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五坛,除了天坛和地坛,还有哪些坛?

在过去,老北京人曾经流传着一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这几个地方,都是京城非常著名的闹市区、坛庙、风景名胜的代表,有着很高的声誉。今天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北京五坛指的是什么。

北京五坛是指对称分布在紫禁城(皇宫)周边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

天坛是北京五坛中名声最响、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它位于今天故宫博物院的东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和天桥南大街的东侧,始建于1420年,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占地面积达273万平方米,是故宫博物院的近4倍。

我们知道,皇帝自称为“天子”,意思是天的儿子,奉上天的命令来管理黎民百姓。所以,每个朝代都有祭祀上天的活动。明朝建立后,在南京修建了天坛。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北京仿照南京天坛的形状,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天坛。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皇帝每年冬至这天,都会亲自来到天坛,祭祀上天,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天坛分为两部分,即圜丘坛和祈谷坛。圜丘坛位于南部,内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等建筑;祈谷坛位于北部,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等建筑。

1988年,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坛是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坛,位于今天故宫博物院的东北方、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占地面积约37.4万平方米,比天坛小了很多。地坛与天坛隔着故宫博物院,遥相对应。

如果说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场所,那么地坛就是皇帝祭地的场所。不过,地坛始建的历史晚于天坛,为1530年,那时候已经是明朝中晚期了。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皇帝每年在夏至这天,都会来到地坛,祭祀“皇地祇神”。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曾经路过地坛,在这里驻扎过一段时间,还将地坛的砖石拆出来,修筑炮台。

上世纪80年代末,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创作了长篇散文《我与地坛》,发表后轰动一时,后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史铁生的作品《我和地坛》让地坛公园焕发了新的生命,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日坛位于今天故宫博物院的正东方、日坛东路西侧,占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日坛始建于1530年,是皇帝祭祀大明之神(即太阳)的场所。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皇帝每年在春分这天,都会来到日坛,祭祀大明之神。

1949年以后,日坛像天坛、地坛一样,改成了公园,面向游客开放。

月坛位于今天故宫博物院的正西方、月坛西街东侧,占地面积只有几千平方米,是北京五坛中规模最小的。月坛与日坛隔着故宫博物院,遥相对应。

月坛始建于1530年,是皇帝祭祀月亮和星宿神祇的场所。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皇帝每年在秋分这天,都会来到日坛,祭祀夜明之神,配祀木火土金水五星、二十八宿并周天星辰。

1955年,月坛被辟为公园,对公众开放。

先农坛位于今天故宫博物院的西南方、永定门内大街西侧,占地面积约133万平方米,有庆成宫、神厨、神仓、俱服殿、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祇坛等建筑。先农坛其东面的天坛遥相对应。

先农坛始建于1406年,于1420年完工。每年春分,皇帝就会率领文武官员来到先农坛,祭祀先农诸神。当皇帝宰杀牲畜,祭祀先农神后,就要到俱服殿换上亲耕服,随后在观耕台前的一小块田地上耕田。这块田地不多不少刚好一亩三分耕地,属于皇帝的自留地。当然,皇帝耕田,也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表演。皇帝只需要一手扶犁,一手举鞭外,其余动作就会由身边的几十名大臣和老年农夫一起完成。皇帝以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希望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皇帝耕完田后,会换上衣服,来到观耕台上,观看王公大臣耕作。王公大臣年岁较大,走路都晃晃悠悠,来到田里也是“点到为止”,不会真的耕田。

北京五坛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面积最大的天坛公园还是全国5A级旅游景区,地坛公园则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