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遇见一家书店》,却无法安放我的灵魂

【内容提要】喜欢《遇见一家书店》封面上“书店是喧嚣的,因为各种思想在这里汇聚碰撞;书店是安静的,过滤掉尘世的浮躁,让心灵得以安宁”,所以把自己读了这本书后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遇见一家书店》,却无法安放我的灵魂

乾州蕞娃

《遇见一家书店》是北京市市委宣传部为了促进实体书店良好发展,更好地营造书香社会氛围,推动全民阅读,促进城市文化建设,而推出的一次征文活动。

根据2020年6月8日新浪网新浪读书栏目一篇题为<遇见一家书店>征文获奖结果揭晓》的新闻报道得知,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5名(阎崇年、崔岱远、解玺璋、萨苏、李于兰),二等奖10名(包括陈晓维、张鹏、萧振鸣等),三等奖20人(包括尚论聪、李稚田等)。

本次活动共收到征文517篇,其中讲述与北京实体书店情感故事的征文310余篇,外埠作者来稿165篇。来稿涉及到了100多家各地书店,既有网红明星店,又有乡镇传统小店。作者来源广泛,有阎崇年、崔岱远、解玺璋、萨苏这样的著名文化学者,也有普通爱书百姓,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和书店之间的情缘故事。

《遇见一家书店》是组织者从这次活动中精选出来88篇稿件,经过细心地编辑校对而成的一本文集。该书于2021年1月份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内页书名是王蒙先生所题写的)。

在屈兄军生的鼓励下,我也参加了这次征文活动,写了一篇题为《万邦关中大书房,镐京读书人灵魂的栖息处》的文章(1735字)于2020年2月24日投到了收稿邮箱xzg1963@126.com,不幸的是我的文章不属于35篇获奖作品,也不属于88篇结集出版作品。

屈军生兄的文章《我眼中的西安八仙庵旧书摊集市》一文入选了了该文集,所以我便有幸读了这本书。读完本书之后,总觉得这次征文活动以及后来的结集成书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让人不吐不快。

一是地域性太强。入选作品,反映北京市的作品占大多数,外地书店几乎少得可怜。二是名家居多,普通老百姓的较少。三是很多人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缺乏新意。(此类的文章我也曾经写过一些,比如说《人生路上的孤与不孤》《我们都是文艺fans》《有一种文学传播叫做看麦场》《我的文学梦》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自己爱上阅读爱好文学的过程四是作品良莠不齐,不符合宁缺毋滥的原则。

作为一次面向社会的征文,应该有一种海纳天下的胸怀,应该优中选优,宁缺毋滥,不能坏了金字招牌。毕竟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想怎样玩就怎样玩,想要谁玩就要谁玩,毕竟这是一座地标性的大城市所组织的活动,最少要对得住“遇见一家书店,体会一种温暖,爱上一座城市”这无比煽情的广告宣传语吧。

借用本书157页凸凹先生《个体书店的风景》中话来说,实体书店,也叫书肆,一如酒肆,承载着人类生存的记忆,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是一种人类寻找来路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不能让大家失望。

当然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收获,比如说271页梁欣立的文章《隐约思念的西单书店》中记述了60年代中国书店营业时的情形:“如果要买书得先开小票,售货员将钱和小票板夹到夹板上通过一条铁丝滑到收款台,找回的零钱及小票再通过夹板滑回来,售货员就在书最后页盖一个书店章,以示书是从这里售出的。”真实,亲切,生动传神,让我欣喜不已,毕竟还有人记着这样的岁月,这样的细节,这样的故事。

除此之外,50页谢其章先生的《横二条,我的琅嬛福地》让我对图书收藏多了几分了解。66页陈伟先生的《亚东书局的变迁》让我获悉了一段关于朱安夫人的往事,让我对朱夫人有了全新的认识。69页李建国先生的《八一路旁边的又合书舍》充盈其间的读书人的气韵情节让我感动不已。206页汪虹先生的《在中国书店淘宝记——三十年买齐鲁迅作品单行本》,85页杨磊先生的《遇见一家书店》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216页杨良志先生的《眼遇佳册分外明——我与新街口中国书店》一文,有血有肉,对自己多年来的买书藏书做了精细的分类,让我辈获益颇丰。230页屈军生的《我眼中的西安八仙庵旧书摊集市》中对于书贩和购书者的分类乃是作者多年沉浸于八仙庵旧书摊的经验之谈。

感谢以上各位作者将自己的读书故事和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这也仅仅是我列举的一部分内容,也许还有一些好的文章我没有读懂。但我始终坚信不迷信,不盲从,不隐恶,不溢美,只有这样方能对得住,读本书时自己所花的一周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