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深处访法源

(朗读者:赵朋)

来京二十载,从未探访那里,尽管地图显示,距家只有三公里。在偌大的北京城,这是很近很近的距离。因了作者离世,遂又翻出已覆轻尘的《北京法源寺》。细细读完之时,正值“丁香初结小银钩”。

骑车穿过教子胡同,拐入法源寺前街,经过中国佛学院,这座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便出现在眼前:寺门不大,红墙古朴,石狮肃穆。法源寺的由来,书中已有详细描述: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方才完工,赐名“悯忠寺”。雍正十二年,其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 正式改名“法源寺”。

这样的“身世”,让法源寺从初建开始,就不似京城其他寺庙般热闹与繁华,而是承载着深远的悲凉和沉重。“事往前朝人自老,魂来沧海归为雄。只怜春色城南苑,寂寞余花落旧红。”如今,法源寺中仍有悯忠阁,供奉着救度众生的地藏菩萨,保存着与寺有关的唐辽金代石刻,积淀着千年的悲悯与追思。

老北京曾有“悯忠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之说。如今,这京城的四大花事,仅存法源寺的丁香了。有人说,赏花最好的去处是寺院。因为在淡泊与静谧中,寺院中的花树经过一年年慈悲之心的孕育、脱俗之情的熏染,花色总比别处浓郁而隽永。

穿过丁香掩映的院落,红墙青瓦相伴紫花白簇,庄重与轻灵共生,佛烟与花蕊同香,一院丁香雪,谁解丁香结?《北京法源寺》的故事就在这里徐徐展开,书中的重要人物也在这里陆续登场。

狂狷之个性、过人之才气、悬河之口舌、犀利之文笔,都是李敖身上公认的标签,他写的文章、写他的文章甚多,但因其对胡因梦的冷嘲热讽,一直认为作者并不厚道,不愿深读。年纪渐长,历事渐多,慢慢明白:经年的谩骂与嘲讽,终是因为放不下吧。否则纵然历经爱恨情仇,也会终归路人,各奔东西,不复牵绊。因此,当对方磨砺成一枝沉静幽香的寒梅,复叹“蓦然回首,众里不再寻她,云深不知处”,就会让人不禁喟句:何苦呢!

“《北京法源寺》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好、夷夏、中外、强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济(经世济民)等等,都在论述之列。这种强烈表达思想的小说,内容丰富自是罕见的。”这是作者自作的书评。较之自诩“中国白话文第一人”,内容丰富得罕见,还算谦虚之言。不过读罢,对此书评并不反感。

正如作者所说,《北京法源寺》不是“替杨贵妃洗澡”“替西太后洗脚”的无聊故事,而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小说。其写男人,写的是豪侠忠义、决绝悲壮的大丈夫;其写女人,唯一的女性主角西太后,正是围绕史事主题,致使国之颓败、变法失败的肇事者;其写感情,从康有为与梁启超的师生纠结,到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的惺惺相惜;从光绪与珍妃的身不由己,到复生与闰妻的书信诀别,都不止于狭隘之情、男女之情。它不像一本小说,更像一部史剧:历史之内,尽量符实,让人知其缘法因果;历史以外,也有“破格”,让人心生慷慨之义。

对法源寺的山门建筑、大雄宝殿、旧碑古迹,书中都有细致描述,仿佛作者亲临其境。但写就此书时,李敖并没有到过法源寺,而是根据史料构思而成。尽管书中人物的言谈语气,总让人感觉就像出自作者本人,但其对善与伪善、忠与愚忠、死君与死事、大义与小义、汉族与蛮夷、改良与革命等问题的深入探讨,还是启人思考、让人信服。书中有段对恭亲王的描述,让人印象深刻:“恭亲王当年雄姿英发,不是不可一世的维新分子吗?可是,当他老去,他却变成了绊脚石,当翁同龢安排皇帝召见康有为的时候,恭亲王就力持反对。”由此想到康有为,这个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后来却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尽管书中让人物对此进行了辩解:“我是保皇党,我保的皇”是中国社会的“安定力向心力”,但这种“倒行逆施”还是为人诟病,连梁启超亦“背叛”于他,“当仁不让于师”。这也再次印证:从古至今,在滚滚的历史车轮前,不进,则退。

对于戊戌变法的过程,书中简字惜墨,盖因众人皆知。而对谭嗣同慷慨赴死的描述,却不吝章节,层层铺陈。较之让人感觉有点投机和猥琐的康老师,谭嗣同的形象从初次亮相,就慷慨义气、豪迈爽直,一言一行处处透出真性情。他是官宦子弟,却走遍大江南北、塞外东西,看淡生死、毫不矫造;他本倾向革命,却因康有为而走上改良的道路,他预知改良将会失败,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以期通过变法唤起民众对改革的认知;他明明可以不死,却面对几番劝阻,向死之心从未动摇,只为唤醒世人“从今以后,想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革命”……凡此种种,勾画出一个为革命甘心赴死的大丈夫形象,让人在悲痛和感慨之余,也终明白为革命作“血荐者”的苦心。而这种“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叙述方法, 也正是《北京法源寺》的引人之处。

春日,探访一座古刹,欣赏一种花颜,追思一段历史,皆因一本书,因一群曾经大写的人。

上一篇:于絮叨处听真言

云无心,以出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