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点哲学的魅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4年08月03日22:10  王英琦
圆点哲学的魅力
  偶一日去书店,被作家出版社新出的一套丛书“电”得眼睛一亮。此套丛书共3本:《圆点哲学》《心灵哲学》《禅味哲学》。再一细瞅,又被电了一下:原来作者不是别人,竟是我武汉大学老同学——马建勋。
  读完这套书,发现作家出版社给这套书的每本定义都精准不过:一项当代中国的优秀哲学成果;一部风格独特的心灵语录;一本精益求精的故事哲学书。我认为,这3本书虽各有特点,又可总括为人文哲学、爱心哲学、希望哲学的范畴。尤其《圆点哲学》一书,对宇宙规律、自然法则的揭秘,对人性本质和人类动机的考察,以及浸润弥漫在文字之中无处不在的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深情眷顾,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去怀的印象。
  我想补言的是,这套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写在边缘。写在边缘,指的是作者本人的作家与哲学家的复合型双重身份。指的是他善于在文学哲学二者的交接处、断裂处、边界点、临界点做功夫、辟疆域。作者能够将晦涩艰深的哲学概念,转化成具有文学感性性质的语词和象征符号,从而把千般道,化为常俗凡民能懂的理,足见作者的扎实功力和良苦用心。
  我很欣慰,马建勋发现了人、社会与大自然的双向背离,发现了人类正在违背最高造物主的造人初衷,不管人类有多少科学发明,但首要的发明,必须是为了加深人类对“我是谁”的诘问——即对人性本质的探问。科学以及人类所有学科(包括人自身),只有将主要注意力始终聚焦到对人的内在本性,对那些永恒精神事物的追究,人、科学,以及国家社会,才能永不异化,永葆勃勃生机。
  马建勋创建了圆点哲学为其安身立命,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选择。它不仅暗合中国古老传统哲学的精髓,且符合西方现代科学对宇宙的诠释。
  当代物理学已证明,宇宙的生发运动过程,确实就是一个反复由点到圆,再由圆到点的呈椭圆形、涨缩律的正反旋射球(即一个呈永恒显隐转换的太极球、双元宇宙)。当正宇宙由奇点的无限小(几近于无),向外旋射膨胀时,反宇宙同时由最大化(几近无限大)向内向奇点旋射塌缩(经旋涡转换处即是黑洞、虫洞、时空隧道)。反之亦然。
  人的每一项本性都源自大自然,人的所有美德都来自宇宙上帝。“上帝”的意识就是人的意识,“上帝”的精神就是人的精神——从《圆点哲学》中,我们处处读到这一点。
  空间圆,给人以外在的气势和崇高感;时间点,给人以内在的韵律和永恒感。以我的理解,中国人更倾向于由点到圆的包容、内敛、对称互补,所以中国由圆到点的极致、外拓,辩证对立,所以西方文化才更趋于二元论、天人二分,才会出现培根、笛卡尔和十字架。
  科学越是进步,现代物质越是丰饶,人越是要一次次地反复其道,返归本原,返回原初的家——从宇宙上帝那里去汲取永恒的智慧和原动力,以确保人之初的本性不会迷失,不会异化沉沦为各式工具——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无情地前定的。一个知道明道、知度有度的人民,一个“生命的觉者”、具有信仰和美德的民族,是难以产生腐败的分子,邪恶的能量的。
  马建勋兄以他的仁德和责任,勤奋和创意,在科学哲学、启发人心人性方面作出了不俗成就。我注意到他的书平实易懂、风格亲切,毫不生拉硬扯、装腔作势——一如他本人真朴的风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