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有声 印象世遗——55位西泠人记录55处世遗故事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
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21年7月16日至31日在福州举办,这既是一个展示中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舞台,也是一个展示福建风采与福州魅力的机会。
《文化生活报》推出《印象世遗》专栏,以55枚西泠印社社员的篆刻作品,聚焦55处中国世界遗产。借由金石篆刻这一独特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世界遗产,走近世界遗产,保护世界遗产。
该专栏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题字。55枚“印象世遗”篆刻作品由福建博物院收藏。
为了更好地邀您欣赏当代篆刻的艺术风韵,与您分享世界遗产的精彩故事,本报对《印象世遗》专栏进行重新编排,将陆续为您展示中国灿烂的自然文化遗产。
本期着重介绍长城、明清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20个世界遗产。
01
韩天衡 刻
韩天衡简介
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其书画篆刻奇崛雄伟、富美堂皇、清丽洁莹、变幻多姿,具有强烈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当代综合素养深厚而全面的艺术大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87年
入选理由: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长城主要分布在我国15个省区市,总计长达5万多千米。
长城之所以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是因为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02
童衍方 刻
童衍方简介
1946年生,浙江宁海人。号晏方,别署宝璧斋、爱竹庐。师从来楚生。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北京故宫 1987年;沈阳故宫 2004年
入选理由:清朝历史、满族和中国北方其他部族的文化的历史见证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故宫,是15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500年间政治权力的中心,记录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与没落。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03
张奕辰 刻
张奕辰简介
自署百篆楼。1961年生,浙江奉化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天一阁博物馆特邀研究员。现为《中国篆刻》副主编、台湾《大观》杂志篆刻栏目主编、沙孟海书学院印学研究所导师。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87年
入选理由: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陵墓,和成千上万件陶俑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的陵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其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与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
04
范正红 刻
范正红简介
1964年5月生于山东济南。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山东印社社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 1987年
入选理由:泰山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风景壮丽,气势雄浑,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称,是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游览胜地。
二三十亿年前,这座大山就屹立在中国东部平原上,完全由岩石构成的巨大山体,清晰地记录着地球的沧桑变化。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因此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这座大山被历代帝王视为通天神山,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代帝王在此建庙塑神,文人墨客在此刻石题字,而今天人们依然相信,这里是仙境的入口。
05
柳晓康 刻
柳晓康简介
字西岑,1965年出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昌硕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美术馆顾问。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 1987年
入选理由:雕像和壁画,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距今2000余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种类繁多的壁画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生活,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被国际上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历史”。
06
尹海龙 刻
尹海龙简介
1970年生于黑龙江省庆安县。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创作部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等主办的展览,并获奖。先后于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象外寻真——尹海龙书法篆刻展”。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 1987年
入选理由: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材料最丰富最系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人类遗址。
自1927 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 处,发掘出土代表40 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 多万件石器,近200 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其中1929 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北京人的发现,也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的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
07
袁慧敏 刻
袁慧敏简介
别署西泠石香,斋名石香居,1958年生,师承童衍方先生。现任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副会长、“海上印·象”雅集理事长、印石篆刻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社员、海上印社社员。长期从事印章、印谱、印学的研究与鉴定工作。出版有《印材收藏》《王福庵印兴举》《陈巨来印举》《方介堪印举》《徐三庚印举》《朵云当代名家——袁慧敏石香印賸》《醉石风流——海上藏印集》《醉石风流——印钮·摆件》《醉石风流——印石》等。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 1990年
入选理由:被誉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曾受到广泛的赞誉
黄山,原名黟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最为著名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轩辕在山上炼丹升天,故而从唐代起,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
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其中浓密云雾给黄山带来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黄山不仅以美景著称,而且还是几千年来道家仙士的常游之所,李白、贾岛等大诗人也在此处留下了壮美秀丽的诗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也许就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08
陈兆育 刻
陈兆育简介
1947年生,笔名碧天、齐扬。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篆刻学会副会长、福州印社副社长、澳门印社社员、007印盟成员。崇尚平中寓奇、朴拙雅逸、刚柔相济的印作风格,印论六十余篇刊登于专业刊物,著有《陈兆育印选》。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 1992年
入选理由:高差悬殊、气候多样、山明水秀
九寨沟,是一条纵深5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50.74公顷,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因沟内有树正、荷叶、则查洼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沟,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野生动物。远望雪峰林立,高耸云天,终年白雪皑皑,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09
张宏 刻
张宏简介
1959年生,浙江平湖人,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文化部人才艺术中心书画高研班导师,杭州宋城画院名誉院长,当湖印社社长,日本国际书院顾问等。出版《张宏书法作品选》《张宏篆刻作品选》等近十部。作品被俄罗斯列宾艺术院、浙江美术馆等近百家机构收藏。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 1992年
入选理由: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方圆369平方公里,奇山异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
由于武陵源地处石英砂岩与石灰岩结合部。景区北部大片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经亿万年河流变迁降位侵蚀溶解,形成了无数的溶洞、落水洞、天窗、群泉。
其中,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国内外罕见,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
武陵源以其自然价值和浓郁的原始野性,将人们征服,因而也被誉为自然的迷宫、地质的博物馆、森林的王国、植物的百花园、野生动物的乐园。
10
杨祖柏 刻
杨祖柏简介
