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除苦(68)降低自己的标准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总是向上的,这是人们的认识,也是人生的理念,更是众生的普遍心理。然而事实上,就是这个“人往高处走”的理念,曾经毁了许多人,坑了许多人。客观地讲,人生一世,是不可能总往高处走的,沉浮起落,坎坷挫折,下坡路的时候还是很多的,但我们又不能不走。这就好比《贤愚经》中所说“常者总要消灭,高者必然堕落。合会终有离别,有生一定有死”一样。

当有钱的人变为没钱的人,局长降为处长,老板变成了小工,昨天的名人沦为今天的无名鼠辈……诸事不如前的现象每人都曾经历过。每当这个时候,往日的标准都会大打折扣。由此看来,人生不可能总是守在一个较高的标准上。高标准本身就是一种完美主义的化身,其中包含着对周围事物的苛求。结果是把自己累跨了,周围人也受不了。

更何况人生总有不顺的时候,诸如单位不景气,事业陷入困境,家庭遭受变故……跟随而来的便是和外界的标准一同降低。如果这时候还保持一种高标准的期待,还是一味地“人往高处走”,就会遭遇打击,饱尝痛苦,陷入烦恼的境地。于是这时降低标准,便成为惟一正确的人生选择。尤其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高标准”往往是靠不住的,极易被动摇。学会降低标准,反而成了人们解决难题的一把钥匙。

(摘自《报恩》2009.2 王志希)

人世多途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法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法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出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做新的尝试。终于拙者通过不懈地努力找到了水源,而不断地更换地点的巧者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明白,做人就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法师只是笑笑。

第二个故事:还是这两个人,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找到了水源。而拙者始终在原地,一如既往,埋头苦干,结果始终没有找到水源。

“这?”年轻人有些迟疑,“我想人还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不应该刻板教条,更不应该执迷不悟。”

法师还只是笑笑。

第三个故事:两人虽然都竭尽全力,但无论拙者挖多深,也无论巧者换多少个地方,两个人都没有找到水源。

“为什么?”年轻人疑惑起来,“那做人还有准则吗?”

“因为这个地方可能根本就没有水。”法师从容道,“其实为人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原则,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和体味。”

(摘自《小故事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