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对局讲解】吴清源 执黑 vs 坂田荣男 | 不贴目时代的余晖中隐现未来,吴大师Master式地...

讲解这盘棋之前,做了一个预告:

【经典对局讲解】预告:讲一盘吴清源 vs 坂田荣男 不贴目时代的对局 |【棋坛趣闻九图】戴黑框眼镜的棋手们

不过拖后了两天,主要原因还是.......po主懒了。五月份讲的棋和写的文章太多了,有点劳神,写伤了。OK,闲言少叙,说正题。

在预告帖中,po主简单提到了贴目规则演变的时间轴 ——

1949年开始黑贴4目半,1955年开始黑贴5目半,2003年起日本棋院改为黑贴6目半,而在这之前,韩国棋院已经开始贴6目半了,2002年起,中国棋院也开始贴7目半

我们今天讲的这盘棋是1948年4月,吴清源 执黑 vs 坂田荣男。所以,这盘棋应该是不贴目的,而且是不贴目时代的最后一年。我们姑且把它称为“不贴目时代的余晖”吧。在这样的一盘棋中,我们却看见了一些”未来“的迹象。


【为什么后来要加进贴目规则呢?】

简单给一些初学的棋友们说一下。围棋中,先行的一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至今,先行的一方即黑棋)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如果不贴目,就意味着执黑的一方无代价地占了大便宜,这对于另一方面来说,就不公平了。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不公平的问题呢?最可靠的办法是:你下一盘黑棋,我下一盘黑棋,然后你再下一盘黑棋,我再下一盘黑棋......大家轮流执黑,一直下下去,比如,下他个十番棋,最后看谁能比对方抢先多赢两盘棋(或更多),以此定下输赢结果。

大家可以类比一下网球。发球的一方肯定是占了优势嘛。所以,你一个发球局,然后我一个发球局,如果其中一方破发,然后再保发成功,率先赢够六局,那么就会以6-4(或3,2,1,0)的比分赢下(这一盘)。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在最重要的围棋比赛中,要真正分出高低等级时,大家一直都是这么下的。番棋的胜利才最具说服力。一盘定胜负则是考验猜先能力了。

(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双方不是同一位阶的对手,po主自认而且公认棋力比某位后起之秀高明到不知哪里去了,所以,po主让对方可以执黑,给你占点便宜也没关系,照样可以赢你。这叫做“让先”。我们且不讨论这种情况。)

可是问题就来了,围棋的比赛进程比网球要慢,尤其是两日制的重大比赛,甚至更多日制的比赛,每盘棋旷日持久,动不动就来个N番棋定胜负,实在是耗不起。大家都希望能够有一个(比较)快速定胜负的规则,即便是一盘棋也能分出输赢来,且赢棋的一方并不是靠着猜先执黑占了便宜才赢。

于是,执黑的一方,你既然占了先行的便宜,就要在最后计算目数的时候,归还白棋一定的目数便宜,以达成公平竞争的效果。我们把这个规则叫做”贴目“。

听起来,这个贴目规则蛮好的啊。但是,新的问题来了——贴多少目?

贴多少目才公平,直到现在大家也没有得出一个公认的、最合理的目数。po主在这里也不多说了。


另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推出贴目规则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势在必行,也与围棋技术的发展和飞跃有密切关系。

越是高手之争,大家的差别越是细微。

早年,以坊门为代表的精英小团体把持着围棋研究成果的最新和最高精华“秘籍”,棋手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门户和等级限制,因此导致棋手之间的高低差距比较明显,高者愈高,低者愈低。同样是职业棋手,低手别说执黑不贴目了,就是让两个子、三个子,也未见得赢得了高手。而顶尖高手的数量又非常稀少,等级森严的日本棋界很慎重地颁发和提升段位。所以贴目似乎也没有那么迫切。

随着吴清源、木谷实为代表的新一代棋手崛起,对围棋的布局和后续理念进行了革新拓展,而且当时的日本围棋也逐渐变得开放和自由起来,棋手的水平普遍提高。

这时候,黑棋的先行优势,在同等级的棋手对局时,就变得越来越不容易逾越了。除非进行旷日持久的番棋大战,否则在单局或奇数局定胜负的比赛里,对于猜先没猜好的一方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围棋岂不就成了比手气的游戏了?

