有两个穿着汉服在树下嬉戏的小女孩……美景勾起阿姨们拍照的欲望来了,哈哈!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漫山遍野的雪白梨花,只读过、看过老师写的、拍的满眼金黄的风铃花。老师的作文、老师的照片美呆了,我也要认真看看、拍拍,写出一篇梨花作文来跟老师比一下高低。
我一颗一颗树看,一簇一簇花拍,也记不清走了多少路,拍过多少花。忽然,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小帅”“小帅”,仔细听,却是妈妈的声音。我应了一声“哎,我在这儿!”过一会儿,妈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阵数落劈头盖脸泻下来。我愣了一会才弄明白:原来啊,是我顾着看梨花而忘了妈,妈顾着拍照而忘了我,回过神来才发现没了儿子,紧张得魂都丢了。嘻嘻,都是这梨花惹的祸!
老谢同学点评
小帅陈哥哥在写《莲花》的时候,就说想写《邹堂梨花》了。果不负期望,又是一篇美文。大赞这位三年级孩子!
这文章,开篇第一段,便将记叙文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全都交代清楚,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文章用活了很多修辞:1.夸张:“白茫茫的山……莫非这里是雪山”;2.排比:“有些花蕊……有些花蕊……有些花蕊……”“有的花蕊……有的花蕊……还有的花蕊……”;3.拟人:“花蕊张牙舞爪着”“花蕊却躲在花瓣里羞答答地不想见人”“钻在露珠里”;4.比喻:“褐色的树干,金黄色的花,像一抹水彩,一直涂到山脚”。
小帅这篇文章,看似不止写梨花,有点散,连梨脯、在花中的蜜蜂以及蜜蜂发出的声音都写了,其实,都是围绕着梨花写,神不散。同时开放的风铃花也被小作者入文了,第一次,“山路两边是排列整齐的风铃树,褐色的树干,金黄色的花,像一抹水彩,一直涂到山脚”,是色彩的对照,也为后来的描写与言志做铺垫;第二次,“只读过、看过老师写的、拍的满眼金黄的风铃花。老师的作文、老师的照片美呆了,我也要认真看看、拍拍,写出一篇梨花作文来跟老师比一下高低”,言明了写这篇《邹堂梨花》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跟老谢同学写的《又到满屏黄金时》(点击可阅读)比试比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表现跃然纸上。
本文的妙,也是最精华的地方,就是结尾,全文总结部分。这部分作者不写多喜欢梨花,其实全文也没有一处写“我喜欢梨花”的文字,却在文末“是我顾着看梨花而忘了妈,妈顾着拍照而忘了我,回过神来才发现没了儿子,紧张得魂都丢了。嘻嘻,都是这梨花惹的祸!”将全文推到了最高潮之后笔锋一转,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