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之道》——随笔总结,医论与医话

结尾二;随笔总结,个人粗理

1 天人相应,则阳气升浮降沉。

天之阳气,升为春,浮为夏,降为秋,沉为冬。

人气应之,春则肝木升,夏则心火浮,秋则肺金收,冬则肾水藏。

脾胃属土,土主四季,土枢四象,土应四时。 

2 人一天的阳气,早升,午浮,暮降,夜藏。昼则阳旺,夜则阴旺。

夏天,阳气升浮于外,天最热而人体内最寒。

冬天,阳气收藏于内,天最寒而人体内最暖。

无阳不暖,则成伤寒。冬寒不暖,则春木不发,木郁成陷,夏火外浮,而阳根不固,秋金主杀,生气欲败。

3 四季有风,风有生杀。春风主生,秋风主杀,生而不能,生也变杀。

风有正贼,夏时南风为正,北风为贼;冬时北风为正,南风为贼;

风应其时,是为正风,风不应时,是为贼风。

木气为风,升则为正,陷则为贼,此即木能疏土也能贼土之义。

春木当升,升若不能,正也变贼,此即对应中土,或为功首,或为罪魁之义。

太阳伤寒,营郁中风,泄其皮毛,发热汗出,此风为阳。

少阳内寒,水寒风动,阳泄汗出,汗出恶寒,此风为阴。

4 寒温应时,当寒更寒,当寒反温,皆天气之不和,故又有寒疫温疫之不同。

5 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肺肝肾心脾。六气,燥风寒热湿暑,对应四时降升沉浮;

  六气者,其火有二,君相之别,五行有相生相克,又有反侮,六气者,对应六经。

6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中风者,外寒营郁之风与内寒木陷之风。

伤寒者,伤外太阳之寒与内伤少阴之寒。

湿温者,此即湿热,因虚得湿,湿郁则温,湿郁其阳,则成湿热。

热病者,此即暑病,夏月而外感风寒也。

温病者,冬伤于寒,病发于春。此治论观《四圣悬枢》。

7 伤外之寒,用发散药发寒,

  伤内之寒,用温阳药散寒,

  凡是热的东西,都以发散之性,凡是寒的东西,都有收缩之性;热胀冷缩,是物理之性,此就是中医伤寒与温阳之理。

  太阳水寒,寒则收敛,通过肺气收敛,故经气主降;少阴水寒,化气为温,温则发散,通过肝气发散。故经气主升;太阳主皮毛,统于营卫,营温之外散,卫凉之内敛,营卫调和,是为平人。伤寒脉紧,即是寒气伤人而性收缩,即使中风发散,也先因伤寒收缩,而后内郁营热发散之脉缓。

  足少阴水寒,化手少阴君火,其气为温,温则为肾气,温则不病,病必为寒,寒性收缩,寒则木陷,不能升散,水寒则土湿,湿则脾陷,陷则不升,则不能温散。全是伤寒收缩,没有阳盛热散。

