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散加减:干湿脚气,气逆冲心(非真菌感染引起的足癣脚气)】
干湿脚气,气逆冲心:(非真菌感染引起的足癣脚气)
鸡鸣散加减:槟榔、木瓜各15g,吴茱萸9g,陈皮12g,沉香6g,紫苏梗、独活、川牛膝、当归各18g,生甘草6g。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半斤,适温泡足。
功能:逐湿行气,舒筋活血。
主治:脚气干湿不够明显,腿胫至足肿或不肿,病势渐进,少腹时或肿胀,足胫麻木痹痛,或足胫不肿,日渐枯糙,或牵痛麻木,时或小腹气上疼痛欲呕。此为脚气冲心之兆,用此方及时治之,多可消除不适症状。用治本证多例,无论气从小腹上行、胁腹胀痛,还是足肿、胫痛,治之皆有显效。
方解:方中槟榔行气利水消肿,为治脚气要药;吴茱萸舒肝理气降逆,温中散寒;木瓜、独活、川牛膝祛湿舒筋活络;陈皮、沉香、紫苏梗和中理气;当归活血;甘草解毒和药。
按语:“此症始于受湿,以及酒色劳伤,外感风寒暑热,忽然手足发冷发热,其气从脚下而起,上冲心腹作痛,或头疼身痛,或胀闷,或呕吐,或昏迷,或大便闭塞,或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或一月一发,半月数月一发,渐渐四肢挛缩转筋,脚膝肿大。此为脚气,非中风寒也。倘不知而误以伤寒中风治之,则为害不浅矣。”
《验方新编》张璐曰:“脉浮弦起于风,濡弱起于湿,洪数起于热,迟涩起于寒。沉而伏,毒在筋骨也。指下涩涩不调,毒在血分也。夏暑肢膝冷痛,其脉阳濡阴弱,湿温也。脚气多从暑湿得之。”
脚气冲心是脚气病的危重症候,如出现呼吸迫促、呕吐不食、心烦口渴、胸脘胀痛等症,即是脚气冲心征兆。如胸腹宽舒,尚无大碍,反之,应引起注意。所以前人有“不问脚,须问腹如何”的说法。
近期治疗一例七旬老者,患右脚肿痛多年,每次复发时先从脚痛,继而上窜至小腹、右侧脘胁,甚至胸咽憋胀欲吐,饮食难进,虽反复住院,但诊治无果,症状未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我用鸡鸣散加减方3剂,随即不适症状消除,老者言道:“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脚气冲心’这一病名。”
老中医临床50余年效验方总结
常用成方
◆鸡鸣散原方《朱氏集验方》
槟榔18g,陈皮12g,木瓜15g,吴茱萸9g,桔梗12g,生姜15g。
治湿脚气足胫肿胀重着,行走不便等症。
◆四物汤加味方(经验方)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牛膝、木瓜、黄柏、知母各15g,生薏苡仁60g,甘草6g。
治干脚气热重血燥,足胫不肿,日渐枯燥,或挛痛麻木等症。
◆吴茱萸汤《金匮翼》
吴茱萸、木瓜各15g,槟榔24g。
治脚气冲心,呼吸迫促,呕吐不食,寒湿偏重,宜此方下气泄毒。
◆犀角地黄汤《太平圣惠方》
犀角(可用水牛角片代,但用量宜大)15~30g,枳壳、防风各15g,沉香6g,紫苏梗、槟榔各15g,麦冬18g,木香9g,赤茯苓15g,水煎服。主治与上方同。
◆脚气主方《简明医彀》
苍术、羌活、当归、防风、防己、泽泻、酒芩各15g,薏苡仁30g,牛膝15g,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筋挛加木瓜、威灵仙各15g;
大便秘加枳实、大黄各9g;
小便涩加猪苓15g,茵陈24g,或大腹皮、槟榔、荆芥、乌药、陈皮、紫苏、枳壳、桑白皮、木瓜各15g,加生姜3片,水煎服。主治干湿脚气。
鸡鸣散:脚气、功能性水肿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槟榔七枚,陈皮,木瓜各一两,吴茱萸二钱,桔梗半两,生姜(和皮)半两,紫苏茎叶三钱。
治脚气第一支药,不问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用索悬吊,叫声不绝,筋脉肿大。
脚气作为常见病名,在古代和现代文献上都可经常见到。
但古代之脚气和现代之脚气含义不同。
1、古代之脚气是以两脚软弱无力,脚胫肿满强直,或虽不肿满而缓弱麻木,甚至心胸筑筑悸动,进而危及生命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古代文献中有相当篇幅论述脚气,在大量的脚气描述中,有很多是痹病(风湿病)的表现,在风湿病(痹病)诊治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2、现代之脚气有两种:
一是指维生素B1 缺乏症,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脚、膝,甚则全身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二是指传染性皮肤病,是由真菌感染所致,又名足癣、香港脚。
鸡鸣散与功能性水肿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鸡鸣散治疗功能性水肿6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62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5;年龄在24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病程10-20天。所有患者均作心、肝、肾功能测定与实验室生化检查、脏器超声检查而未见异常。
治疗方法:予以鸡鸣散治疗。
药物组成:紫苏叶10g,吴茱萸3g,槟榔10g,桔梗10g,木瓜10g,生姜3g,橘皮6g。
加味:
若出现自汗、恶风、脉浮缓者,加桂枝6g、防风10g;
有热象者,加黄芩10g、黄连3g、茯苓20g;
畏塞肢冷、脉沉迟者,加炮附子6g、肉桂3g、茯苓20g
腰痛、尺脉沉细者,加桑寄生20g、茯苓20g。
用法:每日1剂,临睡前开水冲药,搅匀,静置放凉,于第2日晨起5时左右,凉药顿服。并嘱治疗期间停用任何有利尿作用的西药。
