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死说几句,这个现实让人沮丧

最近堂主几篇扎心提神的文章,有朋友说看的痛并快乐着,希望自己能清醒的活着。

不是我的内容扎心,是真实本身扎心,我只是把现实摆在你眼前,每个人都爱看符合自己观念的内容,慢慢的认知就会变得越来越封闭。

只接收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忽略掉那些不符合自己观念的证据。

慢慢就发展出来一个让人更沮丧的现实。

以前看到一个新闻事件,总觉得里面有阴谋,电视网络的内容就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蠢。

就像打开手机推送各种标题信息,搞笑,低俗的内容,一边看一边骂。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算法是根据你的喜好推荐的内容,你想要什么它才从推荐什么给你。

也就是说人开始喜欢上那些自己讨厌的东西。

以前还可以安慰自己,说网络让自己变得肤浅化,都是网络公司搞的阴谋,我们还可以把责任推到信息软件上,现在看来他们只不过给我们想要的东西。

如果推送的都是不喜欢看的内容,那些新闻资讯平台早就倒闭了。

01

为什么有些大号发的内容很傻?

他不知道自己的内容有问题吗?

不会的,真相可能是他知道,但更知道用户会喜欢。

这些就是咪蒙的文章常用的标题,此类的文章就是用鲜明的观点来吸引读者,要么骂的犀利,要么显得有道理。读者看的畅快淋漓,十分过瘾。

但是文章并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无法给出修正现有思想的新信息,他们只是在迎合和肯定人们已有的观念。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取悦所有人,只要让自己已有的“粉丝群体”感觉爽,感觉高兴,就已经足够获利。

所谓的观点,其实是一种娱乐。

02

定位就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

很多理论出发点并不高端,只是在后期的流传中变得精致化了。

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是福克斯,他们的定位就是美国的保守派。

你看看他们支持的案例,你就知道他是个什么货色了。

整天跪舔共和党政府,支持个人持枪,支持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就算是同样一个新闻,他们以后改成读者能接受的标题在发布。

他们并不是为了宣传某种意识形态,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

福克斯的2个新闻理念,就是对定位的最好诠释。

第一,电视台那么多,不可能也没必要取悦所有人,你只要迎合一个特定观众群就可以了。

第二,想吸引人,就要提供强烈主观观点的内容。

就这两条理念,让福克斯的收视率比CNN和NBC加起来都高,其中NBC是自由派,CNN是中间派。

在对比现在的公众号你会发现用的方法一模一样,公众号那么多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那么就尽可能的把话说的极端,决绝一点。让支持的人看的过瘾,让反对的人骂的爽。

他们从来不追求什么“客观中立”,因为没有人爱看客观中立的东西。

事实也证明,读者会对更刺激情绪的标题更有兴趣。

03

读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娱乐和确认。

人们总是会对符合自己观念的东西更加宽容,甚至会刻意忽略证据。

如果有人说一个小鲜肉唱歌不好,马上就有粉丝说:“你根本不懂,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不仅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掉。

读者观众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你能改变他,他们才不喜欢被改变观念,他们只喜欢用你的内容确认他们已有的观念。

同样的内容,认可的人会主动观众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而不认可的人,会刻意挑选文章错漏的部分。

就好像王小波写的《花刺子模信使问题》,里面的皇帝只喜欢好消息,对送坏消息的人都杀掉。我们都觉得这个皇帝是傻瓜,让人更沮丧的是所有人都有花刺子模君王的毛病,我们虽然解决不了传递消息的人,但是我们会只选择听能印证我们观念的消息。

以前经常跟人讨论,肤浅的才能被传播,在信息刷新的世界,深刻的东西终将逝去。

聊起来还觉得伤感,现在看大家都是为了娱乐自然不喜欢深刻,既然不喜欢用脑,当然是看自己熟悉的东西比较好接受。

于是更喜欢接受那些,用娱乐的方式获得东西,比如,快乐学习,看小说学知识,简单易学,一听就会的内容。

喜欢听道理,但是不喜欢跟着道理行动。

04

只相信愿意相信的毛病,是因为“确认偏误”

如果你已经相信一个东西,会主动寻找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甚至不顾事实。

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某种观念,比如成功捷径是可能的。然后在给他说不可能,或者必须经历许多积累才有机会。

对方的会马上启动防御机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受的了威胁。然后从讨论捷径和积累,马上转变为观念立场的对抗。

他会说,要想成功就要找对方法,有了方法做事可以事半功倍,你凭什么说我们是错的, 人家谁谁谁不是2年就成功了吗?