  太阳表寒,用麻黄,杏仁,发表散寒;太阳中风,桂枝,白芍,通经解肌,凉血敛营。

  表寒里实,大承气汤,半表半里,小柴胡汤。

  少阴内寒,用附子,细辛,太阴湿寒,干姜附子,厥阴脏寒,细辛,吴茱萸,三阴脏寒,温阳遂寒,内寒湿热,猪苓汤栀子柏皮汤,外寒湿热,茵陈散麻豆汤。脏腑俱寒,吴茱萸汤。

里虚太阴,四逆汤,少阴阴多,附子汤,厥阴阴极,当归四逆汤。

结尾三;论表证,虚实与寒热

1 太阳伤寒,是为表实,寒伤营血,恶寒无汗,阴寒外实也。

太阳中风,是为表虚,风泄皮毛,恶风汗出,卫阳之虚也。

2 太阳四十二,伤寒,汗出而不渴者,茯苓甘草汤,此是因湿生风,汗出恶风表虚也。

湿病九,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此是因湿生风,汗出恶风表虚也。

水气二十二,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此是因水生风,汗出恶风表虚也。

太阳四,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此是因寒生风,汗出恶风表虚也。

3 太阳三十二,太阳中风,脉反浮紧,发热恶寒,大青龙汤证,麻黄六两,此是表实。

太阳三十三,太阳伤寒,脉反浮缓,胃阳外蒸,大青龙汤证,麻黄六两,此是表实。

水气二十六,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越婢加术汤,麻黄六两,此是表实。

肺痈二,病咳逆,吐脓血,脉微而数,此为肺痈。越婢汤,麻黄六两,此是表实。

呕吐十一,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麻黄三两,此是表实。

咳嗽十,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麻黄四两,此是表实。

葛根汤,麻黄三两,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皆是表实。

4 太阳中风,发热恶寒。太阳伤寒,恶寒或已发热。外感之寒热,对比里虚之寒热。

  太阳三,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此寒在骨髓;病人身大寒,反不近衣,此寒在皮肤。

  太阳九十二,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者,桂枝加附子汤。此是内寒而表虚。

太阳九十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是内寒之表阳虚寒。

  少阴二,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是外热而内寒。

  少阴三十一,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此是亡阳之恶寒。

  厥阴三十一,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此是内寒亡阳之发热

  水气八,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见恶寒。此为水气,水旺而表寒。

寒疝一,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见恶寒。此为寒疝,寒结而表寒。

妊娠三,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恶寒,附子汤。此是内寒之盛,表见发热恶寒。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三)

    伤寒论38条辨: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周身疼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3,2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 ...

  • 十二地支是道贯易医之纲目

    命理十神与地理模式的子母关系,由时空领域概律宏观微控统治.个人命体与家族六亲关系,由个体基因阴阳基地.锁定在承上启下的层与层能量格局版块之中.人人的命与运.令人人追注,人生基因由天地人合统一的时间观念 ...

  • 《伤寒之道》总结虚证与实证——摘录《伤寒》舌苔提纲

    结尾四:论里证,论虚寒与病实 1 虚寒者,附子汤,四逆汤,真武汤之类,在加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虚则温之.寒在脏腑,温之则已. 2 病实者,水结为石,气积为瘕,血结为癥,寒结为疝, ...

  • 《伤寒之道》阴虚——血枯木燥,失藏之相火

    李可老中医 李可老中医,临床用附子最多,被称为是火神派的代表,看了以下医案,会不会又变了滋阴派.到底有没有阴虚?这个生熟地,是治肾阴虚的吗?阴虚是指哪个阴?是阴阳的阴,还是厥阴的阴,还是少阴的阴? 附 ...

  • 《伤寒之道》阳虚——少阴脏寒,亡阳之火

    以下还是李可老中医的医案.皆是脏寒,阳虚附子证.少阴亡阳之火,与昨天的失藏之相火,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脏寒亡阳之火,重用附子,而血枯木燥,失藏之相火,却重用地黄,而附子只用一枚.先抛开两者之间的辨证之关 ...

  • 《伤寒之道》摘抄——仲景语录与经方剂量

    结尾六:摘<千金要方>中,有仲景医论 1 卷一,治病略例,第三 仲景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知三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 2 卷一, ...

  • 《伤寒之道》整理十方——统治所有面瘫

      面瘫是常见病,也是每个中医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病.读完本篇文章,会让你受益非浅,一定要收藏.   面瘫医案,合集 1 一年轻女子,秋凉之时,倚息小睡,床头靠窗,遂伤风寒袭其面部,而致口眼歪斜,急来求 ...

  • 《伤寒之道》——基础入门理论

    二,五十八难:伤寒有五,其脉变象. 1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中风之脉,风泄表寒,汗出发热,其脉浮缓,外感中风,余俗称阳风(外感阳郁之正风): 阳浮而滑者,营郁之风,不能外泄表闭之寒也,寒闭 ...

  • 《伤寒之道》——脉法入门

    <伤寒之道>--脉法入门

  • 伤寒之道

    鲜为人知的:伤寒六经的气机升降! 供需相应 阅425转382019-07-04分享保存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正常和异常的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