治疗结果:本组62例中,治愈(水肿全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60例,无效(服药6剂后,水肿及其他症状未见减轻)2例,治愈率96.8%
病案举例:路某,男,63岁。2004年6月15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酒,每日饮白酒1斤,2个月前出现双足踝水肿,渐及膝下,双下肢行走无力。曾到省、市级医院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功能性水肿。给予利尿剂与维生素类药物口服,服药期间水肿消退,停药2天即复肿如初;亦曾服中药数十剂而不见良效故慕名来我院就诊,查见患者双下肢膝以下呈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诊断:脚气病。治宜宣壅逐湿、兼以清热。予以鸡鸣散加减治疗。处方紫苏叶10g,吴茱萸3g,槟榔10g,桔梗10g,木瓜10g,生姜3g,橘皮6g,茯苓20g,黄芩10g。5剂,用法:每日1剂,开水冲泡(颗粒剂),于鸡鸣时分凉药顿服。服药1剂,水肿减轻,服2剂水肿完全消失。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减少饮酒至戒酒。后随访1年余,未见患者水肿复发
体会:无营养性与器质性病变的水肿,医学上叫功能性水肿,也称良性水肿,是临床的常见病。水肿与高温、肥胖、体位、月经、年老或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而本病的发生与植物神经功能素乱有关。此类水肿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为多,水肿往往局限在双下肢,亦有扩展至全身者,呈轻度或中度。本病可呈间敬性或持续数年,常伴头晕、乏力、纳差、失眠等症应用西药利尿剂水肿可减轻或消失,但停药后常易反复,缺乏根治疗法,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脚气病”范時,又名“缓风”、“脚弱”,乃因外感时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或寒湿郁结,流注于脚所成。患者多以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或麻木冷痛为主要症状。治疗之法,当逐湿祛邪,舒筋活络,宣通气机,正如《证治准绳》所言,脚气是为壅疾,治以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壅也。选用的鸡鸣散方中,以槟榔为主药,行气逐湿,质重达下;辅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陈皮健脾燥湿,且能行气,气化则湿亦化;又佐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吴茱萸、生姜温散寒邪。诸药相合,祛湿化浊,通络除滞,行气解郁,则湿脚气自愈矣。
题外话,有老师运用此方效果良好,切莫忽视
参考文献:胡冬梅.鸡鸣散治疗功能性水肿62例[J].江苏中医药,2006(09):41.
赵某,男,66岁。2015年5月11日初诊。
患者主诉右足背突发肿痛半月。刻诊:无明显诱因突发右足背肿痛,色微红,按之痛甚,伴见右下肢行走不便,否认外伤扭伤史,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弦滑。
辨证:属湿邪下注之脚气。治宜宣通化浊,消肿止痛。
方药:鸡鸣散。
药物组成:槟榔10克,陈皮6克,木瓜30克,吴茱萸3克,桔梗6克,紫苏梗10克,生姜3克。6剂,免煎剂。温开水空腹冲服,早晚各一剂。嘱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二诊(2015年5月14日):服药6剂,右足肿痛明显减轻,右下肢活动较前轻便,仅觉口干咽燥、小便少。
方用鸡鸣散合猪苓汤加味治疗,方药:槟榔10克,陈皮30克,木瓜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2克,紫苏梗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滑石30克,生姜15克,阿胶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麦冬10克,甘草6克,炒杜仲10克,川牛膝10克,薏苡仁20克,竹茹6克。6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5月20日):患者右足肿消,右下肢活动自如,诸症悉平,继用前方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外台秘要》云:“脚气者,壅疾也,惟宣通可以去壅滞。”
鸡鸣散合猪苓汤有效地起到了宣通的作用。
方中槟榔性重,坠下达,以降气除逆,泄泻壅滞;木瓜温通,去湿舒筋;两药合用,对于湿性脚气而肿胀疼痛者有特效。吴茱萸散寒降浊,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开郁化滞,则中焦暖,气自下。紫苏梗辛温疏散风寒;桔梗开宣上焦肺气;陈皮行气燥湿醒脾;三药合用共奏开肺利气、醒脾化湿之功,达到“气行则湿行”的功效。生姜温散寒气。
鸡鸣散全方配伍起到了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宣化寒湿之功而解除脚气。
配伍猪苓汤以增强利水渗湿之功,使水湿从小便走。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均有利水渗湿的功效,阿胶滋阴润燥,既益已伤之阴,又防诸药渗利重伤阴血。五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
两方合用总奏宣通之功而治愈脚气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