从事件讨论,变成立场观点对错的竞争,这个收到威胁的感情会更加强化自己错误的信念。

所以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展示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认可的人自己就围过来了。

在确认偏误的作用下,任何新证据都有可能被忽略,甚至被对立的双方都用来加强自己的观念。

这个就是为什么,在外人看很明确的事,但是双方却更加坚持自己观点。观念的两极分化在很多问题都适用,人会因为自己的选择,从而去支持自己所在的阵营,就好像米粉和米黑,因为已经买手机了,为此付出了沉没成本,都选择了就不得不拥护自己的选择。

而且确认偏误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会别自己的确认偏误影响。

05

怎么克服确认偏误?

我们因为不喜欢一个人的观点,从此可能会粉转黑,起码可以做到取消关注,以后再也不看他的内容了。

这样发展下去,就又变成了开篇讲的问题,我们只会接收哪些自己认可的东西,然后人的观念机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化。

你看,按这样发展下来就是一个悖论,我们会因为观点立场捍卫自己,同样也在排斥其他观点,最终把自己变成一个孤岛。

怎么办?

如果建议你保持开放心态,这个是屁话,跟没说一样。

这里给出3个实在的建议:

第一,刻意尝试接触新观念

天天吃同样的饭菜也烦,找机会刻意接触一点新观念。

不用太为难,只是接触一下,不是马上接受。

在保持自己90%基本盘的安全范围之外,留10%的空间给尝新做准备。

所谓现在接受的观念,就是自己从中获益过,新知识没有使用过。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处,所以要保持一点新知创新。

第二,给新观念一个机会

有些观念你只是不了解,从本能上排斥,如果给他一个机会,行就继续不行就拉倒。

就像我以前不喜欢宣传自己,也不张扬,觉得只要我的内容好,一定有人知道。

其实跟我想的不一样,做了那么久粉丝对我了解的并不多,有些事你不说别人就是不知道你多厉害。观察很多爆红的人,都是不只是长期积累,而是因为某个契机,得奖,或者名人的关注才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展示自己,才有机会被关注到,况且我们说的都是做到的事,比外面有1分吹10分靠谱多了。

他们都敢宣传,为什么我们还有畏畏缩缩?

第三,避免预设立场

这个先入为主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你看一个人像贼,就会越看越像。

如果开车出门,在路上有人超车,自己的车子被刮伤了,如果先假定他就是想插你车,那下车肯定不会有好话,甚至会怒气冲冲的上去。

而实际情况,可能是对方有急事,无论哪个情况都应该避免预设立场。

确认偏误是个普遍存在的人类特性,而且有人在利用你这个特性赚钱。

错误的观点一旦占了大多数,正确的做法就可能不会被执行。

所以我们先做到自己不深陷“确认偏误”,然后不主动改变对方观点,只吸引中间派就行了。

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是对的,就像我一直的理念。

坚持行动+时间积累+认真思考。

如果你是对的,就不怕经历时间的考验。

最终,有价值者胜。

··················END··················

看完记得点个关注、点赞@鱼堂主

及时收看更多思考成长干货。

(0)

相关推荐

  • 袁毅明:我是如何写作的?

    一. 前两天,有个读者留言,很多人都说现在做互联网需要写作,那如何写作呢? 这几年,互联网创业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认识到写作对打造个人品牌和流量池的重要性. 所以,很多以前很少写作的人也开始重新写作. ...

  •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的读后感(上)

    作者写<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一书的目的是教会大家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想法,并以此调动自己或周围人,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购物网站.微博还是论坛.甚至社交网站,很多人都 ...

