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多则气虚,无汗则血虚,艾灸调理方法详解!
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总是大汗淋漓,但也有一些人极少出汗,所以,出汗这个事情,多了是病,少了也是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出汗异常和艾灸的调理方案。
异常出汗很伤身
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但有两类人的汗就不太正常,一是动不动就汗流浃背,一是怎么都不容易出汗。
这两类人夏天都比较难熬,因为汗血同源,出汗多易伤血、伤元气;汗是心之液,流汗过多,会造成心气受损,虚火内扰,致使体内元气不足等 ;汗出得太少,体内的湿气和毒素又不能及时排除。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空调的普及,夏天很多人都不出汗了,这样人体气机不能正常张开,会给健康带来很大隐患。
但是这类不适,西医检查似乎又查不出什么问题,中医却有说法:卫气虚则多汗,营血虚则无汗。这话出自清代医学家程文囿所著的《医述》。
气虚多汗,血虚少汗
首先我们这里的多汗不是指盗汗,而是指自汗,即醒时常汗出,活动后尤甚。多见于气虚证或阳虚证。“阳”与“气”常相提并论,表现在:神疲肢软,少气懒言,汗出畏风,容易感冒;或特别怕冷,喜吃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卫气属阳,行于脉外,如同卫士守护着体表,卫气虚会致“卫表失固”,门户大开,皮肤的腠理少了这个卫士的保护则门户大开,体内津液易外泄,出现多汗,出汗根源在气虚。
营血属阴,内有津液,如果营血虚了,我们体内的津液因之而不足,会出现无汗的症状。许多月经不调,比如经量少的女性朋友,一般都很难出汗,其实就是血虚。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汗需分清是热汗还是凉汗。
1、凉汗,乃阳虚所致
这类患者体内阳气推动不了体内的寒湿,所以睡觉会很累,而身体内寒湿重,需要排寒来保护阳气。睡觉后阳气入体,将体内的寒湿逼出来了而出汗。
2、热汗,乃阳郁或阴虚所致
如果热汗伴有大便不好,心情烦躁,这是体内阳气郁积而致的盗汗。是由于睡觉后阳气进入人体内,运行不畅郁而化热所致。肝气郁结,也会引起阳郁于内,肝主疏泄,与气的运行密切相关。如果热汗伴有大便基本正常,但舌红苔少,失眠多梦,这才是阴虚而致的盗汗。
艾灸调理异常出汗
虽然说汗证分虚实,但一般汗症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为主;无汗以血虚为因。小儿汗证的发生,也多由体虚所致。
所以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亏虚者益气养阴,血虚者艾灸补血。
而艾灸具有对阴阳、气血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可以调理多汗、盗汗,同时还可调理少汗、无汗。
(一) 自汗可灸气海、阴郄、大椎、阳陵泉。
气海
阴郄穴
大椎穴
阳陵泉
周楣声老先生的《灸绳》里记载了两则医案:
例1:钱×珍,女,29岁。人工流产后体力削弱,自汗多日,稍有动劳即全身汗出如洗。熏灸阴郄感应与盗汗全同,两次后,自汗全止。
例2:郑×富,男,成年。连日上午发热在38~39℃上下,原因未明。整日津津汗出,有时甚至汗出如洗。熏灸阴郄及大椎,均无感应发生,但当夜汗出减少,又灸一次,汗止未出。
(二)无汗、少汗艾灸:合谷穴、后溪穴、阴郄穴、复溜穴
合谷穴
后溪穴
阴郄穴
复溜穴
(三)盗汗艾灸阴郄穴、背部反应区、复溜
《灸绳》里同样记载了两则盗汗医案:
例1:
叶×荣,男,成年。肺结核病患者,长期下午潮热,近一周来出现盗汗。熏灸右阴郄;感传达右胸后即横向左胸扩布,先抵左乳上方,渐次向下进入心前区,有盘旋感,最后热感约有手掌大小,正与心脏相当。当夜盗汗涓滴未见。一周后随访,盗汗既未发生,低热也得以控制。
例2:
汪×全,男,成年,无结核病体征,每夜盗汗已半月。左右阴郄同时熏灸,左侧灸感沿手少阴经直达心区,右侧于抵腋下后即横达左胸,左右汇合,集中于心区,当夜汗减大半,未全止,隔一日未灸,汗又再出。又继灸五天,盗汗被控制。
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辨证艾灸:阳虚导致的凉汗,多灸扶阳祛湿的穴位,比如神阙、命门、关元、丰隆。少吃水果,少喝冷饮。扶阳除湿艾灸是最适合的。
阳郁(气郁)导致的热汗要多灸中脘、足三里、太冲,另外多运动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改善郁积状态。阴虚阳亢而致的盗汗可艾灸涌泉、阴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