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第十期 为什么智商高的人最终不一定会成功?
引言
为什么有些人越挫越勇,而有些人则一蹶不振?
为什么智商高的人最终不一定会成功?
为什么家长经常夸奖孩子聪明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我们来设想有这样很糟糕的一天——你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要在公司一个重要会议上作报告,但是意外的堵车导致你最终迟到了,不仅受到了领导的批评而且汇报做得一团糟。
傍晚回到家,7岁大的儿子垂头丧气地拿着70分的考试卷来找你,说这次考试没考好。
挫败感油然而生的你打电话给挚友,打算倾诉心中苦闷,谁知却被好友委婉地拒绝了。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怎么想?然后怎么做?
一些人在面对这样的情景,他们的回答常常是“哎…我真是个十足的失败者,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或者“自己真是毫无价值,所有人都比我好”。
那他们又会怎样应对呢?会想“哼,我才不会费时费力把任何事都做得尽善尽美”,然后就什么都不做,或者生气地用各种方式发泄。
想必到这里你也能想到他们会如何应对这样的情景,那就是接受教训,反省自己,然后更努力地做得更好。拥有能力增长观的人不会因为一两次失败、挫折给自己下结论,贴标签,或者干脆灰心丧气,甩手不干。
根据这种观点,通过努力学习,知识能够得到增长,能力也将得到提高。他们在面临挫折时则会呈现第二段中描述的场景。

能力观如何影响思维、应对方式的?
这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当你进入一种能力观的思维模式,你便如同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发生变化,努力只是一种愚蠢的表现,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证明自己的价值呢?
就是要不断证明自己,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失败对他们来说则意味着自身的价值被否定了,自己根本不聪明或者没有才能,并且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这会使他们难过、失落、暴躁,甚至自暴自弃。

相反,让我们进入能力增长观的世界看看,有什么令人惊异的变化。
在这里,一切都具有发展的特质,人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学习新事物、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人们争取的目标是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掌握想要学习的内容,没有成长才意味着失败。
也就是说,通常意义上的失败仅仅意味着你没有充分努力去体现你自身的价值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努力尝试和探索正是使你变得更聪明,去发挥自身潜能的必经之路。
所以失败不会令他们败退,只会越挫越勇,挑战也不会令他们畏惧,只会让他们更加兴奋地想要尝试。
这多像小婴儿面对这世界的态度,他们不害怕失败和挑战,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努力地去尝试想要探索新事物、掌握新技能。

那么你持有那种能力观呢?
这对你对待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批评与赞扬;在亲密关系中的幸福与悲伤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