从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盘棋就可以从某个侧面看出,在当时,执白的一方面临着多么大的压力。

所以,执黑贴目是那个年代的大势所趋。


这一局,坂田荣男先生执白,吴清源大师执黑。

坂田先生1920年2月出生,在这局比赛时,28岁零2个月。

吴清源大师1914年6月出生,本局比赛时,34岁不到一点。

如果按照现在这几年棋界的成长规律,30多岁的老将基本上已经走下坡路了,半退休状态,只有少数顶尖且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胜负心强的棋手还能坚持,却也是大不如前了,不在巅峰期,比如,现在的古力九段;

28岁嘛,处于下坡路的前期,但还能下、竞技状态还不错的年纪,时不时爆发一下,却不太稳定了,也渐渐开始在某个瞬间有点要服老的感觉,硬计算力不比早几年,比如,现在的陈耀烨九段、金志锡九段、姜东润九段。

但是,当年不同。

那个时候的棋手成长比现在慢,资讯也不发达,棋手的研究进步主要靠自己努力,也参加一些研究会。总之,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十几岁、二十出头肯定还嫩,很多大场面和老辣的手段都未必应付得过来。三十多岁是黄金时期,体力精力尚好,经验也日渐丰富,棋力、心理均比较成熟了。

另外,两日制的比赛,或者是其他时间规则的慢棋比赛,可以给棋手充分的时间思考。这时候,老将们的年龄劣势并不明显。要知道,棋手年纪大了,主要是计算速度慢了,并不一定是计算深度和广度下降了,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至少在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并不见得算不过年轻人。(当然,我们指的是有进取心的“三四十岁的中年棋手”,有些中年棋手自己放弃努力和训练了,平时也不怎么看棋摆棋,你就是给他10天保留,也没什么意义)

而且,在情绪控制和比赛经验方面,三四十岁的人显然比年轻气盛的二十岁小伙子更具有优势。

归根到底,这盘棋是成熟的吴清源,面对尚欠一点火候、但很快就要完全成熟的坂田荣男的上风棋。从段位上,也可略见端倪,那时候的段位还是非常反映实力的,吴清源是八段、坂田荣男是七段。

秀哉名人是九段,他去世后,日本棋院对九段的升段依然控制得非常严格。

藤泽朋斋(藤泽库之助)是第一位通过升段赛打上九段的棋手。


布局阶段,执黑不贴目,黑棋当然要下得稳健一些

我们都知道执白的吴清源非常追求行棋速度,但是执黑也是布局先求稳健,后面怎么走,那样看具体情况而定。

坂田荣男的棋风.......如果拿现在的某位棋手来比,大概比较像范廷钰九段——喜欢实地,然后擅长治孤。

具体的布局分析,详见图注。

黑11的尖顶是比较有现代感的下法,现在很多棋手也这么下。

白14稍显过分。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黑棋不贴目,白棋总得积极一点,想办法把黑棋的先手优势给追回来。

但即便如此,白14也很难说是好棋。po主建议就在上边拆三好了。高拆低拆均可,更建议拆在四路。

另外,这里也可以拆二。具体的理由见图注,这里的分析可能有点绕,需要动一点脑筋,如果对布局的理论研究不是很感兴趣的棋友,也可以忽略这一段,毕竟,差别是很细微的,这种地方并无确切的结论,知道能拆三就可以了。

实战,白14既然已经在右边二路潜行了,现在白16再拆三,就缓了。

现在上边已经不是最急的了。下图中,有了黑棋右上角(三角标记)的那颗子,白棋右边非常单薄,如果像实战这样,白16简单拆三,被黑棋第17手逼过来,那么黑棋的调子非常好,攻守兼备,白棋呢?非常被动,接下来还得后手补棋。

白16应在(蓝星位置)拆二,打破黑棋在右边的理想架构,同时也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白14可以被看轻,黑棋如果再花一手棋吃白14,未免太过重复,效率不高,而且还没吃净。如果黑棋不吃白14,那么白棋在右边弹性十足。

白棋上边被黑棋尖顶的那两颗子暂时也不会死嘛,现在可以不急着拆。总之,这里白16有慢一拍之嫌。一着不慎,后面处处被动

白18补棋,黑棋19、21在左边拆二。这些招法本身单看,都比较普通。

但是我们再判断一下形势,黑棋【两角+两边】,白棋【一角+两边】,其中,双方【各有一条边】被对方【扎入一个小堡垒】。在不贴目的情况下,黑棋是不错的,并且,现在还该黑棋走。

注意:左下角,现在不能算是白棋的,如果白棋再补一手,才可以算成是白棋的角。这里差一手棋。

再重复一遍,这盘棋不贴目。按照这个形势判断,如果就这么划划势力范围,大家铺铺地板、收收官子,白棋安乐死。所以,白棋后面不能就这么平淡地下了,之前的布局不成功。

黑23,肩冲。这是个比较有追求的下法,目的是压缩白棋上方的发展空间。

这个思路和手法有点像AlphaGo(只是说这个思路,在此场合下的肩冲手法,不贪恋实地,大方地“给你了”。当然,四路肩冲,人类棋手也是有下的,并非AlphaGo独有)。

