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价位级别郎世宁字画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位非常著 名的来华传教士,他们显著地影响了中国的科技、宗教和文艺,他们到来的时间有先后,任职的朝代和服侍的皇帝也不同。这三位著 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汤若望和郎世宁。最 先到来的是利玛窦,他为明朝带来了古希腊的《几何原本》和不少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和科学基础,它的出现对中国人的意义是空 前的。
据考,乾隆皇帝非常郎世宁绘画的写实与逼真,其御制诗中多次表达了这种赏识,如“凹凸丹青法,流传自海西”,“我知其理不能写,爰命世宁神笔传”“写真世宁传,绘我少年时”等等,可见乾隆对郎世宁绘画的喜爱。但是,颇具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乾隆皇帝对于郎世宁的绘画也并不是一味的赞美,反而经常提出要求令其改进。如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似则似矣逊古格”,就是明确道破了郎世宁绘画神韵风采上的不足。因此可以说,郎世宁“海西新体”绘画,是一种特殊的御用绘画,是接受皇帝旨意,体现皇帝的意志、要求、爱好的绘画。他的绘画目的完全是“供君清玩助君豪”。正如书画鉴定家杨伯达指出:“郎世宁新体的酝酿、形成、发展,整个过程正是在乾隆的倡导、庇护、推动之下完成的。可以说,弘历正是郎世宁新体的倡导者和支持者,离开这一条件,郎世宁新体不可能诞生。郎体在廷内的推广、发展,也正反映了乾隆的绘画观、审美观。”所以,郎世宁的“海西新体”绘画在宫廷风靡一时,与乾隆的喜好密不可分。
虽然郎世宁的绘画可谓中西合璧,实际上主要的画法还是西方的,只是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光线利用上进行了调整。欧洲的肖像画,比如荷兰的伦勃朗,经常将人物置于侧光环境中,人脸就会半明半暗,但这在当时,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认为是“阴阳脸”,被画脏了脸。郎世宁就借鉴中国人像写真,让人脸尽量接受正面光,避免侧面光,同时在人物的鼻翼两侧、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这样五官就更清晰、立体。
郎世宁作为西方画家,一直想以写实的风格为乾隆作画,但是乾隆一直不同意,所以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但是郎世宁并没有放弃,他经常给乾隆作画,自然将乾隆的容貌铭记在心。于是他在家偷偷地将这位神秘的皇帝画了下来。这幅画的名字叫《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郎世宁画这幅画时用的写实手法,没有一丝抽象。
郎世宁等人还把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清新空气带进了中国画坛,在他创作的<百骏图>中,那三位牧马人的造型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和那些死板僵化的统治者相比,这些平凡牧马人的形象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和生活气息。
从郎世宁一生的业绩来看,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 所 未 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以其独 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在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禽献英芝图》中,郎世宁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画功底。此图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中国画并不仅是将山水动植物当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赋予所绘对象某种喻意。图中所绘苍松、雄鹰、灵芝、山石、流水,在中国文化中多寓意强健、长寿和吉祥。在色彩上,鹰白、松绿、芝棕红、土坡绛色和藤萝花粉紫,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郎世宁风格的鲜明、绚丽和浓重。 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上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己在官廷画师中的地位。
郎世宁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