  • 信息0茧房:足以扭曲现实、改变感受的观念偏见

    信息茧房:足以扭曲现实.改变感受的观念偏见. 生活是习惯的积累.我们所认识的往往是被自己感觉加工过的观念. 人们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每个人受诸如情绪.兴趣.态度,知识经验.认知模式.观察能力以及分 ...

  • 阅读的两幅面孔——我们真的像自己想的那样会阅读么?

    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平时自认为还不错的理解力,在一张某个商品的说明书面前或者在某种公文介绍中就完全失效,明明都是认识的中国字,为什么放在一起就完全无法理解? 当然,文字有其本身的弱点,比如对空 ...

  • 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人间清醒”?

    ▲"柠檬心理&腾讯音乐"联合制作播出▲ "人间清醒"是这两年刚流行起来的词,它指的是: 面对纷繁华丽的世界和信息量爆炸的生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和正确的 ...

  • 关于批判性阅读

    "我们读书必须走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如果只因某书非常著名,不认识它是一种羞耻,而勉强自己去读,实在是大错特错.所有的人都应该从适合自己的地方开始阅读.认知,并且愉悦自己."--赫 ...

  • 毛小白:家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地方!

    天气忽冷忽热,孩子病了   前天晚上叫肚子疼,一直哭闹不肯睡,大半夜急忙忙换了衣服,开车去医院挂急诊.   去的路上,老婆嘱咐我不要着急开慢些,看着前方的路我总感觉哪里不对,才发现自己急得忘记开前车灯 ...

  • Persuasive Essay怎么写?

    说服性论文,英文称为persuasive essay,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论文格式,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个性化,想要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说服性论文并不是易事.最近一段时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都在询问pe ...

  • 学会做减法,提高文章的信息密度

    写文章是一个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 一.信息密度 信息密度,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获得信息的数量.一篇文章信息密度越高,读者所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文章就越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

  • 多病的女人长寿,没病男人的早死?10句宽心谣让人瞬间醒悟!透彻

    全球各地的百岁老人中 95%以上是女性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长寿? 根本的原因就是 女性比男性更关爱自己 更懂养生保健 内科医生发现 就诊病人中大约70%是女病人 男性去看医生的频率 比女性低28% 我 ...

  • 20句反心灵鸡汤段子,每一句都现实的要死!

    2020-10-14 07:05 1. 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根本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2. 所谓的女汉子,只不过是因为长得丑而已,但凡有些爷们气质的漂亮姑娘,都被称为女王大人. 3. 哪有什么选择恐 ...

  • “姑死了,舅埋了,表兄表弟不来了”,后面一句更现实

    俗语的本意就是在告诫后人做人的原则,有的俗语可能会变得更好,而有的俗语可能会随着人们的喜好就被淘汰了.能够留下来的想必也是精华之中的精华了,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为戒和学习的. 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俗 ...

  • 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10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

    女性比男性长寿 据报道,在全球各地的百岁老人中,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95%以上都是女性.为什么女性长寿?如果说具体的原因,可以找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就是:女性比男性更关爱自己. 女性有了不适就嚷嚷,就会 ...

  • “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下半句更现实,但却少有人知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史记·滑稽列传>" 中国文化传承几千年,不仅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的古籍和诗歌供我们去阅读赏析,在 ...

  • 24句社会现实语录,精辟到噎死人,句句道尽人性。

    24句社会现实语录,精辟到噎死人,句句道尽人性。

  • 人民日报: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10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

    <环球文摘经典>环球文摘,每日经典!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养生,就是保健,就是让我们每天的生活上档次,有质量! 这方面,中国传统的养生经验十分丰富,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医学著 ...

  • 卡夫卡经典语录100句,现实走心,智慧有哲理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 ...

  • 一句非常现实的话

    保持微笑,停止抱怨那些改变不了的事,无论你开心与否,时间总是不等人的.生活本来平淡如水,加了盐就是咸的,放了糖就是甜的,想调成什么味道,全看自己!早安,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