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注释
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
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 新春:即早春。
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
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译文
为诗人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柳枝头刚刚露出几颗嫩黄的柳眼。
若是等到长安城中花开似锦之际,满城都是赏花郊游之人。
赏析
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阅读理解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2)这是一首蕴涵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
①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
②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许多有价值的高雅的事情,要趁早做,如读书、立志、奋斗、奉献、成才、孝敬
④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2)这首诗中“城东”中的“城”是指当时的京城长安,这可由第三句中“上林”一词推断出来。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从诗家来看,这首诗含有文学创作的理论,诗人必须努力发现新的东西)
A.首句是诗人对在城东游赏时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新春”即是早春。一个“清”字不仅指景色清新,而且指环境清幽,它最能激发诗人诗情。
B.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C.第三、四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香秾丽的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花似锦”是写繁花似锦,“俱是看花人”是写游人如云。
D.从诗家来看,这首诗纯是一首写景诗,抒发诗人对早春“清景”的喜爱,而并无任何哲理性。
城东早春 雨 晴
杨巨源 王驾
诗家清景在新春, 雨前初见花间蕊,
绿柳才黄半未匀。 雨后全无叶底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 蜂蝶纷纷过墙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 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请在空格中写出答案
杨诗 对象:早春 心情:抒发了欣喜之情
王诗 对象:残春 心情:抒发了惆怅惋惜之情
(2)这两首诗的尾句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意?
所写都非眼前实景,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杨诗用想象中的盛春时的喧闹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
王诗想象春色在邻家,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天留住的惜春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