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艾灸足三里灸感强烈、脾胃改善,你灸没感觉?​

本 期 导 读

在家艾灸做好这4件事,灸感与效果轻松翻倍

艾灸自古以来都是家庭内养生保健的好方法。

晋代医家陈延之在《小品方》里说:「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用大白话讲出来,便是:

针刺之法高大上,专业人士才能用;艾灸之法简便实用,普通人也能用。

能用不代表都能用得好。即使是最简便实用的艾条悬灸法,要想用得好,灸出家人亲友满意的效果来,至少要做好这几点。

首先,要能做到一次性放松地施灸两小时。

灸者,久也。很多时候,没有积累够灸量,艾灸的效果就出不来。

像给老年人艾灸足三里改善脾胃功能,给老公艾灸关元穴补元气,或者给孩子艾灸身柱穴帮助长高,想用艾灸来补虚补气,需要的灸量都比较多,在灸感持续稳定时,最好能够一次性灸足两小时。

施灸两小时,并不容易。我有个学生跟我说,有一回孩子外感,她咬咬牙坚持拿着艾条,给孩子灸了两个小时身柱,第二天孩子活奔乱跳,她却腰痛得走不了路。

倒不是孩子的病气有多厉害,而是她在施灸的过程中,坐姿不好,累得腰痛。

我当面帮她调整施灸的坐姿,后来她帮家人灸几次,全程松腰坐胯,施灸时间虽然超过两个小时,腰也没再痛过。

想要长时间放松地施灸,松腰坐胯是关键。

其次,找准穴位、用上艾灸手法,灸出来的灸感更明显。

足三里是补气补血的大穴,我经常推荐一些气血偏弱的中老年人,多灸灸足三里。

有一些朋友跟我说,不太明白艾灸足三里有什么妙处,灸感还不如灸肚脐好。

我看了他们灸足三里的过程,发现两个问题:第一穴位没找准,找的位置偏下,第二没有用上艾灸手法,末端穴位直接定灸,出灸感比较慢。

常见的找足三里方法,是外膝眼下四横指,这个方法在膝盖弯曲九十度时,可以找准足三里,但直腿时用这个方法找足三里,却容易找到足三里的下方。

穴位没找准,灸感就大打折扣。

灸足三里常用来回手法扫灸,灸感会很快出现。为什么用点艾灸手法,灸感就出来得快一些呢?

道理很简单,水里加糖搅拌,糖就融化得快嘛。

第三,要掌握常见病证的艾灸选穴,该帮家人灸哪里,随时心中有数。

艾灸出效果有十分功,选穴至少占六分。选出合适的施灸穴位,一般有几种方法:

a 元神指引法

经常艾灸的朋友,元神比较灵敏,自带选穴功能。帮这些人艾灸时,可以直接问他们:「你最想灸哪里?」

遵从元神指引,选出来的穴位,艾灸时灸感强烈,艾灸后效果明显,要善加利用。

b 压痛点选穴法

在后背神道穴附近,经常可以找到压痛点,很多病证都可以艾灸这些压痛点来减缓。有一些病证还可以循经找到压痛点,比如牙痛时在手三里附近找到压痛点,艾灸后牙痛得到缓解。

c 灸虚不灸实法

如果腹部瘀堵比较严重,可以艾灸对应的腰背部穴位,灸感更加明显,艾灸效果也更好。

d 气至法

无论灸哪个穴位,艾灸时灸感能够快速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艾灸的效果都比较好。像胃痛,灸至阳穴时灸感能到达胃脘部,胃痛能够较快缓解。

e 经验法

像大椎穴退热、印堂穴下气、足三里大补气血等等,前人留下很多有效的艾灸经验穴位,值得我们不断积累,并在实践之中去验证。

第四,艾灸前疏通经络易堵塞点,能让灸感更强,效果更佳。

经脉就像河流一样,出现淤堵时会影响经气或河水的循行。

艾灸前能够疏通经脉上的堵塞点,艾灸时身体吸收艾热,化为经气,经气在经脉里就容易循行畅通,更快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

所以,要想艾灸效果出得快,可以灸前疏通经脉堵塞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