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蜀葵常见,单花气质不输牡丹,尤其重瓣。
有蜀葵陪伴的夏天,才是夏天。
小时候北方花少,蜀葵是记忆里永远都在的那朵夏花,就像一直不离不弃的老朋友似的。
从初夏稍起,感觉一夜之间,蜀葵就热闹闹地开满了一枝。
蜀葵,名中带“蜀”,原来自蜀地。可耐高寒高旱,好养好活的生性让它在不同纬度的地区都能生根开花。
蜀葵是学名,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叫法。如果不看花,光听名字,以为是不同种,这自然是因为它分布广的缘故。
四川的朋友管它叫棋盘花。高大直立的茎秆,花朵又大又密,犹如棋盘上的棋子,倒是很有想象力。因蜀葵花大,山西朔州便直呼它为“大花”。蜀葵以红色居多,故陕西称它“一丈红”。
此外,蜀葵还有别称:戎葵、胡葵、斗篷花、秫秸花、淑气花、暑气花、蜀芪花、大麦熟(因花开在大麦成熟之季)等等。
作为锦葵科的重要成员,蜀葵具有家族的遗传基因——独具特点的单体雄蕊和复萼。
我们看到很多花的雄蕊或多或少,都是丝丝缕缕的独立花丝,哪个可以让昆虫带走花粉也许全凭运气。
蜀葵的雄蕊是把自己的花丝联合起来,变成一个圆筒,套在中间雌蕊的花柱上。如此构造使落脚在上面的昆虫更稳固,也可以带走更多的花粉。
不再是单打独斗,感觉有点像一根筷子和筷子兄弟的故事,这也是大江南北均可见的原因之一了。
蜀葵不同品种间取长补短,红色、粉色、白色, 香槟色,还有红到发紫的那种颜色,花朵中还有色斑渐变。花瓣的质感很像皱纹纸,摸起来也有纹路感。
单瓣秀雅,重瓣华丽,像开在夏天的牡丹,极具观赏性。
可惜蜀葵太过常见,以至于人们常常视而不见,不加珍惜。其实,蜀葵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南宋李嵩绘制过一套《花篮图》,有春夏秋冬四幅。其中收藏于北京故宫的《夏花蓝图》中,花篮的焦点位置放的夏花就是蜀葵。
蜀葵不仅广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夏天都有。
蜀葵是很早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的东方花卉,比牡丹、菊花、茶花都要早两三个世纪,而且深受喜爱。
很多著名的西方绘画都能见到蜀葵的影子,印象派大师莫奈、雷诺阿,甚至后印象派代表梵高、塞尚都以蜀葵为题做过画。
法国画家莫奈的蜀葵画作
蜀葵单花生命只有一日,正如唐代岑参赋诗,“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但它一枝上朵朵相继,你感觉蜀葵永远都朝气蓬勃,花团锦簇的。同夏天此起彼伏的蝉鸣应和着,不惧苦夏。
一直到暑气全消。
强烈建议重新认识一下蜀葵,就像看到邻家小妹穿上婚纱的那一刻,只觉得惊艳。
(蜀葵,Alcea rosea,锦葵科蜀葵属直立草本植物)
此际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