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no.53--宜昌

宜昌

湖北省地级市

宜昌市,是湖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之一。截至2020年,全市共辖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2个自治县,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3.79万人,户籍人口390.94万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4261.42亿元。

宜昌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取“宜于昌盛”之意改称“宜昌”。宜昌是长江三峡起始地,三峡大坝、葛洲坝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华民族之母嫘祖、绝代佳人王昭君和近代名人杨守敬的故里。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21年3月,宜昌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5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22处,5A级旅游景区3处。

宜昌是湖北省重要的综合型交通枢纽,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318国道等交通动脉。宜昌BRT于2015年7月开通运营,是全国单条线路最长、车站最多、技术最先进的快速公交系统。2017年4月2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正式揭牌。

2020年,宜昌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1位,下辖的宜都、枝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和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7月20日,宜昌市决定实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

中文名:宜昌

外文名:Yichang

别名:夷陵

行政区划代码:4205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分界处

面积:21227 km2

下辖地区: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2个自治县

政府驻地:西陵区

电话区号:0717

邮政区码:443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413.79 万

著名景点: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人家、清江画廊、长江三峡、九畹溪漂流等

机场:宜昌三峡机场

火车站:宜昌东站、宜昌站、宜昌北站

车牌代码:鄂E

地区生产总值:4261.42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

宜昌历史悠久,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县,改夷陵置巫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

三国时,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

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北周改为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硖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硖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硖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

五代时,硖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硖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硖”为“峡”。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民国元年(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八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月11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中共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八个行政区。其中有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区和宜昌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区划详情

宜昌市辖1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2个自治县,分别是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人民政府驻西陵区沿江大道102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