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功能、性质的变迁
意蕴的表达———牌坊功能、性质的变迁
{ 大门性牌坊 }
作为可关启的大门这个基本物质功能,仍然沿袭下来的,如前文中谈到的河南汤阴岳庙门坊、大理天主堂砖坊大门、曲阜孔庙“德侔天地”坊等,均与围墙相连,并装有木栅门或木板门,可以起门扉的作用,同时又兼具牌坊的造型和美感,也可叫做牌坊式大门。
位于南京市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牌坊,为四柱三门三楼式,建于民国时期。牌坊高大挺拔
到北京的人,都听说有个地方叫东单,其实是指东城的一座单牌楼;都知道有个地方叫西四,其实是指这儿原来有四座牌楼。这些牌楼上原来都标着街名。现在的“成贤街”牌坊就是一座幸存的街道标志性牌坊,仍然点缀街景,美化城市。在祠庙、寺观、苑囿、陵墓前立牌坊,主要是分隔前导空间,渲染庄重肃穆气氛,衬托后面的主体建筑,起标志性作用,如北京雍和宫、河北清西陵前的品字三坊等等。有些先贤祠庙如文庙、武庙前的牌坊,除标志性外,还带有纪念性。至于桥头、景区的牌坊,如北京北海桥头的“堆云”、“积翠”坊,泰山的“一天门”、“二天门”等坊,则主要是起区分空间、美化环境和引导、标志的作用了。
老北京的街道牌坊,曾遍布京城街道起点、十字道口、桥头,它常常是某街区的标志
民国初年云南昆明的“忠爱”坊,跨街而立,街景繁华热闹
昆明市中心的“忠爱”坊,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光绪十年(1884)重建,1914年又遭火灾焚毁。现在这座建筑是1999年世博会前重建的,坊下是步行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