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叶恭绰先生书画文献展开幕回顾及座谈会记要

襟怀朗日月   劲节上摩天

——叶恭绰先生书画文献展开幕回顾座谈会纪要

2021年3月20号早上10时,广州东山湖公园。红棉花开了,灿若云霞;湖边杨柳依依,湖面上水波荡漾,九曲桥如一条卧波的红色巨龙,桥上游人如织,尽情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里,精诚所至主办的“叶恭绰先生书画文献展”隆重开幕了。

精诚所至门外的大幅宣传海报上,集叶恭绰先生手书的“摩天劲节”四个苍劲潇洒的大字,显得格外的醒目耀眼,亦彰显着叶恭绰先生襟怀坦荡,肝胆照人、博学儒雅的一生。
这次展出的叶恭绰书画作品及亲属作品也丰富多样,有斋额、条幅、对联、扇面、信札、诗笺、手稿、批注及常用印等。著述则有《矩园余墨》、《遐庵清秘录》、《交通救国论》、《广东文物》等多种。而书法不论大字小字,都筋骨劲健,气力充盈,功力深厚。画则山水、梅竹石皆有,使人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给,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叶恭绰《劲节图》

展览现场

叶恭绰各时期照片

毛主席致叶恭绰信札两通(照片)

家属提供的叶恭绰常用印章

叶恭绰书各家诗词(十四开之四)

叶恭绰为光绪皇帝御医屈桂庭所作篆书对联

叶恭绰《行书》

叶恭绰家族三代成员书法作品

叶恭绰所绘梅花

被琳琅满目、丰富充实的展品所吸引,有嘉宾早早地来到现场,迫不及待细细地观赏起每件藏品,并发出由衷的赞叹。并通过深读每一件展品,完全沉浸于叶恭绰先生的艺术世界之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而接下来的座谈会,由精诚所至董事总经理陈绮雯女士主持,与会的专家、学者和藏家有曹其文、叶燿才、胡建、张足春、李志东、吴裘、谭校长、马维、苏药农诸先生,他们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对叶恭绰其人、其事、其艺的见解和种种趣闻。

开幕座谈会现场

曹其文老师说:“叶恭绰这一辈子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重点有三点,第一点是叶恭绰在抗战期间办了一个著名的“广东文物展”,那时候,在此之前我们中国人收藏文物就是玩物,就是古玩,就是拿来玩的,但是没有让它统一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体现,它应该是全球、全人类的共同的财富。从这个展览以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文物收藏的走向世界之路。中华文明正是通过叶恭绰组织的这个展览,使大家认识到民族精神不灭,民族文明不灭,这个信念扎根在大家的心里面。它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对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对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是很大的推动。第二点是建国以后,他对中国的文史事业的贡献是很大的。叶恭绰虽是副馆长,但是他是执行的副馆长,很多馆务是由他来推动的,影响极大。第三点是对岭南文化推动的过程,他对岭南文化的挖掘,提高岭南文物在中国文物界的地位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并说:“叶恭绰是我们广东的文化巨人。”
曹其文老师的发言,将叶恭绰一生收藏文物的举动,提高到民族文化、民族文明和人民的爱国情怀的高度上去。这是研究叶恭绰者所未论及的方面,值得我们关切、重视。

曹其文老师与陈绮雯总经理

及后曹其文老师又对叶恭绰的书画艺术造诣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画里宋人的味道很浓,完全是追宋元的。又说他的书法博大精深,各体皆能,他的行书则别具一格,很有力度,十分的强悍。

叶恭绰所绘朱竹与行书对联

叶恭绰为刘少旅作行书

叶恭绰行书对联

曹其文老师发言结束后,陈绮雯总经理则深入而细致地论述了叶恭绰先生在旧中国交通建设方面的种种贡献以及对培养交通建设方面人才的种种举措。而对叶恭绰先生第一个提出“敦煌学”,整理《大藏经·碛砂藏》,及编著《全清词钞》等中国核心文化的贡献充满了崇仰之情,溢于言表。认为这个展览能对叶恭绰这个广东先贤的文化成就有一定程度的呈现。并叙述了征集过程的艰辛和团队的努力,展出的八十多件作品都比较精彩,都经过严格的筛选。虽条件所限,但都能对叶恭绰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并盛称“叶恭绰是一个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张大千赠叶恭绰《摹莫高窟第十六窟晚唐人画花供养菩萨像》(精印本)

而岭南美术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叶燿才先生在他发言的开头对曹老师的观点表示赞同。并对陈绮雯总经理为举办这次重要的展览而做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期待陈总能在搜集叶恭绰的作品方面再作更大的努力,并出一本编目。并说叶恭绰的书法气派很大。

叶燿才先生

而与会的资深古董玩家谭校长则更是当场承诺借出他收藏的叶恭绰的祖父叶衍兰所书的“还读书斋”篆书木额匾、叶恭绰编著的《广东文物》供精诚所至展出,并马上让人送到了现场,情景感人。

