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宠儿|鼻烟壶
清末著名古玩收藏家赵汝珍编著《古玩指南》:
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
所谓鼻烟,是一种无烟烟草制品,即将优质的烟草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入麝香、冰片、薄荷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而成。鼻烟以鼻吸入,具有明目驱疫的功效。
17世纪,鼻烟在欧洲流行,被盛装在玻璃瓶中。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最初,中国人用传统的药瓶盛放鼻烟,后来,随着清代皇帝的审美要求以及宫廷造办处手艺人的创造,鼻烟壶应运而生,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口小腹大的造型。
发晶是晶石的一种,因含有发丝状矿物而称为发晶。清代宫廷中常见的晶石鼻烟壶有水晶、发晶、茶晶、紫晶、绿晶、墨晶等品种,其中水晶者最为常见,发晶者最为珍贵,发晶晶体中如同发丝的黑色纹路闪闪发光,清晰可辨,价值极高。(图文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紫晶质,半透明。圆雕香瓜形,腹部略扁。壶体表面凸雕花朵、瓜枝蔓叶、蝴蝶等。底无足,仅琢几道瓜棱纹。壶顶以紫晶瓜蒂为盖,壶内附铜镀金匙。紫晶属水晶,颜色较艳丽,有淡紫全透明者,亦有深紫近青黑几乎不透明者。此紫晶鼻烟壶颜色鲜艳,色泽华丽高贵,较为稀少,加之做工精致,是极为难得的上佳作品。(图文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鼻烟壶被誉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它融合了中国雕刻、书法、绘画、烧瓷、镶嵌等传统技艺;材质主要有瓷、玻璃、玉、玛瑙、木、竹、象牙、景泰蓝等;造型也非常丰富,有方形、葫芦形、圆形、瓜果形、人物形等;用到的技法有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
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因制作工艺的精美而成为高档艺术品,具有送礼馈赠、身份象征等功能。特别在乾隆年间,当时的鼻烟壶制作工艺达到鼎盛,玩赏收藏鼻烟壶蔚然成风,越是用材讲究、制作精美的鼻烟壶,越能彰显持有者的身份。一般而言,上品用水晶、玛瑙、白玉、翡翠等制成,普通品用紫铜、红木、陶瓷、玻璃等制成。乾隆帝也常常用鼻烟壶赏赐大臣,据记载,嘉庆帝时期,和珅被查抄出的财产中,就有各类鼻烟壶多达2000多件。
烟壶呈南瓜形,共8棱,铜镀金錾花盖连象牙匙。无色透明玻璃上绘珐琅折枝花,每棱上绘一朵,有菊花、牵牛花、莲花、桂花、梅花等。该烟壶内保留黄签一张,上书“嘉庆五年(1800年)三月初一日收玻璃鼻烟壶一个”。该烟壶内保留的黄纸签为当年宫中点收物品时的墨迹,弥足珍贵。(图文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18世纪初,中国制作的鼻烟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通过欧洲商人、罗马教皇使节、各国使节和传教士、官员逐渐流传到国外。到了清代嘉庆时期,中国的鼻烟壶曾作为国与国交流的最珍贵礼品流传到海外,名闻遐迩。因此,中国有“烟壶之乡”的美誉。
民国,随着卷烟的流行,鼻烟壶的实用功能和社交功能逐渐衰弱、直至消失,鼻烟壶的制作更是日渐衰退。如今,鼻烟壶作为精美的艺术品流传至今,是珍贵的文玩和收藏佳品。虽然它只有三百来年的历史,但因为小巧精致、宜于把玩,所以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
起初,鼻烟在中国没有名字,一般都是按照外语发音直译,如“布鲁灰陆”、“克伦士那乎”、“士那乎”,其中,皇家称鼻烟为“士那乎”。至雍正年间,雍正帝根据鼻烟的使用特点,把“士那乎”命名为“鼻烟”,至此,鼻烟开始有中国名字了。
鼻烟壶器型繁多、图案丰富、用料广泛,品种难以细列,其中内画鼻烟壶是十分特别的一个类别。它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发源于北京,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反手内绘而成的,堪称一绝。
内画