不知道如果白16当初是拆在思路,黑23会不会肩冲五路呢?AlphaGo大概会。

如果是po主下,第23手大概会在左下角点三三。很明显嘛,黑棋再掏个角,白棋形势肯定不太好。这样也许比较简明。

至黑33,上边,白棋拿实地,黑棋拿外势。

喜欢实地,这也是坂田先生的一贯价值观。

如果只是从局部看,黑白各有所得,应该是五五开

但是,我们看棋不能只看局部。

黑棋通过这一串交换,把左边当初拆二的二子给连厚了。进而,白棋左边那颗大飞开拆的子就变得处境尴尬,位置颇差了——离黑棋的厚势太近,与己方的间隔略大,而且还很难补棋,总不好现在去小尖或者小跳,也没这个工夫。如果白棋现在补左边,黑棋一定是去掏左下角的。

总之,从全局看,左上的选择是白棋略亏的,不是局部的亏(局部大致等价),而是这一串的交换让白棋前面的落子变得尴尬、价值降低、露出破绽了

所以白棋也不补了,白34守左下角,将来瞄着下边的打入。

黑35的碰,犀利!

关于这手棋,详见图注的分析。它甚至可以称之为本局的半个胜招。

这手棋让po主想起了不久前刚刚给棋友们讲过的AlphaGo慢棋自我对战的一盘棋。下面有贴出来。棋友们自行对比和领会。

要说明的是,不仅仅是招法的“形”相似,而且是这一连串的思路也如出一辙,这就很难得了。

下面是AlphaGo自战慢棋第24局的第43手,棋友们可以比较一下。

这盘棋我们刚讲过不久——

【AlphaGo棋局赏析】第二集:AlphaGo慢棋自对战No.24 | 基于全局的严密攻防,自始至终的环环相扣,胜负仅在毫厘间

至白38,白棋在左边只能简单包扎,黑棋的得利不小,不但有目数,还有厚薄。

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几手棋,下棋占便宜不只是局部斗力和精妙手筋,如果能在整个构思上占优,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AlphaGo的厉害之处。这盘棋,吴清源的黑棋在此处同样是这样获得了便宜。

白40机敏,现在这也是唯一争胜之机。不下这里也没别的棋可下了。

左下黑棋弃子取势就是简明优势了。

不过黑棋还要追求一下,让弃子的效率更高。第47手断,展示力量,白棋去吃黑棋也不爽,不吃更不爽。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这里的变化。

实战进行到黑51,黑棋先把外势拿住。

如果此时白棋在左下补一手,是可以吃住黑三子的。

但是,如果白棋真的这么下了,外围还要被黑棋再便宜两下,黑棋将获得非常雄壮的外势,白棋畏缩于一角,那么这棋就没法下了。

于是,白52干脆就不补了,形势不利,直接放胜负手,一头深深地扎入黑棋右下的大模样。

实战,执白的坂田施展起他最擅长的治孤之术来。54、56看起来也蛮华丽的。如果黑棋应对不当,很可能被白棋把大模样搅黄了。

这里,黑棋的攻击思路和手法值得棋友们学习。

有不少棋友也喜欢下大模样的棋,对手一进来,就准备攻击。那怎么攻击呢?急匆匆地冲上去,跟对方贴身搏斗?那样并不好。反倒容易被对方借劲儿脱身,或者搅出棋来。

更好的策略是,整体构思,先扎牢篱笆,在距离对方不远不近(若即若离)的地方落子,向对方施压,但轻易不跟对方搞接触战。如果对方一头碰过来,那么不要急,从容加厚,不给对手借劲儿。你不急,对手就该急了。

攻击不一定是要吃棋,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通过攻击获利,给对手一条华容道,放其单官逃生或两眼苦活吧。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借厚施压、攻击获利的棋也是AlphaGo喜欢的,再强调一遍,攻击不一定谋求吃棋。

黑55可以看做是缠绕进攻白棋的(1)和(2)两块孤棋。

实战黑棋不急不忙,加厚自己,然后——

黑65,突然剑指左下,这招很值得品味,可以认为是本局的胜招。

黑65本身是先手,既然白棋一直没补左下,黑三子一直留有一线生机,那么干脆,黑棋就把这三颗子先捞回来。这不只是目数的问题,还关系到厚薄

局部的收益固然可观,让白棋肉痛,但更重要的是,厚薄!

黑棋之前在干吗?攻击右下的白棋。攻击的时候,什么最重要?全局要厚,厚了,发力才有威力!

