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见闻
(朗读者:自洽)
搭上大祝的顺风车,穿过拥堵而颠簸的两县交界地带,前方豁然开朗。新柏油路车辆稀疏,路边秀木婀娜,大祝说是园艺,值得一观,我瞧了瞧,目光忽然被远方的山云攫住。车窗可及的视界里,岫云飘渺,青山连绵,想象中江南的样子。
徒步至溪口,游人熙攘。见“剡溪”两字,脑海冒出李白的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心底一振。沿河而行,溪流纡缓无声,细鱼、水草、卵石,历历可见。下水的妇人仔细清洗着家什,河心处,一位塑胶草帽渔人专注勾着游鱼。越过长桥,溪水渐绿,一座座别墅依河而起,隔岸青山耸峙,绿树成荫,一只白鸟扎入水中,从激起的水花拖出一条白鱼。
远远瞧见那座凸入的小岛,草木葱郁,一座飞檐古楼矗立其间,曾是蒋氏别墅。沿街而上,至武山庙前,见民国风的婚服男女、黛裙青衫撑伞下棋的女子、慵懒的人力车夫和痞气的巡捕,是一家剧团在摆演。演员们谈笑自若,似乎忘记了身边的喧嚷。
过武岭门,上蒋氏旧居,古木繁茂,凉荫怡神,林间松鼠跳跃避远,沿途遇形似蒋公者,拄杖徘徊,可付费合影。旧居似乎是今人重建,新墙亮粉,蒋宋二人生活旧照悬挂其上,可一窥不同往日反动独裁者的样子。在家人眼中,男人终究不过是一个孩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二楼蒋氏夫妇卧室,陈列各种仿制物件。导游说着关于二人的轶事,我仔细欣赏墙上宋夫人的国画,不禁为其秀美惊叹,导游道:“原作早已搬至台北。”
拾阶而下,是蒋公子的小洋房,二层白楼,方方正正,监狱似的,蒋公为洗清其红色印记而建,政治家之谨慎,令其多读孔孟经典。有血字碑,为其生母所立。国难之时,日军轰炸溪口,其母为颓墙败栋砸死,立誓“以血洗血”。墙上悬挂其字画,凛凛有古风。
走出五岭学校,不远即是蒋氏祖宅。两层大楼,梁木雕刻富丽,内堂悬挂大绣灯。多名木,有讲究的银杏树,还有东南角的缺地之说,聊以作谈资。印象最深的是厨房和孝子梯。厨房多庖器,如连灶、八仙桌、竹罩、饭盒、油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奶奶家中见到的过去的器具。孝子梯窄仄,因是蒋母裹脚,上楼不便,遂做窄梯,供上下便宜。此外,蒋母卧床(非原物,从附近大户人家征用)也别具特色,可见过去大户人家对起卧的讲究。
最后放一张福利吧,路姐家的懒猫!
上一篇:绳
林逸之风,栖彼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