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成熟的表现,不必证明你的选择,只需坚持选择
鱼堂主读书会5期开始招募,详情《认识世界的本质--强力研读5期“经济学”主题招募》
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日更,当时评论的人都已经不见了,当然不是在调侃,纯粹有感而发。
干什么都需要坚持,哪怕是评价人。
过去还会因为别人的话影响心态,现在已经完全不会受影响,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今年让我收获最大的一句话,也是因为我总结出这句话,让我感受到自己又成熟了一点。
你不必证明你的选择是对的,你只需要坚持你的选择。
人在成长阶段会有想证明自己的时刻,凡事都想争一个对错,慢慢明白了对错不重要,你为选择承担后果就足够了。
证明自己对了又如何,如果你真的想象自己的选择,只要去坚持做出成绩让自己受益就足够了。
现在谁来咨询,依然还是很真诚的给出建议。如果他说,我听说别人不是这样的,你这样不一定对,然后给出一堆证据。这个时候我没有争论的冲动,我只会默默的把信息关掉,好好做自己的事。
每个人都是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这个就足够了,不需要别人认可或者反对。
如果你选择对了成果也是自己收获,如果你选择错了失败也是自己扛,从那个角度看别人怎么想一点都不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我为什么要日更?
第一,保持笔感,持续思考。
我之所以要日更,主要原因是因为坚持写比间隔写更容易坚持。
简单说每天写其实很轻松,隔几天写一篇反而很困难,我之前尝试过,每天写虽然也很辛苦,但是每天的笔感都在。只要做下来很容易就想到思路写出一篇文章。
反而过几天再动笔写,这样写作的感觉就要花时间去找,到真正找到思路花费的时间更久。现在我每天写一篇从构思,到写成文不到1小时就完成。
每天写是有各自问题,内容不够深度,文章有点灌水,这个东西有得就有失,我感觉获得的比失去的多,所以我依然选择日更。
每天写就是为了持续思考,把思路和文字保持统一。
每天写一篇保持这样高频的输出,远比低频大量效果要好。每天写等于每天都把自己大脑掏空,为了提高写作效率,倒逼我每天思考更多,提高对身边发生的事的敏感度,不在对什么事都无感,而是习惯的思考一下背后可能的因素。
这些都是每天写才能收获到的东西,有时候我都不知道今天要写什么,写的时候一个主题,写着写着脑海又出现另一个主题。
好几次都是写到一半,文章不受我控制的向一个主题前进,你看我写到这里其实已经不是我在控制了,而是文章自己有它的逻辑方向,我只是顺着逻辑继续完成。
这个我觉得可能就是大家说的笔感,只要开始写我就可以变得很平静,一旦写作成为习惯,成为你想做的事,别人觉得很枯燥的行为从此跟坚持没有关系。
第二,手握门票,等待机会
今天是7月28日,下半年马上又过去一个月,我不想传递焦虑,而是想说年初那些说自己要努力写作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坚持下来。
因为没有坚持下来,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机会,都没能抓住。
每天写就是保留这个权利,我在社群培训的时候就说,每天读书这个行为,其实是为你保留一张门票,只要你每天看,总有机会走进去了解一下。
每天把书打开看几页,这个也是保留门票,每天打开看几页,总有机会引起你的兴趣,终于有一天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如果你没有打开这个动作,就失去了继续看下去的机会,你都没有走到门口,怎么有机会继续深入了解。
每天坚持去做一件事,给自己每天走到门口看一眼的机会,总有一天想深入了解学习
持续写作会经历三个阶段:
1,为了日更而写,甚至就是为了完成打卡而写。你能坚持下去,也会因为你的坚持而获得支持。
2,通过写作让自己保持持续思考,越写思路越通顺,因为你每天都做事,还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
3,每天写可以变成一种寄托,虽然每天都很忙,别人觉得日更是辛苦,只有你觉得是享受。
第三,持续学习,守住基本盘
最近带领大家重读《刻意练习》里面讲了一个案例,也是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
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提出的“沙堆悖论”,这里面说:
一粒沙子不是堆。如果一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想破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设定一个边界,就是究竟到那个临界点,沙堆才算堆成?
我们需要一个边界来界定沙堆,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我们都不知道。
第几粒沙才能堆出一个沙堆不知道,但是你要每天都丢一粒,每天累积才有可能堆出沙堆。
每天读书,每天写作,看似没用反馈,其实就是在完成每天丢沙子的动作,一天天看不出效果,但是没有这一天天也不会有一个结果。
每天丢一粒沙看不到反应,你每天读一点书,每天写一篇文章也看不到反馈,但是我们都知道只要你坚持下去,这个沙堆总有一天会堆成。
每天的读书写作,就是为你保持丢沙粒的行为,持续学习才能守住基本盘。
先保住这个未来能帮你堆出沙堆的动作,有了这个基本保障,你可以再进行多种尝试,就算这些尝试不行,起码你还保住了沙堆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