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发展出怎样的科技,才能够建造一个戴森球?
1960年,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个构想:戴森球,轰动了世界。
所谓的戴森球,是一种一个直径比恒星还大,将恒星包裹住,通过吸收恒星辐射的能量来为人类所用的一种设备。
我们知道,太阳是整个太阳系能源的根本所在。它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会聚变成氦,同时释放出极其巨大的能量。
可是,太阳释放出这么多的能量,大部分却白白流失了。以地球为例,能够从太阳辐射中吸收的能量仅占全部能量的1/22亿。即使是全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加一起,能够接收到的太阳能量也只有几亿分之一,简直少得可怜。
这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倒也没有那么严重。可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继续让太阳能大量散失到宇宙空间,绝对是暴殄天物。所以,戴森才提出了这个设想——尽量多地利用太阳的能量。
可是,这种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从目前的科技来看,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制造戴森球。想要达到如此的科技水平,看起来还非常遥远。
那么,人类如果想要制造戴森球,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首先,选材就是一个问题。要知道,制造一个包裹住太阳的设备,需要的材料将多么恐怖。它不是简单地和太阳一个直径大小就可以的,首先它的直径要在太阳的洛希极限以外。我们按照通常的计算方法,那就是距离太阳339.16万公里。加上太阳的半径来计算,这个戴森球最少最少也要有差不多410万公里的直径。
要知道,即使这个戴森球的厚度仅有1米,其总体积就抵得上小半个水星了!当然,戴森球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网格的结构(否则地球就一片黑暗了),但其所需的材料依然惊人。
这还只是按照戴森球最小最小的理论体积,如果真的要建造戴森球,恐怕要比这个大得多(毕竟如果只距离太阳410亿公里,高温会把材料融化掉)。而且即使是用水星来做材料,也无法保证所有的部分都适合。
甚至有人推测,如果想要制造戴森球,恐怕连气体巨星的物质都不够用!
另外,如果想要以水星为材料制造戴森球,恐怕要把水星挖的很深。而人类目前在地球上挖的最深的坑也不过是12公里。因此,人类的勘探技术,也需要提高。
同时,我们要完全了解太阳系的演化、发展、运行。制造戴森球这样的设备,势必会对整个太阳系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反过来是否会对地球有什么干涉,也未可知。
就在戴森提出这个设想后4年,前苏联科幻作家卡尔达舍夫提出了宇宙文明等级的说法,指出:能够完全利用行星资源的文明,属于1级文明;而能够利用整个恒星系的资源,就属于2级文明。
而根据估算,人类充其量算是0.7级文明。如果成功开发了戴森球,将是升级为2级文明的重要标志。这其中的1.3级,还有一段非常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