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展览】四川美术学院2021届雕塑本科:张瀚月
1998年 出生于重庆
2016年 进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2018-2021年 就读于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跨媒介工作室
2021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
2021年 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
主要参展经历:
2021年 “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2021毕业生作品展(重庆)
2020年 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灯光秀(重庆)
2019年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2019雕塑系学生年展青云艺术奖(重庆)
2019年 青岛市雕塑馆年度大展-“青蓝之梦·四川美术学院师生雕塑/油画邀请展”(青岛)
2019年 中国·潍坊和·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潍坊)
2019年 重庆当代青年雕塑展——转角的风景原美术馆(重庆)
2018年 四川美术学院年展虎溪公社(重庆)
2018年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展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重庆)
获奖经历:
2019年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2019雕塑系学生年展青云艺术奖 优秀奖
2018年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展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优秀奖
导师寄语
《叠·家》是一件既像日记般的个人记录,又有共鸣一样群体响应的作品。个体经验的强化和异变形成类似化学反应一样的效应,生产了特殊的温度。作者张瀚月试图以一种极其日常的生活形式软化个人生活本身的思想困境。困境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年代,二是情感。在特定的语境中,作者从无力与无奈到接受与妥协都透着某种不甘与憧憬。时间的线性特征阻碍了个体意想中故事的发展逻辑,于是她巧妙地用“叠”衣的雕塑方式影射出潜意识深处不可复制的重启、回归的意象。透过知觉经验,3000千多件旧衣物幻化成最具家庭符号象征的客厅,细节丰富,色彩缤纷,共同述说着记忆中的实体与幻象,衣物(客厅)如同幽灵般在场,暗示出肉身的离场及精神的剥离。“叠”的过程瞬间变成诗意的浪漫,“叠”的物品刹那变成温暖的纪念。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 张翔
毕业作品
二手衣物-尺寸可变-2021年
指导老师:张翔、陆云霞、张增增、张超
▼
这是一个关于作者与家庭之间微妙关系的作品
家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作者也是在通过叠加衣物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情感
▼
客厅似乎是每一个家必不可缺的部分
两张沙发、一张茶几、一些盆栽
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客厅
客厅具有着家庭符号化的象征
▼
通过征集3000余件
来自不同家庭的二手衣物作为创作材料
采用日常叠衣服的方式重构了一个客厅的形象
▼
“叠·家”言下之意是在叠加着一件又一件的衣物
也可以理解为叠加着一份一份的情感
众多有着社会身份的衣物
通过“叠”这个动作
融入到“家庭”这个的语境下
▼
在这种“破碎”与“重构”之间
重新梳理了内心情感化的表达
着力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感
在创作过程中
不停的探索软材料的可能性
利用“叠”这个简单而又淳朴的方式来表达作品的核心
▼
一开始是因为父母离婚
从小生活的房子正面临拆迁
于是围绕着原生家庭展开了这个创作
▼
《叠·家》
线上线下征集的二手衣物
▼
每天通过“叠”
整理出一个有模有样的家
▼
综合材料-400×200cm-2019年
▼
作品说明:这是一件关于儿时对家的回忆的作品,非正常比例的铁门随着时间来回的“开”“关”与闪烁在白墙上的对话就像一幅幅场景在缓缓的切换,用微景观和投影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感,这些看似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闲言碎语却又好像在讲述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一个小孩对于家的认知。作品中的小家也映射了大家,这也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现状,关于父母之间的争吵、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陪伴等等话题。
张瀚月-《卢师傅的自塑像》
大理石-40×40×60cm-2019年
▼
作品说明:这是一次展示艺术产生过程的尝试,所有的过程都是作品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这次与一位普通的石雕放大师傅一同创作石雕作品,探究了艺术家与手艺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一次一次交流中,包括卢师傅对于创作事件的态度转变和他对于艺术的认知都在短片中体现了出来,这件石雕作品不仅仅是卢师傅一件简简单单的“工作”,而是一座跨越艺术界线的桥梁。
卢师傅的创作日志
▼
张瀚月-《蒲公英》
木枝-100×100×100cm-2018年
▼
作品说明:作者发现生长了好几年的大树随着时间的迁移,跟着生长的节奏退下了老去的树枝,于是用这些老去退下的树枝创作一个作品在还回到大自然中去,让这些老去的树枝再“活”一次。
张瀚月-《记忆》(合作)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0
▼
作品说明:作品说明:旧与新的碰撞和重合,在80周年校庆,为将四川美术学院两个校区同时呈现,把黄桷坪和大学城两个小区的多年老店同时挂在川美校区内的老式建筑中,这种五彩斑斓的色彩与沉着稳重的砖墙形成奇妙的风景,也勾起了许多校友们的记忆……
推介毕业生
(按发布先后排序 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