所以说,黑65的用意不仅仅是左下的便宜,便宜大到让白棋感到非常痛苦,吃到嘴边的鸭子被拽回去了,更重要的是,黑棋把自己走厚,将来对右下的攻击有帮助。

黑棋的眼光是全局性的。这样的下法很像AlphaGo Master的棋

另外,当初白56碰了一下,黑57一接,白棋下边的四子被紧了一气。这收紧的一气还是挺讨厌的。黑棋在左下扳,白棋会感到很不舒服。

黑棋在左下该便宜到的都便宜到了,然后回头,黑77跳起,整体结构非常厚实。

这是黑棋的最终目的,图穷匕见了。

黑棋依然同时保持着对白(1)和(2)两块棋的威胁和压迫,而且更加现实了。

白棋如果是单独处理(1)或(2),其实压力也还不算很大。但现在是要兼顾(1)和(2),就要伤脑筋了。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安然脱身的

黑棋从65到77,这一连串的招法,构思精巧,节奏上佳,步调完美。如果要比喻的话,很像是一首诗歌佳作。

这个时候,黑棋的优势已经逐渐明朗化了。

黑棋没有选择硬吃棋,——多数情况下,硬吃棋不是好的选择。放白棋一条生路,孤棋(1)可以就地做活,孤棋(2)可以连回家。

黑棋收收攻击的红利便可以满意。

至白106,白棋治孤基本完成。不过黑棋的获利颇为可观。

现在双方定定型,然后收收官,黑棋很欢迎。

白棋的大官子还是抢得挺猛的。

但黑棋厚,可以欺负欺负白棋。

经过一些价值差不多的交换,以及平稳推进,黑棋稳步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我们在讲棋的时候,这样的环节往往限于篇幅,讲得不是很详细。

但是,在实战对局中,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棋手和棋友们为什么大好的局面拿不下来?就是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平稳推进,说起来轻松,可是落后的一方总不甘心安乐死的,人家要挣扎一下,搅搅棋,玩玩僵尸流,你能扛得住吗?

所以说,平稳推进是需要水平的。本局的黑棋做得就堪称典范,棋下得很清晰。

这盘棋的五十年后,李昌镐也很擅长这个技术环节。这盘棋的七十年后,AlphaGo Master和AlphaGo Ke也非常擅长此项,让你没脾气,想发力,没地方发,想搅棋,搅不出东西来,只能乖乖走向稳败。这是高手的标配!

之后的收官阶段,黑棋守住本份即可,白棋尽力挽回,然而形势早已大差,这些进行无关胜负了。

这盘棋的结果是——黑棋中盘胜。

如果黑棋官子收得紧一点,即便是大贴目的规则,黑棋这盘棋也是赢的,即本来是不需要贴目的棋,黑棋竟然可以贴得出目来。可见优势非常大。

本局是黑棋的完胜之局。

在这盘棋里,执黑的吴清源大师从布局、到中盘,再到定型收官,无论是一些具体的招法(如,23、35、65-77),还是整体行棋的构思、赢棋的方式都让人不止一次地想到AlphaGo / Master,——布局十几二十手可能就小小占优,至五六十手已获得优势,大局观完胜,然后平稳推进,最后赢不少,所不同的大概只是没让官子。

有不少棋手说看到AlphaGo的一些棋,想到了吴清源。那我们今天就用这盘棋,给大家提供一个直观的印象和感受。

坂田先生在本局,首先便在布局小亏。14、16两手棋都有方向上的问题,也就是大局观比起对手,要差一些。这时候的坂田七段,棋艺尚未完全成熟,比起处在巅峰的吴八段差一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白棋更大的败笔是在左上角安于走一串在三路捞地,而送给黑棋一道外势,进而使得黑棋左边变厚,白棋则变薄。局部判断或可两分,但全局看,白棋是亏的。当黑35巧妙的一碰,白棋没法抵挡,只能吃个闷亏。这时,白棋已经不太好办了。

尽管后面白40、52等招法拼得很凶,54、56的治孤手法亦颇华丽,但大势已在黑棋一方,白棋两块孤棋在黑棋不疾不徐的从容施压之下,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得以安然处理

黑55、65-77等招法,显示出巧妙的构思、卓越的大局观和超强的控局能力。

至于白52的打入和以后的治孤手法有没有可能更好一些,只能说,也许有,但即便有,这棋的胜负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以坂田当年的实力而言。你要说换一个远超当代的棋手,比如AlphaGo,接着下会怎么样,那就不知道了),顶多是少输一点。

