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经济整体空间格局演化

节选自《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山(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赵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原文刊发于《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年第4期  

我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椭圆中心整体均向西南方向并以南为主要方向移动(图a)。2009—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空间格局椭圆中心一直保持向西移动的态势,并在2014年后主要向南移动,空间椭圆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70.95 km,其中,向西移动25.70 km,向南移动66.13 km。同时,海洋经济整体空间收缩发展,椭圆面积减小,呈现长轴方向收缩、短轴方向扩张发展,并且长轴有一定的顺时针旋转,这一趋势在2014年之后更加显著。2009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空间椭圆长半轴为1 010.11 km,短半轴为375.27 km,方位角为9.84°;2016年,长半轴为999.40 km,短半轴为375.71 km,方位角为9.97°。

图  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说明:底图来源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http://bzdt.ch.mnr.gov.cn/),审阅号为GS(2016)2884。

2009—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不平衡指数有所降低,但2013年之后不平衡指数一直在增大(表)。这表明我国海洋经济整体空间发展的区域差异越来越大,也反映出我国海洋经济整体空间发展的集聚程度增强。2009—2016年沿海地区11个省份的海洋生产总值不平衡指数在波动中增大,2013年不平衡指数最小,2016年不平衡指数最大。从各省份动态度(图2)来看,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动态度最大,其他省份由大到小依次是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山东、河北、浙江、天津、上海、辽宁。

表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

各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的差异共同导致全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椭圆中心总体向南及向西移动,海洋经济空间发展区域不均衡程度加剧。广东海洋生产总值一直居全国首位,山东位居次席,这两个省份海洋经济规模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40%左右,并且两个省份海洋生产总值占比保持增长态势。2009—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增加较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福建、江苏、山东;上海、辽宁、浙江、天津4个省份的海洋生产总值占比均减少。同时,广东与海南(海洋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最小)生产总值占比的差额不断增大;200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20.64%,海南为1.37%,二者差额为19.26%;2016年,广东占比为22.91%,海南为1.65%,二者差额为21.2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