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材,需要在“读”和“思”两个字上下功夫

支玉恒老师

研究教材,需要在“读”和“思”两个字上下功夫

(2021091)

研究教材,必须在“读”和“思”两个字上下功夫。“读”是基础,“思”是关键。

一、读

在昨天的分享中,介绍了研究教材过程中的“读”字。如果将其进一步概括的话,可以总结为两个重点、三个层次、四个角度。
所谓“两个重点”,一是要全方位了解把握教材,二是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重点。
所谓“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裸读”,也就是不参考任何资料阅读,包含两个角度,即从教师自己的角度阅读,从学生的角度阅读。
第二层次为“比读”,即从编者的角度来阅读,将不同版本进行比较。
第三层次为“深读”,即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阅读。
上面内容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示来说明:
“读”教材是研究教材的最基础的工作,这一环节做好了,既可以熟中生巧,做好教材整合,还可以发现亮点,找到课堂切入的突破口,因此,许多名师都非常注重这一环节。
“小语四大天王”之一的于永正老师,即便是原来教过的课文,备课的时候也要认真读上五六遍,同为“小语四大天王”的支玉恒老师也是这样,他将自己备课的第一步确定为“细读一遍,抓住根本”,足见“读教材”的重要性。

二、思

研究教材的第二个字是“思”——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在读过之后思考,让思考贯穿于备课、上课的整个过程之中。
记得多年前曾经参与过《中国教师报》关于“新教师”的讨论,关于“新教师”的作用,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一是在教材方面,要融入教材,整合教材;二是在教法方面,要激励学生,吸引学生;三是在学生方面,要解放学生,指导学生。这其实就是“思”的主要内容。
首先必须思考教材,要把自己与教材融合到一处,然后在教学设计的结构上思考如何将教材与课标、学生等融为一体,如何进行有效整合。还要在教材细节和教学细节上进行独立思考,有必要的话进行个性化解读。
我初中的化学老师就非常善于研究教材,比如一个章节相似的两个例题,他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放在前边那个放在后边。这样的思考是他业务上进步相当快,后来成为教研室化学教研员,再后来成为教研室主任。
其次要思考教法,要考虑运用哪种方法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第三是思考学生。学生和教法是密不可分的。课堂必须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所以教师必须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成就学生,应该根据现在的学生选择更适合的教法,包括学生的智力条件、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等。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好课不是上出来的,而是备出来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而“读”和“思”则是备好课的基础。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