此后,优势在握的黑棋平稳推进,终局将优势一度扩大到大贴目也可获胜。这棋已经是白棋大败的局面。黑棋赢得非常漂亮。


不过,我们也需客观看待本局的胜负。以1948年两人的实力看,在执黑不贴目的情况下,执黑的一方赢面肯定是大的,更别说是本来实力就占一些上风的吴八段执黑了。以及,坂田七段在执白时,只能在布局下得过分一些,被黑棋惩罚几乎是必然的。

1948年,吴清源与坂田荣男的实力差距大概在“让先”(或许不到一点)的程度,也就是说,吴八段执白,坂田七段执黑不贴目,可能胜负差不多,或者坂田高一点点。

放到现在,没有哪个八段敢让七段先的。而当年则有可能。

一方面,当年的资讯传播和棋手成长方式与现在大不相同(在本文开篇,我们已经说过了);另一方面,那时候的段位还不像现在这么水,吴清源当时实际上早已经够九段的水平了,日本棋院出于面子的考虑,不想让吴清源成为那一辈第一个九段罢了。在那个年代,九段让七段先,也不算特别大的奇闻。

当然,一切的一切,根源还在于,吴清源大师在当年下出的棋是超越那个时代的,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本来按正常的剧本,是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棋手的。坂田先生在棋艺未能大成时,与吴大师差一先左右,也不稀奇。

十数年之后,吴清源大师年纪渐长,体力开始跟不上了,加上遇到车祸,而坂田荣男先生的棋已然完全成熟,两人再交手则又是一番景象。

我们讲这盘棋,并不是要以一盘棋来评定两位曾经的世界围棋第一人谁高谁低。严格来说,两人的巅峰期并不重合,他们分别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吴具有统治力的时期更长,(通过十番棋挑战获得的)霸主地位更具传奇色彩,坂田的竞技寿命更长,60多岁还在一线棋战中具备竞争力(那时的日本新闻棋战代表了世界围棋的最高水平)。


吴清源大师的棋,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当代棋手们抛弃了,无论是他曾经下出过的招法,还是他引退后研究出的“二十一世纪的围棋下法”、“六合之棋”等等,年轻一辈的棋手们都不太把这些当回事,甚至为数不少的棋手看都没看过,觉得这不过是位过时的老前辈的臆想罢了,不具备实用性.......直到最近一年多AlphaGo的出现,才引起一些棋手的重新审视。

这其实是个挺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棋手,你问他们尊不尊重吴清源的成就,他们都会说尊重;新布局的贡献大不大,他们也会说大。然而,再问:你觉得“二十一世纪的围棋”或“六合之棋”,以及吴老后来提倡的一些下法和思想,你觉得如何?会不会去实践?嘿嘿,年轻棋手们大概会无一例外地露出“会心的笑意”,用“你懂的”的眼光看着你,心里大概在想,“你是不是找茬的”?

在谈到吴清源的围棋时,他们也大体会很“公允”地说——“在那个年代,是很领先的思想”。若问:放到现在,吴的理念还先进吗?“呵呵,这个,我们就不说了吧,(有些话)不好直接拿来评价前辈,(会让人家以为我不尊长敬贤呢,可是说假话我又不会,我很耿直)。”

po主实话实说,自己以前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像大跳守角的布局,也试过一段时间,后来发现用不好,就放弃了,加固了认为”吴大师的想法可能不切实际,毕竟脱离第一线很久了,缺乏实用性“的看法。

但是,AlphaGo的出现提醒我们: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你用不好,那可能是你水平不行,并不代表那招不行。面对几十年甚至更久才出一个的“超级天才”,他的想法和探索,即便是”一般的天才“也有可能理解不了,更别说是“不敢称天才的普通人”了。但我们理解不了,甚至觉得太荒谬了,不代表那就一定是错的。我们所认为的”显然正确“,很可能只是一种“平庸的、局限的正确”

坂田荣男先生的先捞后洗(酷爱实地、擅长治孤)战法,倒是一直风靡,影响了很多棋手,并不断演进变化。有人偏向于更均衡的先捞后洗,有人则走向了捞得更凶、洗得更险的一端。以这样的棋风成名立腕的高手颇多,几乎代代都有。

在围棋的发展历程中,笔直的前行路径几乎不存在,几经转折、螺旋甚至大回旋的轨迹,逐步拓展和填充我们的认知,这种情况更多见。

既知如此,又处在资讯如此发达,棋手之间交流和实践非常容易的大环境中,我们更开抱持着开放、探索和求真的心态,不断汲取前人和今人的养分,下出更出色的棋来。而固步自封、缺乏检讨精神的人在围棋的道路上只会越走越艰难,越走越狭隘,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