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陶家带来了大机缘--记石砚雕刻的先行者陶昌骏(2)

陶昌骏,1956年7月生,上海市人,工艺美术师,上海陶泓斋艺术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会员,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会员,上海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陶泓斋砚藏馆馆长。

昌骏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二,五兄弟中他最早与治砚结缘,艺术造诣最深。他自幼酷爱绘画,在西洋画上具颇深功底,并自费在上海交大美术系专修过,是五兄弟中石砚雕刻的“总设计师”和“监制人”。

一.他在五兄弟中最早与石砚雕刻结缘

早在文革后期,昌骏从安徽农村知青返城,经过推荐进了上海长宁区一家知青办的工艺美术工厂,在工厂制砚车间从事刻砚工作。该厂不大,但所生产的石砚产品全部出口日本,为国家创外汇。他在厂里为批量生产的普通砚台设计图案,并积极参与刻砚,偶尔也承接一些外商委托的加工任务。在车间学到了一些初步的辨石知识和治砚的基本原理,对日后白手起家打拼创业奠定了基础。

石雕砚:雨后春笋,在99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荣获“金奖”

当时工厂人手少,上海外贸公司砚的订单常常来不及完成。工厂领导讨论研究后,要求制砚车间师傅广泛动员亲朋好友来工厂参与砚的制作。昌骏振臂一呼,四弟兄齐齐响应。在老大昌鹏的组织下,四弟兄放弃了各自原有的工作,一起加入昌骏的砚刻车间刻砚,这样一干就是七、八年。

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的对外贸易口岸从原来上海、福州两个口岸发展到沿海17个城市,外贸公司从原来对口上海的工艺美术工厂发展到可以到砚石产地定制砚。由于地区劳动力差价。产地砚的价格低于上海很多,工厂外贸业务一年比一年少,加上那时的出国潮影响,很多职工纷纷出国,工厂人心涣散,生产萎缩,趋于倒闭。昌骏五兄弟没有灰心丧气,毅然决定另起炉灶,在家附近租了一间房,共同研制砚刻。

在很长时间里,五弟兄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民族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研究历代名人制作的石砚与紫砂壶,包括演变历史,在昌鹏带领下,兄弟们经常去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书店参观、查资料,从古人留下的传世作品中吸取古人遗风与中华文化精神。

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有两处: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馆里的国宝级的雕刻精品;二是上海海派砚雕大师陈端友的砚雕作品。他们曾两次到上海博物馆库房里,观摩、揣摩、临摹陈端友大师的砚雕作品,深受震撼,深得精妙。

二.成立《陶泓斋》,把它打造成制砚的作坊、藏砚的展馆

1984年,陶氏五兄弟共同发起成立了《陶泓斋》。斋名由上海原美协主席沈柔坚所书。“陶泓”出自在唐朝文人韩愈所著《毛颖传》,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砚”的雅称,顾名思义,陶泓斋初期就是“砚斋”,专门收藏与制作砚的作坊。现在的《陶泓斋》不仅是陶氏兄弟藏砚治砚的地方,也发展为他们制壶藏壶的场所,更是他们在石雕艺术方面取得成功的标志。

《陶泓斋》斋名由上海原美协主席沈柔坚所书。

1. 砚品收藏

“陶泓斋”砚藏馆的砚藏品可谓丰富。

论年代久远,最早的是一方汉代砖砚,其次有隋朝的双墨海砚,南唐宫中的仿汉瓦砚,宋朝吉州窑出产的十圆瓷砚,明代的花中君子砚以及青代和现代的诸砚。

论品种,既有享誉海内外的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砚,也有不同质地和产地的杂砚,如陶砚、瓷砚、玉砚、紫砂砚、石砚、木砚等等。

石雕砚:美味佳肴,在2004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银奖”

收藏历史名砚,经常观摩把玩,可以逐步参悟出各个朝代留在砚上的雕刻语言,不断深入了解其变化和发展的历史,更好的汲取养料,古为今用。

2. 石砚作品

昌骏及几弟兄制作的砚基本以石雕砚为主。为了采石选料,他们去过广东肇庆,对不同石坑所产端石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还去过江西婺源,对歙砚的料石,进行了细致考察。

昌骏的石砚雕刻代表作是“牧童砚”“云海旭日砚”。前者充分利用端石天然的紫色,设计了一条卧牛,牛腹作为砚膛,而在牛项上别出心裁地雕刻了一个顶着草帽、光腚俯卧的童子,令人观后自觉无限生趣,拍案称绝。“云海旭日砚”则利用一方不太厚实的端石,中间为日,四周为海浪,浪谷为墨海,仿佛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这两方端砚在1988年上海民俗博览会上展出后,有行家将它们与已故现代砚雕大师陈端友的作品相媲美。陈端友遗下的几十方石砚,已被列为国宝,藏于上海博物馆。而陶氏兄弟从此被人誉为砚刻“陶氏五龙”。

石雕砚:“多子多生”, 在2002年杭州国际民间手艺展览会荣获“金奖”

三.他从一位意大利客户所求砚品身上获得刻制“石壶”灵感

1986年,昌骏为一位加拿大客人设计刻制了一方端石树桩名片砚,盖上名片砚盖后,他发现砚盖与砚身横截面的年轮及纹理吻合得天衣无缝,由此突发奇想,假如这不是砚,而是只壶呢,岂不是别具风格?!昌俊把他的灵感告诉了四兄弟,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他们决定在治砚的基础上,开辟一条制壶新路。尤其老大昌鹏全身心投入石壶雕刻,终成就了他“中国石壶第一人”的美名!

他们请在博物馆工作的富有经验的朋友担任“陶泓斋”的艺术顾问,大名鼎鼎的山西省博物馆馆长、当代澄泥砚的发明者徐文达先生,就是他们的忘年之交。

《陶泓斋》的藏品先后在上海、北京、河北等地参展共十余次,;《收藏》、《上海画报》《中国文物世界》(香港)等海内外近百家报刊,介绍过陶氏兄弟的藏砚事迹。河北电视台“中国民间收藏大观”栏目专门采访和拍摄了陶氏兄弟电视专题片《砚藏》,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全国转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陶氏兄弟石壶雕刻新领域的成功并没有谈化昌骏爱砚的初心:他攥足了劲,要把“陶泓斋”打造成为一个砚品艺术馆和藏馆。陶氏传人相信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