叶恭绰所编《广东文物》书影。展览门联“高楼风雨 南海衣冠”为叶公所书

《广东文物》书影

《广东文物》书影

《广东文物》书影

精诚所至的学术顾问、南越王宫博物馆的研究员、原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教授胡建老师也对精诚所至一直以来推广岭南文化的努力表示赞赏。

胡建老师

而广州画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叶恭绰研究专家张足春先生的发言,则对精诚所至充满了期待,对陈绮雯总经理多年来尽她所能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对文史研究者提供参考材料的支撑表示钦佩。首先,他认为精诚所至是一家商业气息不太浓、有明显的文化取向和能为社会的文化发展作贡献的有自己特色的拍卖行。

张足春先生(右一)

张足春先生说,他是从读研究生开始就做叶恭绰的研究。他认为叶恭绰是与我们广东的历史密切相关。也是在民国时期拥有比较深的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并认为叶恭绰在民国时期对中国文化的推力非常大,是美术组织工作、美术活动的推动方面仅次于蔡元培的第二号人物,是“民国时期的阮元”。认为自己花一辈子去研究叶恭绰这个人也是值得的。他对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一些不常见的展品(如手稿类的)很感兴趣,也拍了很多照片,以待日后慢慢消化吸收。并说得到精诚所至这样一家有文化情怀的拍卖行的资料的便利,为他研究叶恭绰省了不少气力,觉得这个展览好像是为他专门而设,因而向陈总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陈总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征集到这么丰富的叶恭绰的作品和资料的能力表示惊讶。

叶恭绰手稿

叶恭绰手稿

接着,广东著名书画家吴灏先生的长子吴裘则讲出了当年(1956年)其父亲(26岁)和马国权(著名古文字学家,当年25岁),尚未成名,其书法作品得以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并选送到日本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展出,皆得到叶恭绰先生慧眼选拔。关键是吴灏当时并不认识叶恭绰,只是将书法作品邮寄上京等其评选。从这一侧面看,叶恭绰亦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苏药农从旁补充说,在精诚所至举办的“马国权学术回顾展”中,有一份马国权早年的作业手稿,书写的字体学的就是叶恭绰典型的书体。)

吴裘先生

李志东先生则说,他是从1979年第三期的《书法》杂志上介绍叶恭绰的专版上认识叶恭绰的,当时专版上介绍叶恭绰的文章是黄苗子所写的,文章的名称是《因蜜寻花》。黄苗子在文章中指出叶恭绰的字取法多方,就像蜜蜂採百花而成蜜。这对李志东自己日后在书法学习中“不主一家”的主张,影响是极大的。又提到东莞水南村的袁崇焕的墓园,也是叶恭绰给毛主席写信建议后所建的。现在种种的发现和资料的搜集,方方面面都见证了当年叶恭绰先生对广东文化建设的付出。

李志东先生

中午大家在酒楼用餐的时候,还在热烈地讨论叶恭绰的生平,曹其文老师更是指出:“叶恭绰在政治、军事、文化、古文物,包括书画收藏、抢救古文献各方面,他都是亲力亲为。尤其是抢救古文献方面,他也是发起人,也显出了他很大的格局,功劳极大。”曹其文老师更进一步指出:“叶恭绰他是(将他的文物收藏、研究)跟我们整个民族的命运密切联系起来,而他自己本身的命运也是跟(整个民族)的命运并行的。”

陈绮雯总经理和诸多老师大合照

“草草杯盘供语笑”,座谈会与饭局闲谈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大家尽兴而归。
叶恭绰先生一生爱竹、画竹,一生所画,也以画竹为大宗。而这次展出的绘画作品中,画竹亦占去了绝大多数。而翠竹“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去尚虚心”的高尚品格,正是叶恭绰先生朴素淳雅的人品的真实写照。画竹而外,画尚有梅花及山水,山水尤少见。

叶恭绰所绘山水及梅花扇面

叶恭绰所绘扇面

展场中叶恭绰与张大千合作的三张精彩的扇面,扇面收藏保管得极好,一如新作,是叶恭绰与张大千深厚友谊的见证。叶恭绰用笔朴素沉厚,张大千则潇洒流丽,各臻其极,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叶恭绰与张大千合作扇面

邓芬在叶恭绰送给他的初印的《清代学者像传》一书上,写下了数百字的题跋,诉说了他与这本书失而复得的奇缘,感人至深。

邓芬旧藏《清代学者象传》题跋之一

邓芬旧藏《清代学者象传》题跋之二

而谭校长提供的叶衍兰篆书木额匾,也即时挂在了展厅中最显眼的位置上,这是友朋的力量的见证。

叶衍兰篆书“还读书斋”木匾

都说艺术品是最好的精神粮食,细品之下,回望叶恭绰起伏跌宕的一生,足以让人去俗亲雅、心存高远。看着展厅里专心品尝着艺术品饕餮大餐的人们,我们的这种感觉尤其强烈。而张足春先生说精诚所至是“一家有文化情怀的拍卖行”,更是让我们诚惶诚恐,令我们心中充满了文化的使命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