1962年7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嘉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2年
入选理由:素有世界奇观人间仙境的美誉
黄龙风景名胜区,面积700平方公里,海拔1700-5588米,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
由黄龙沟、丹云峡、牟尼沟、雪宝鼎、雪山梁、红星岩,西沟等景区组成。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再加上滩流、古寺、民俗称为“七绝”。
景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景观集中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明代当地百姓在此修建黄龙寺,用以奉祀黄龙。
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似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因而历来被喻为“人间瑶池”“中华象征”,在当地更为各族乡民所尊崇,藏民称之为“东日·瑟尔峻”,意为东方的海螺山(指雪宝山)、金色的海子(指黄龙沟)。
11
赵熊 刻
赵熊简介
1949年生于西安,字大愚,别署老墙、风过耳堂等。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终南印社名誉社长。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布达拉宫 1994年;大昭寺 2000年;罗布林卡 2001年
入选理由: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的布达拉宫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总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
相传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在拉萨河谷中心的红山上建造了有999间房屋的王宫,这就是布达拉宫。
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
12
方国梁 刻
方国梁简介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二级美术师,现供职中国印学博物馆。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4年
入选理由: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
整个建筑群采用皇家建筑规制,绵延140里,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武当山遗存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各类文物5035件。
13
许雄志 刻
许雄志简介
别署少孺,1963年12月生于郑州,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印社社长。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4年
入选理由: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历史遗迹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本色,吸收江南塞北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范例。
14
汪黎特 刻
汪黎特简介
1975年4月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绘画获八五期间四川省五一文学艺术奖(政府奖)。篆刻师承西泠余正先生,其作品在中书协、西泠印社举办的专业展览中各获奖三次,两获巴蜀文艺奖。擅传拓,有《器物金形流变概述》一书行世,钤拓《梅影书屋·日用印集存》,主编《老虎来了》,编著《吴湖帆日用印集》。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4年
入选理由: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的庞大建筑群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历经2400多年而从未放弃祭祀,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庙宇,也是中国现存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孔林延续使用2400多年,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氏族墓地;孔子嫡孙保有世袭罔替的爵号,历时21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其府第孔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
15
梁章凯 刻
梁章凯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人。现为西泠印社理事,西安碑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美术馆顾问,香港西泠学堂顾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屇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评委,日本书道研究淡水会专职讲师,日本鉴古印社顾问。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6年
入选理由: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句。
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以及儒学的里程碑建筑,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从古至今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而这些艺术家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
16
李昊 刻
李昊简介
1969年生,字乐天,号明庐、省盦,别署春草碧池堂。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徐汇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理事兼创作中心主任、上海融社社长、海上印社社员兼青年篆刻沙龙秘书长、农工党上海书画院副秘书长、上海诗词学会会员。参加国家级、市级、西泠印社主办的展赛30余次。出版《李昊印选》《蛙噪集·李昊篆刻选》;参与编著《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中国篆刻全集汉印卷》等学术专著多部。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6年
入选理由:峨眉山是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其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
峨眉山,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寺庙林立,其中以报国寺、万年寺等“金顶八大寺庙”最为著名。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始凿于唐代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才得以完成。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
17
吴天祥 刻
吴天祥简介
1949年11月出生,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师承钱君匋、高式然。作品曾入选:全国二、四、五届书法展,第二、三、五届中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学作品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等。曾荣获:全国第五届中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第一届书圣杯一等奖等。曾出版:《吴天祥印稿》《鲁迅足迹印谱》《茅盾笔名印谱》(和钱君匋等人合著)。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7年
入选理由: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理想
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与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与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
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18
吴莹 刻
吴莹简介
1958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篆刻师承茅大容、余正,书法师从骆恒光,现任西泠印社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篆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作品收入《中国美术年鉴》《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印学年鉴》《中国美术全集现代篆刻编》《中国名胜墨迹大观》《中国篆刻全集现代卷》《中国专家大辞典书法篆刻编》《中国现代书法界八名辞典》。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7年
入选理由: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 ,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古城内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丽江古城大水车、白沙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等景点。
同时,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19
陈胜凯 刻
陈胜凯简介
1970年生,字柏元,号凯厂,好在堂。现为福建省篆刻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八届国展精英谱- 陈胜凯》《全国70 年代书家代表书家精选集- 陈胜凯》。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7年
入选理由:保存完整的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
平遥古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其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
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20
洪亮 刻
洪亮简介
1961年4月生,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1998年
入选理由: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
天坛,是“天地日月”诸坛之首,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将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
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